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桃花源记》,相信很多人都比较熟悉,这是田园诗派开创者,东晋时期著名文人陶渊明写的一篇散文,构思巧妙,语言优美,出现在如今的各种教科书中,几乎人人都读过,更成为很多学生一直迈不过去的“坎儿”

《桃花源记》的故事并不复杂,讲述一个武陵渔民,捕鱼时误入桃花源,发现此地与外世完全隔绝,阡陌交错,鸡犬相闻,一幅理想的田园生活场景,居民“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从渔民口出得知外部世界战乱凄苦,“皆叹惋”。桃花源人送武陵渔人出来后,渔人再想寻找时“不复得路”。

对桃花源记的深度解析(一个被误解千年的理想国)(1)

《桃花源记》里对桃花源安宁和乐、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绘,成为数千年来完美主义者们苦苦追寻的理想圣地,桃花源也成为一个人间生活理想境界的代名词,诞生了世外桃源这个令人神往的梦想之地!

多年以后,重读《桃花源记》,有了神奇的发现,我们很可能误解了陶渊明的本意。下面就从三方面重新解读桃花源,探索桃花源背后的故事和寓意:

第一个方面,从历史背景看桃花源与现实的背离

《桃花源记》的创作时间大致是公元420年前后,这一年,一个小名叫“寄奴”的东晋北府军将领,把当时的晋恭帝司马德文废降为零陵王,改年号为永初,建立南朝宋政权,他就是“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刘裕!

当时处于中国历史上最长的混乱和分裂时期,长达三百年的魏晋南北朝。数百年间,社会面貌遭到根本性的破坏,社会人口急速锐减。公元265年司马炎建立晋朝时人口有2400万,之后爆发“八王之乱”,到处都是残酷杀伐、屠城流血、阴谋政变。司马睿南迁建立东晋时,汉族人口已经不足1500万!

对桃花源记的深度解析(一个被误解千年的理想国)(2)

同时社会经济出现惊人的大倒退,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和西汉时兴起的初期商品经济,都屡遭重创,各地豪强纷纷割据一方,结坞自保,全国性的统一大市场遭到破坏。汉代引以为傲的城市文明屡兴屡毁。洛阳三百多年间六兴六毁,繁荣转眼成空,南方的建康,也就是今天的南京曾三次被夷为平地!

长期的分裂战乱,让中华大地上的各族人民,在政治上,呼唤大一统的集权统治出现,在经济上,向往避世无争的小农自然社会,留下“宁做太平狗,不做乱世人”的社会价值观!

第二个方面,从作者经历看桃花源与理想的背离

陶渊明和建立宋朝的刘裕,实际上完全是两种人,刘裕出身贫寒,靠着自己出色的军事才能,率领北府军的东征西讨,成为东晋王朝最后的顶梁柱;陶渊明的祖父是东晋大司马陶侃,曾经是东晋的官僚士族,担负着振兴王朝的责任,年轻时的陶渊明也抱有“大济苍生”之志!

对桃花源记的深度解析(一个被误解千年的理想国)(3)

可惜的是东晋王朝日益腐败,对外一味投降,偏安一隅。统治集团内部互相倾轧,社会上到处都是军阀混战,朝廷的赋税徭役加深了对人民的剥削和压榨,陶渊明的一腔抱负根本无法实现,而且陶渊明性格耿直,与东晋朝廷越来越格格不入!

刘裕建立宋朝的第二年,处于稳固统治的目的,用棉被闷死了司马德文,灭了晋朝皇室。这让年轻时抱有“大济苍生”之志的陶渊明非常不满,虽然自己看不上偏安一隅的东晋统治,但从儒家固有思想出发,自己家族也曾是东晋的拥护者,对刘宋政权的不满,加深了陶渊明对现实社会的憎恨和无奈。

最终悲愤交加的陶渊明,选择归隐田园,躬耕僻野,只能借助创作来抒写情怀,《桃花源记》就是这一时期创作出来的,作者通过想象塑造了一个与污浊黑暗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寄托自己理想与生活情趣的同时,更多的是宣泄对社会的不满。

第三个方面,从经济角度看桃花源本身的悖论

从现代经济学的角度来看释,桃花源本身就是个悖论:村小民寡的桃花源,是一个没有工商产业的农耕社会,物质条件非常贫瘠,与外界没有任何的交通来往,跟不要提商品流通了,陶渊明并没有交代桃花源中是否有盐井,如果没有,正常的生活饮食上都无法保证!

对桃花源记的深度解析(一个被误解千年的理想国)(4)

对桃花源的向往,完全是是一种心理上的“返祖”现象,真要回到桃花源那种封闭的、自给的状态,无疑是社会生活的倒推,是对社会进步的消极放弃,绝不应该模仿或者提倡,更不要说大肆歌颂了!

然而,世外桃源却真的被后人歌颂和推崇,甚至在魏晋时期成为一种主流意识。在陶渊明逝去一百多年后,北朝儒生颜之推写出了流传甚广的《颜氏家训》,他教育子孙们说:“生民之本,要当稼穑而食,桑麻以衣。蔬果之畜,园场之所产;鸡豚之善,埘圈之所生。爰及栋宇器械,樵苏脂烛,莫非种殖之物也。至能守其业者,闭门而为生之具以足,但家无盐井耳。”

翻译过来就是说:“生活的根本就是自己栽种庄稼收获食物,亲手种桑植麻织布作衣,蔬菜水果,自己园场里生产;需要的鸡和猪,自己圈养;房屋、锄头甚至蜡烛,都要自给自足,所求于外部世界的,只有盐而已。”

对桃花源记的深度解析(一个被误解千年的理想国)(5)

《颜氏家训》实际上成为后世很多家族家训的蓝本。延溯历史,可见发现,小农经济在我国国民中,有极强的吸引力和生命力,很难说这种思想到底对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但从《桃花源记》本身来看,是存在悖论,值得怀疑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