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第五十三回,刘备在拿下长沙后,诸葛亮要求杀掉魏延,并给出了自己的理由:"食其禄而杀其主,是不忠也;居其土而献其地,是不义也。吾观魏延脑后有反骨,久后必反,故先斩之,以绝祸根。"

正史魏延真的是被诸葛亮打压吗?魏延的反骨由何而来(1)

在小说中,魏延也的确犯了诸葛亮的忌讳,他先是叛荆州刘琮,然后再叛长沙韩玄,说他脑后有反骨一点都没错,拜小说的风靡所赐,大多数人心目中的魏延就是个有反骨的小人,魏延很冤枉。

历史上的魏延没有那么多叛来叛去,他是河南人,大概是在刘备屯兵汝南的时候投奔过来的,也就是刘关张三兄弟古城会之后,守新野之前这段时间,在蜀汉政权中的资历还要超过诸葛亮,只不过刚开始地位低了些,只是个部曲。

不过,部曲虽然地位低,但也是刘备的嫡系,不是信任的人也当不得部曲,这也是后来刘备放心的把汉中交给魏延的原因,除了他确实有才干,嫡系部曲的身份也是加分的,如果要划分派系的话,魏延可以划分到刘备阵营中的元老派中去。

正史魏延真的是被诸葛亮打压吗?魏延的反骨由何而来(2)

到诸葛亮北伐时,元老派中有影响力的只剩下赵云和魏延了,赵云死后,魏延就是硕果仅存的元老了。他还是汉中太守,诸葛亮要想安安稳稳的北伐,必须要有魏延的配合,否则没法打仗,北伐的前进基地汉中就是人家魏延的地盘。

因此,诸葛亮也要拉拢魏延,并且支持他一直升到蜀汉军中第一人的位置,"前军师、征西大将军,假节,南郑侯"就是魏延在刘禅时期的官职,除了刘禅和诸葛亮,魏延已经可以称得上是蜀汉第三人。

好在魏延也是支持北伐的,严格来说,他是秉承刘备的志向,所以除了某些战术上的分歧,有点牢骚话外,战略上大致和诸葛亮还是配合得不错的,基于魏延的重要性,很显然,诸葛亮不会主动做出不利于团结的事,只要是赞成北伐的都是好朋友。

正史魏延真的是被诸葛亮打压吗?魏延的反骨由何而来(3)

魏延后来被小说家写成是脑后有反骨,只是因为他是背着谋反的名义被杀的,这是诸葛亮死后,杨仪、董允、蒋琬等人搞出来的事,和诸葛亮完全无关。根据《三国志》中的记载,诸葛亮临死前,关于魏延的安排只有一句话:

秋,亮病困,密与长史杨仪、司马费祎、护军姜维等作身殁之后退军节度,令延断后,姜维次之;若延或不从命,军使自发。

也就是说,诸葛亮安排魏延断后,但如果魏延不听,就随便他怎么样。这是诸葛亮知道以魏延的资历和在军中的影响力,他是不可能听从杨仪、费祎和毛头小伙子姜维指挥的,从规则上来说也不允许,魏延是有"假节"权力的。

正史魏延真的是被诸葛亮打压吗?魏延的反骨由何而来(4)

但诸葛亮也知道魏延的重要性,他希望在自己死后,自己指定的接班人能和魏延友好合作,所以没有强令魏延配合,而是下了个弹性比较大的指令。尽量不激化双方的矛盾,这个矛盾是诸葛亮在世时就有了,主要是魏延和杨仪的矛盾:

延既善养士卒,勇猛过人,又性矜高,当时皆避下之。 唯杨仪不假借延,延以为忿,有如水火……亮深惜仪之才干,凭魏延之骁勇,常恨二人之不平,不忍有所偏废也。

在诸葛亮死后,双方的矛盾在哪?无非是军队的主导权的问题,蒋琬、董允、费祎、杨仪全是荆州人,算是荆州派系,是荆州世家出身,和寒门出身的魏延本来就不在一个频道上,魏延又极力主张继续北伐,根据《三国志》的记载,魏延公开表示:

"丞相虽亡,吾自见在。府亲官属便可将丧还葬,吾自当率诸军击贼,云何以一人死废天下之事邪?且魏延何人,当为杨仪所部勒,作断后将乎!"

他说的这话没错,而且,不论是从官职上还是资历上,当时的魏延也已经成为事实上的蜀汉自刘禅以下的第一人,要讨论军队的进退,任何人都不应该绕开有假节权力的征西大将军魏延。

正史魏延真的是被诸葛亮打压吗?魏延的反骨由何而来(5)

诸葛亮应该想到过这一点,所以有"若延不从命,军使自发"的遗言,潜意识里是想避免杨仪、费祎、姜维和魏延公开翻脸,魏延在汉中再怎么闹腾,反正他能守得住汉中就行。

只要曹魏打不进来,内部的争端可以慢慢解决,就看双方的政治智慧了,能否有达成互相谅解的条件。只不过,诸葛亮没有想到的是,他选中的接班人没有自己那么大的肚量,无法和魏延协作共事,双方最终是采取了最激烈的手段解决问题。

正史魏延真的是被诸葛亮打压吗?魏延的反骨由何而来(6)

魏延最后被认定为叛逆是因为势单力孤,他在和杨仪之争中,选择了找刘禅帮忙,可在刘禅身边的全是荆州人,即使杨仪后来和蒋琬等人因争权被废,但他们到底还是荆州派的战友,对待其余派系的态度肯定是一致的,所以魏延倒霉了:

延、仪各相表叛逆,一日之中,羽邀交至。后主以问侍中董允、留府长史蒋琬,琬、允咸保仪疑延。

至于刘禅的态度不好猜,从感情上来说,刘禅应该是知道魏延不会叛变的,因为魏延不管做再大的官,根子上还是刘家的亲兵,但刘禅最终默认了荆州派系对魏延的打压,毕竟魏延只有一个人,荆州派有一堆人。

正史魏延真的是被诸葛亮打压吗?魏延的反骨由何而来(7)

魏延的死是很可惜的,蜀汉在当时已经没有拿得出手的大将,姜维还年轻,除魏延外,没有大将能震慑得住曹魏和东吴,而且,魏延是坚决继承刘备和诸葛亮"兴复汉室"遗愿的,虽然未必能成功,但他的立场很坚定,有魏延制衡,刘禅掌权也会顺利得多,杨仪他们下手太快,刘禅又无法详实了解前方情况,只能抛弃魏延,至于诸葛亮临终定计除魏延,那完全就是虚构情节,当不得真。如想了解更多关于三国魏延的内容可以去头条搜索找寻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