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这位交警小哥哥,你被“曝光”了!

日前,随着2021年高考放榜,湖南慈利县苗市镇茶林河村也出了件大喜事:村里的马苏馨怡、覃伊倩两位农家女孩同时被北京大学录取,乐得全村老少合不拢嘴,村民们说:“一个村考上两个北大,这是托党和政府的福啊!”

考上北京大学的马苏馨怡是慈利一中田径队的一名队员,也是国家一级运动员,今年4月,她以女子400米55秒74的成绩获得了北京大学运动队的自主招生资格,7月,被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专业录取。

湖南农村清华名单(湖南一村两女孩同时被北大录取)(1)

马苏馨怡比赛剪影。(图片为受访者提供)

“别人可能认为加入田径队很新鲜,很好玩,实际上我每天都要把自己的空闲时间腾出来去训练。”马苏馨怡回忆,小学四年级时,因为一次偶然的机会加入了学校田径队,从此她的生活里几乎每天都离不开“训练”二字,勤奋刻苦的她热爱并坚持了9年。

对于体育生来说,在校系统训练很关键。但疫情期间,不能返校集训,为了不耽搁训练,她一回家就把文化课和体能训练时间表排得满满的,一天也不落下。没有训练跑道,住宅楼下照样健步如飞;无人指导,就拍摄视频让教练纠正动作;缺少陪练,家人轮番助阵充当临时“计时员”。无人约束,无人督促,但自律的她时刻保持训练强度和效果,毫不懈怠。

被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类专业录取的覃伊倩同在慈利一中就读。在老师和同学眼里,她却和性格有点内向的马苏馨怡不同,是一个思维活跃、爱笑爱闹的女孩。

湖南农村清华名单(湖南一村两女孩同时被北大录取)(2)

班主任吴愈亚为覃伊倩送上毕业礼物(图片为受访者提供)

“我有一个‘特别的毛病’,就是喜欢每天早上在走向教室的校园大道上,把自己当天要做的事在心里理顺一遍,每件事做完后也会在心里画上勾。”访谈中,覃伊倩介绍着自己的自我管理经验。平日里,她还喜欢“乱写乱画”,无论是讲座还是学校活动,她总是会带上纸和笔,记下一些笔记。

“我的孩子会很好地管理自己,不该做的不做,该做的有计划地去做,这让我很欣慰。”覃伊倩的母亲覃章娥是慈利县一家公司的业务员,丈夫在深圳务工,因为工作忙碌,夫妻二人陪伴孩子的时间不多,但孩子每次的考试成绩都让人惊喜。

记者采访这两位女孩时,发现她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心态,那就是有一股不服输的劲头。

“失败能让人成长。”马苏馨怡向记者分享了一段令她记忆犹新的经历,“那年,因为自己的怠慢和得意忘形,我在福州、成都的两次全国比赛中都失利了……”马苏馨怡说,初三那年,青春期的叛逆让自己走了不少弯路。而正是那两次全国比赛的失利,点醒了自己,也让她更坚定了自己的目标和方向。

2020年9月,马苏馨怡在湖南省青少年田径锦标赛(传统校组)中,获得女子组400米、800米冠军;今年7月,她以55秒23的成绩斩获全国第十四届学生运动会田径比赛女子400米金牌。

“我高一时候很不善言辞,也不自信,成绩只是年级十几名,是物理老师兰政军给我树立了信心。”覃伊倩向记者说,物理科目并不是自己擅长的,但兰老师却格外关注和照顾自己。两年前,兰老师一句“加油,你肯定能考上北京大学”的鼓励,“让我有了参照物”。打那儿起,她就重新规划目标,“抢着时间”发奋学习。

班主任吴愈亚告诉记者,覃伊倩因为一次数学考试成绩不理想,之后她便每周定时定量做数学试卷,并请他指导。学习主动性强、不服输、认真投入,是大家对覃伊倩的一致评价。

教育是国计,也是民生;教育是今天,更是未来。慈利一中办公室主任殷红艳介绍,马苏馨怡是低保户家庭子女,家庭收入少,生活比较拮据。为了支持她的学业和训练,除地方政府每月落实低保补助外,学校还为她申请了国家助学金,每年资助教育生活补贴3000元。

同样作为农村学生的覃伊倩,也是教育扶贫政策的受惠者。今年1月,覃伊倩顺利通过了北京大学“筑梦计划”招生测试,享受降分录取优惠,7月15日被正式录取。

近年来,教育部结合农村和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持续实施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和贫困地区学生专项计划。其中北京大学“筑梦计划”则是依照《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及教育部关于高等学校自主招生改革试点工作的有关规定,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促进教育公平,使更多来自农村和贫困地区的优秀学子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

来源:红网

来源: 政法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