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及中国西北,很多人都会想到大漠戈壁,土地贫瘠。如今的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却满是翠绿,玉米正在拔节生长,饱满的麦穗即将收获。这片过去亩产400斤粮食的旱田,如今变成了亩产粮食超过1吨的“吨粮田”。

戈壁滩地图(全球连线戈壁滩变)(1)

大漠戈壁,曾是中国西北河西走廊真实的写照。40多年前,一批土壤科研工作者来到武威市凉州区,发现这里的土壤有机质含量不到1%,氮磷匮乏,土壤盐渍化、耕地退化等问题突出。

戈壁滩地图(全球连线戈壁滩变)(2)

土壤是粮食生产的基础。40多年来,许多土壤科研工作者扎根西北,致力于土壤有机质提升、土壤培肥、退化耕地修复等研究。据统计,仅在武威绿洲农业试验站就有30余项科研成果,成果应用示范面积超过2500万亩。

戈壁滩地图(全球连线戈壁滩变)(3)

如今,在河西走廊东端,土壤有机质含量提升至2%至2.5%,小麦亩均产量由400斤提升至1100斤左右,玉米产量提升至2000斤以上,中国西北粮食生产空间进一步拓展。

记者:张睿、王朋

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

新华社国际传播融合平台出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