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汉川市,地处长江第一大支流——汉江下游,江汉平原腹地,是一个历史悠久、美丽富庶的鱼米之乡。同时由于它具有得天独厚的四通八达的水陆交通,因此这里的文化氛围极其浓郁,文化传统相当古老,这从我们这里专用的两个汉字就可见一斑。

汉川的汉字(汉川人专用的两个独特的汉字)(1)

汈汊湖风光

  其一,汈。字典词典上一般都是这样解释:“汈汊,湖名,在湖北。” 据地方志记载,汈汊湖是由古云梦泽逐渐淤塞而形成的一个小湖,大约形成于宋末元初之际。湖成初期,这里人烟稀少,芦苇、杂草丛生,是土匪强盗等“刁民”出没的场所,所以人们把这里叫做“刁汊湖”。后来这里的固定居民不断增加,人们就觉得这个称呼不文雅,于是便在“刁”的前面加上了三点水,写作“汈”,这就是我们现在见到的样子。

汈汊湖原先的水面较大,分属几个县管辖,后来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湖面逐渐缩小,只剩下汉川境内的一块,所以汉川在历史上有一段时间叫“汊川县”。现在的汈汊湖有水面86.7平方千米,是全国著名的水产养殖基地。汈汊湖归汈汊湖养殖场管理,现有人口1.23万人, 面积94.27平方千米。辖16个生产大队:汈汊、东港、东升、八一、潘家、东七、许家、和尚咀、万家沟、松湖口、冲担沟、庙台、么沟、红旗、联南、联北。境内建有国家湿地公园。

汉川的汉字(汉川人专用的两个独特的汉字)(2)

除了在汈汊湖中会用到“汈”字以外,汉川境内还有“汈东街道”“汈西”等地名。

  其二,垌。这个字读作“tóng”时,《新华字典》这样解释:“垌塚,地名,在湖北省汉川县。”垌塚镇(有些地方把塚写成冢,这两个字的意思是一样的)是汉川市西北部的一个偏远小镇,垌塚镇地形狭长,它像一根楔子插进相邻的天门市和应城市。

汉川的汉字(汉川人专用的两个独特的汉字)(3)

垌塚得名有三种说法。第一种说法与曹操有关。垌塚离著名古战场“汉川赤壁”不过十多千米,相传三国时期魏武帝曹操曾在此驻兵,并将此地改名义乌镇。后来他兵败赤壁,曾在此作伪冢。第二种说法是这里曾是楚国的墓地,楚国的宫女死后都集中葬于此,因此称垌塚。第三种说法是这里在宋代出了一名进士,名叫同夫,死后葬于此地,人称同夫之冢,简称垌冢 。这三种说法现在有据可查的只有第二种。据清代同治年间编撰的《汉川县志》记载,明末农民起义军领袖张献忠打到汉川,攻克垌冢后,见此有冢,即令手下挖掘,见墓中有碑,原来是楚国的宫妃埋在此地。其中一些宫女尸体内灌满了水银,开棺时只见她们面色润泽,栩栩如生。由于尸体很多,张献忠部撤走后,当地人便将这些女尸聚集在两座大窑内掩埋。  上述两个汉字,由于义项单一,基本上只能在汉川境内使用,因此它们可以说是我们汉川人专用的两个汉字。这两个汉字是何年由何人所创 ,现在已经无从考证,但它至少可以证明我们汉川人民早就在这块肥沃的土地上,以自己的勤劳和智慧,为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作出了自己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