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结束后,美军曾询问战败后的德军将领一个看似十分简单的问题:"谁是苏联最杰出的战地指挥官?"包括美军在内大多数人都认为大名鼎鼎的朱可夫会是首选,但最后的结果却十分出人意料,几乎所有德军将领都给出了一个统一答案——康斯坦丁·罗科索夫斯基。

让曾经的敌人心服口服,作为军人来说绝对是一个最好的褒奖。但这位得到昔日死敌们一致称赞的苏联统帅,其实有着一个十分精彩的人生道路。

一、波兰血统的俄国军人

康斯坦丁·康斯坦丁诺维奇·罗科索夫斯基,1896年12月21日出生于波兰华沙的一个普通家庭。小康斯坦丁有一半波兰血统,因为他的父亲就是一个波兰裔火车司机,也因为这个原因,因此小时候的康斯坦丁度过了一段快乐的日子。

罗科索夫斯基身体素质(逆境中的战术大师)(1)

但天有不测风云,父亲不久后因一次意外不幸离世,家庭也随之中落。为了生活下去,母亲不得不靠零工来养活她的四个孩子。虽然生活十分艰难,但深明大义的母亲依然没有放松对孩子的学习要求,而康斯坦丁也是十分聪慧,对许多学科都十分感兴趣,尤其是对历史十分地感兴趣。

1911年刚读完中学的罗科索夫斯基又迎来了一个噩耗:积劳成疾的母亲也不幸因病逝世。失去了双亲的他不得不辍学来到当地一家袜子工厂打工,期间与其他工人一样受尽了厂主的侮辱和虐待,期间由于反抗压迫还曾入狱两个月。也就是在这一时期,罗科索夫斯基接触了先进的布尔什维克思想,并在它的影响下决定投笔从戎。1914年7月28日,罗科索夫斯基加入了沙俄第五骑兵师卡尔戈波尔龙骑兵第5团,成为了一名普通的列兵。

罗科索夫斯基身体素质(逆境中的战术大师)(2)

入伍后的罗科索夫斯基在培训了一段时间后,开始投身战场。在和德军的战斗中,他身先士卒两次负伤,从一名列兵荣升到尉官,甚至差一点就集齐了全部"圣乔治勋章"(唯一集齐的只有布琼尼元帅)。俄国革命爆发后,罗科索夫斯基迅速投入到革命的洪流之中,成为了一名骑兵连的连长,由于在战斗中表现十分出色,1921年他已经成为了苏军第35独立骑兵团团长,并两次获得"红旗勋章"的奖励,后来又担任了库班骑兵第5师第3旅旅长一职。

1924年9月,罗科索夫斯基进入了著名的列宁格勒高等骑兵学校进修,毕业后又来到后贝加尔担任骑兵旅旅长、团长一职。期间还曾来到蒙古担任当地部队的骑兵教官。1930年之后,先后担任苏军骑兵第7、第15和第5师师长一职。由于训练表现十分突出,罗科索夫斯基还荣获了代表军人最高荣誉的"列宁勋章"。

罗科索夫斯基身体素质(逆境中的战术大师)(3)

1936年,表现出众的罗科索夫斯基被任命为列宁格勒军区骑兵第5军军长。到现在为止,罗科索夫斯基的人生可谓一帆风顺,但俗话说"好事多磨",正当罗科索夫斯基准备大干一番事业之时,他的人生却迎来了一场"特殊的变故"。在此期间,罗科索夫斯基受尽了苦头,直到1940年4月,罗科索夫斯基才官复原职,军衔此时也成为了少将。而这时纳粹已经在"战争狂人"希特勒的授意下,出兵闪击了波兰,纳粹也终于露出了凶猛的獠牙,虎视眈眈地瞄准了苏联。

二、战术大师扬名二战战场

1940年5月,罗科索夫斯基被任命为新组建的装甲第9机械化军军长。来到新岗位的罗科索夫斯基敏锐地感觉到,未来战争的主要方式就是装甲进攻,于是便开始大力整顿和训练新组建的装甲部队,希望这支部队在未来开战时能够成为了反击敌人的一把尖刀。

果不其然,1941年6月22日"巴巴罗萨计划"爆发后,德军果然以装甲集群开路向毫无准备的苏军展开了全面进攻。而在罗科索夫斯基的科学指导下,第9机械化军通过灵活作战,采取诱敌深入和中途设伏的方法成功消灭了不少贸然前进的德军装甲车辆和步兵。但由于失去了空军的支持,为保证大部队的安危,罗科索夫斯基不得不且战且退,同时决定收编其他部队组成新的集团军,缓解前线兵力不足的问题。

罗科索夫斯基身体素质(逆境中的战术大师)(4)

1941年7月17日,罗科索夫斯基来到了亚尔采沃,一路上收编了不少被打散的苏军部队,组成了新的第16集团军,根据最高统帅部的要求负责保卫斯摩棱斯克至维亚济马一线。重振士气的第16集团军士兵将嚣张至极的德军打了个措手不及,将战线向西推进了25公里。经过此战的优异表现,罗科索夫斯基被授予中将军衔。斯摩棱斯克战役也在苏军全体军民的努力下,取得了完全的胜利。

