一、冤枉的宋江
《水浒传》读到最后,几乎没有不生气的。“风风火火闯九州”的梁山108将,结局会那么惨,故而无不恼怒宋江——正是你宋江,牺牲了兄弟们的性命,换来了自己的高官厚禄,最终被高俅等人,用一杯毒酒给毒死,完全是罪有应得!
但果真如此吗?其实宋江也冤!虽他手段歹毒,可问题是一个巴掌也拍不响啊。
比如,同是家人被害死,为何扈三娘的哥哥扈成,非但没落草,反而最后当了大宋军官,秦明却死心塌地跟着宋江?
同样是被宋江活捉,雁门节度使韩存保,返回了朝廷继续当官,没有落草,偏偏呼延灼、关胜等却成了梁山好汉?
所谓的“义气相投”,虽是《水浒传》的解释。但这义气的背后,却都是宋江那句“日后招安得富贵”的“大饼”,结果有人吃,有人不吃,这能全怪宋江吗?
因此说来说去,宋江最大的错就是推行招安。但招安,显然却又是梁山的主流意见,否则当鲁智深、武松反对时,为何不见其他好汉跟着反对?
之所以在第一次招安时,众多梁山好汉反对,是因招安形式过于羞辱人了,看看宋徽宗圣旨中的话:诏书到日,即将应有钱粮、军器、马匹、船只,目下纳官,拆毁巢穴,率领赴京,原免本罪。倘或仍昧良心,违戾诏制,天兵一至,龆龀不留。
显然,若这么窝囊招安了,能有好果子吃吗?因此众好汉这才齐心协力,搅黄了这次招安,但并不是反对“招安”。
所以梁山的悲剧,让宋江一人扛起来,有失妥当,宋江并不能称之为真凶。那么真凶是谁?在笔者看来,共有两个人,他俩一内一外,互相作用下,最终完成的。
二、德不配位,必有灾殃:吴用
吴用的原型,是《水浒传》蓝本《宣和遗事》中的吴加亮。在《癸辛杂识》中,则称他为吴学究。这两个名字都是挺好的寓意。所谓加亮,就是智谋如诸葛亮“加身”一般。而学究,既道貌岸然,虽略显得古板,也算是道德标杆。
因此,在《水浒传》还没有成书之前,人家吴用也曾帅过,既有诸葛亮的智谋,道德也高尚,妥妥的一位完美人物。
但可惜,施耐庵一著《水浒传》,完美的吴加亮先生,就被改名为了吴用。而加亮则成了他的“道号”。
如今,咱分析吴用这个名字。从好的方向理解,是来自《道德经》中的名言: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代表着“大用处或大智慧”。
从坏的方面理解则是:梁山上最没用的人,却偏偏成了梁山军师,因此梁山108将,能有个好结果,那才怪了!
那么到底该从哪个方面去理解?这就要看吴用在水浒中,主要干了哪些事了。
第一件就是坑晁盖!本来晁盖找他商议劫持生辰纲的可行性,结果吴用一上来就跟打了鸡血一样,进入到了筹划阶段:什么人多了不行,人少了也不行,最好七八个。跟着又主动联系上了阮氏三雄。
就这样在吴用的主谋下,劫持了生辰纲,搞得晁盖一把火烧了家,上梁山落草。吴用又撺掇着林冲杀了王伦,完成了梁山易主。可当宋江上山后,吴用就被宋江所谓“天书”,给拉拢了过去。
以至于晁盖出征曾头市时,他只是劝,却并未表示跟着去。须知在晁盖意识到,宋江威胁自己地位后,他不但急需证明自己,更需要吴用这样的智谋帮手,所以吴用若真想帮晁盖,就应跟着去,而不是“拱火”一样的劝。
第二件是害宋江,吴用虽跟宋江捆绑在一起,可他却只有坑人害人的小聪明,毫无大智慧。如解救卢俊义之前,蔡京已着手要招安梁山了,可吴用却血洗大名府,杀了半城无辜百姓。
面对这种惨案,谁还敢提出招安?这才害得宋江,求李师师完成招安。但问题是依靠“名妓”换来的招安,是成功是失败?都说高俅靠踢球当大官,太丢人,可梁山这种招安方式呢?其实,还不如人家高俅呢。
这就是水浒中的吴用,坑死晁盖,害惨宋江,毁灭了梁山形象,再加上他骗卢俊义等、朱仝等,使内部矛盾重重,因此吴用堪称梁山上最没用的人,却窃取了高位,所谓德不配位,必有灾殃,梁山108将的悲惨结局,吴用是第一真凶。
三、至圣至明,幕后黑手:宋徽宗
水浒中一提宋徽宗,总离不开“至圣至明”这四个字,哪怕鲁智深也要跟着喊。
可事实呢?谁都明白,正是他酿成了悲惨的“靖康之耻”,还让儿子宋钦宗,跟着自己一起背了锅。
水浒中,他也照样如此!高俅的发迹,梁山的招安,哪一个是正大光明,或说是至圣至明的?且动不动宋徽宗就让高俅、蔡京等人蒙蔽,这智商是不是有点太儿戏了?他是真被蒙蔽了,还是隐身幕后,放纵或操纵高俅、蔡京等人?
答案应该是隐身幕后!
这点,从处理柴进上就能看出,手持丹书铁券的柴进,被高俅侄子高廉差点弄死,谁给的高俅和高廉这么大胆子?只能是宋徽宗的默许——因为,高廉否认柴进的丹书铁券的同时,也就等于否认了赵匡胤的承诺,这等于是打宋徽宗的脸,妥妥的欺君之罪,要诛杀九族的,可高俅却依旧受宠!
所以,外有宋徽宗的授意迫害,内有吴用的倒行逆施,这才导致了梁山悲剧的发生,这两人才是真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