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花月夜的哲理诗句(山月未知心底事之二)(1)

(一)

世俗的纷扰,功名利禄的诱惑,常常使人陷入内心的挣扎。

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当面对苦难、挫折、失败时,如果一味地抱怨、逃避或是选择堕落,那只能注定成为人生长河中的失败者。一个人的心态决定了一个人的成败,一个好的心态会使人远离纷争,淡泊名利,战胜眼前的苦难,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心锁于物欲。烦恼困于心间。世上本无那么多忧思之事,只不过是世人的自寻烦恼、忧虑之思罢了。若能看透此中种种、寻得心中一片静土,做到喜听莺啼,静闻蛙鸣,倒也是一番超越世俗的洒脱。

当夕阳的最后一抹光晕消失于天际,夜,渐渐地拉开了帷幕。虽没有了春日中白天的鸟语花香,欢声笑语,但却赐予这里一片难得的宁静。某年某月,曾有人将自己沉浸于此情此景中,在此宁静中将自己的精神提升到了一个“空”的境界。

人闲桂花落,夜静深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无数诗人骚客曾感慨花落之悲,流水无情。桂花飘落,原本是伤感之情,而加之“人闲”,使整句哀伤之感峰回路转,诗句仿佛在欢快地跳跃,使人如亲眼看见桂花飘落的香林花海。既是春天山中的夜晚,可是诗人又是如何得知这桂花飘落的美景?“夜静春山空”,,这里已没有了白天的喧杂热闹,山林也空闲了下来,花开花落皆有声,可这种声音是极其细微不易察觉的。若不是静到极处,这细弱无声之响也会被自然地忽略掉。可见山之清幽,林之静谧。

而这貌似无声之音却被诗人从周围的世界中感知出来,可见诗人的心境和这春山的环境一样是一个毫无杂念的宁静之境。

春江花月夜的哲理诗句(山月未知心底事之二)(2)

(二)

这位晚间在春山间静听花落,闲闻鸟鸣的诗人正是王维。

在这寂无人声的春夜山涧中,桂花纷纷飘落,使这原本寂静的山涧更增空寂。静心来感受桂花飘落的香林花海,更是别有一番韵味。明月从东方升起,皎洁的月光突破云层洒向林间,惊起林间鸟儿的偶尔啼鸣。静谧的空山春夜也因这时时的啼鸣而显得更加幽寂。此情此境亦诗亦画,一幅完美的春涧夜景图展现而出。

王维是诗人,又是画家,他往往是诗中有画,画中含诗,给人留下无限的回味与想象的空间,他的这首《鸟鸣涧》亦是如此。在诗中有一个宁静画卷随空而出,使人观之而宁静,赏之而心幽。诗中的“人闲”并不是指人们闲来无事,而是指周围没有人事的烦扰,也没有物欲的困惑,也许只有真正地远离这些功名利禄,世俗荣辱,才能真正地给自己内心留存一份宁静,才能从这春山月夜中察觉到这桂花纷纷飘落的细微之景。

心空则境空,只有像王维这样放下心中种种凡尘杂念,远离俗世的喧嚣烦扰,才能达到这种内心的宁静,使自己的精神之境达到佛家所讲的“空即是色,色即是空。”的无欲无求的空寂之境。

春江花月夜的哲理诗句(山月未知心底事之二)(3)

(三)

如若内心静如水,则自当寒暑不入,百邪不侵。

人生路上的种种欲望如丝丝乱麻将人心缠绕,虽会有一时虚荣和贪婪的满足,可这条道路却是越走越狭隘。在这条路上理智受到蒙蔽,思维受到限制,内心受到煎熬,久而久之使人陷入疲惫和孤独之中。

林泉美景本是仙山圣地,可是一旦流连此地,久而久之也变成市井凡尘之景;琴棋书画本是高雅之事,可一旦起贪婪之念,高雅之境也将变成俗世闹区。所以一个人只要能拥有内心的宁静,即使置身于物欲横流之中,也丝毫不会被外物所染;反之,即使身处灵山极乐,也没有办法做到真正的释然快乐。

万物所感源于心,万象所见源于境。内心平静之人,所见所思所闻所感皆是平和之境,而这种宁静却是修养所得。人的心境若是达到此种境地,就不会受外界所诱惑,面对人世司种种可以用清醒的思维来思考,避过凡事纷争,远离“硝烟战火”。

静中真境,静中本我。宁静中绽放的思绪,聆听的感悟、细微的声音,静静地去凝听,去感受,去参悟。感受宁静之境、摆脱世俗纷扰与挣扎。

春江花月夜的哲理诗句(山月未知心底事之二)(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