随后的莫斯科保卫战中,罗科索夫斯基与朱可夫紧密配合,成功阻击了德军多次的疯狂进攻,迫使德军付出了巨大代价,消耗了大量兵力和武器装备。随后罗科索夫斯基决定以逸待劳,在等待增援部队到来之前进行战略防御,防止德军的反扑;当部队全部到位后,罗科索夫斯基指挥第16集团军向德军发动了反击,成功将德军击退了100多公里,收复了不少被德军占领的土地。

罗科索夫斯基身体素质(逆境中的战术大师)(5)

1942年3月8日,罗科索夫斯基在指挥部队进攻时遭遇意外,差一点就牺牲在前线的战场之上。两个月的休养时间并没有磨灭罗科索夫斯基的战斗欲望,当年7月罗科索夫斯基便被任命为布良斯克方面军的司令员,担任方面军司令员期间,罗科索夫斯基在别人眼中是一个"刚毅、坚强,要求严格而严肃认真的人,善于下达命令并使下级无条件执行命令。"

1942年10月,罗科索夫斯基又被任命为顿河方面军司令员,负责指挥著名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在统帅部"天王星计划"下,罗科索夫斯基、瓦图京和叶廖缅科麾下的部队从三个方面向城中的德军展开进攻,经过几天的激战,成功将保卢斯为首的德军第6集团军和第4坦克集团军一部围困在城中,总计33万余人。

罗科索夫斯基身体素质(逆境中的战术大师)(6)

在保卢斯拒绝了苏军的投降请求后,苏军于1943年1月10日早8时05分发动了"冬季风暴"行动,经过十多天的战斗,1月31日德军指挥官保卢斯元帅率领9.1万名士兵宣布投降。历时160天的斯大林格勒会战以苏军的最后胜利而告终,这次战役德军共损失150万人,该场战役的胜利也是苏德战场的一个转折点,苏军从此开始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

罗科索夫斯基身体素质(逆境中的战术大师)(7)

战役结束后,罗科索夫斯基被召回,此时他的军衔已经晋升为大将。应对德军在库尔斯克方向上的战略优势,为了解决苏军的战略威胁,德军决定发动突袭。而这一计划正中了罗科索夫斯基的下怀,他命令部队开拓战略纵深,防御工事中集结了大量坦克和重型火炮。7月的偶然一天,通过对一名德军俘虏的审讯,罗科索夫斯基决定在德军发动攻击前提前对德军集结地域进行大规模炮击。

罗科索夫斯基身体素质(逆境中的战术大师)(8)

经过大规模的战斗,库尔斯克会战以苏军的完全胜利而告终,斯大林为了表彰罗科索夫斯基的功绩,破格让军乐队鸣礼炮12下,表达对其和手下部队的大力表扬。

此后在后来的白俄罗斯战役中,罗科索夫斯基又指挥部队开展了"巴格拉季昂"行动。激战五天之后,苏军在200公里正面上成功突破德军防御,围歼德军博布鲁伊斯克集团,向纵深推进110公里。1944年6月29日,罗科索夫斯基被苏联统帅部授予"苏联英雄"称号,同时晋升元帅军衔。白俄罗斯战役苏军共歼灭了54万德军士兵,白俄罗斯全境和波兰东部获得完全解放。

罗科索夫斯基身体素质(逆境中的战术大师)(9)

白俄罗斯战役结束后,罗科索夫斯基又先后参加了东普鲁士战役和挺近奥德河的战斗。1945年3月31日,为了表彰罗科索夫斯基在指挥和战斗中优异表现,最高统帅部决定授予他"胜利勋章"。二战胜利结束后的1945年6月1日,罗科索夫斯基被第二次授予"苏联英雄"称号,20多天后他还有幸作为阅兵总指挥参与了在莫斯科红场举行的"胜利阅兵式"。

三、一代名将终落幕

阅兵式结束后,罗科索夫斯基先后担任了苏军北部集群总司令。1949年还受波兰政府的邀请在部长会议任职兼国防部长一职,同时还被授予波兰元帅头衔,他也成了世界军事上唯一一个获得两个国家元帅军衔的军事将领。

罗科索夫斯基身体素质(逆境中的战术大师)(10)

1956年,罗科索夫斯基元帅回到苏联本土,后来又担任了国防部副部长、外高加索军区司令等职务。1962年4月起担任了苏联国防部总监组总监一职,任内根据自己多年的前线战斗经验和军事理论上的研究,为战后苏军的装备、人员、组织和训练架构的发展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1968年8月3日,这位为苏联军事史上贡献颇多的一代名帅因前列腺癌在莫斯科去世,终年72岁。两天后他的葬礼在莫斯科隆重举行,苏联各界人士都纷纷前来送别这位优秀的战斗将领,他的骨灰也被安放在克林姆林宫的红墙之下。

罗科索夫斯基身体素质(逆境中的战术大师)(11)

2015年,罗科索夫斯基的纪念雕塑在莫斯科落成,政府众高官也在现场高度称赞了罗科索夫斯基元帅的伟大功绩,并为雕塑正式揭幕。

结语

作为苏联历史上最为杰出的将领,罗科索夫斯基在实战中的果断、勇敢的指挥作风,和他本人大胆创新、屡获奇招的指挥方式成为了二战苏联将领中最德高望重的军事家之一。他敢于担责和随机应变的指挥功底,也让他成为全体苏联军民尊崇的对象,"常胜将军"的头衔可谓名不虚传。

参考资料

1. 《军人的天职》

2. 《一战中走出的常胜将军:罗科索夫斯基元帅》

3. 《二战苏联军事将领名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