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苦味回甘(重口苦学会这个)(1)

本质上来说中深烘焙的豆子一般是体现为焦糖、黑巧、奶油、烤坚果或者是糖浆之类的口感等等,除了这个专属于深烘风味它带来的还有十足的回甘。

“太苦了……”带着一脸“嫌弃”的表情,很不容易的下咽后过了几秒竟然觉得“太上头了”再给我来一口……

“这个回甘不错哦”

因为中深烘焙的豆子“纤维结构”相对脆弱,也就是说他本体豆子内的物质很容易就被萃取出来了,而且本身苦味的物质也较多,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

当选择一款中深烘焙(苦味突出)的豆子后,可以在冲煮的过程中去相对控制苦味的散发,这样就能让咖啡的味道停留在一个大致可以的区间内,不至于“离谱”过头。

(像是第一次喝手冲的小伙伴肯定还是会觉得苦,在这里不建议第一次喝手冲的伙伴选择中烘深烘之类的豆子。可以选浅烘、中浅、比如像是多数大众群体不觉得踩雷的花魁、瑰夏这种)也有另一个参考就是你平时会不会喝美式啊、意式浓缩这种,是经常首选这种还是很偶尔……或者对苦的接受能力很OK,如果你平时钟爱的是“奶咖系”,比如拿铁啊这些带奶的,那你第一次喝手冲觉得苦的概率会比平时首先选择喝美式这些的小伙伴更高。

那如果本人就是一脸:我就喜欢重口的,我喜欢苦味!平时美式、双倍意式浓缩……给我曼特宁满上……

在这个基础上可以通过如下方式去做一杯中深烘的手冲咖啡:

首先使用85至90度的水温冲煮,这样降低水温的同时可以减慢萃取的速度,也减少苦味物质被萃出。(或者83、84,可以自己尝试下)

再就是注入水流的时候要温柔,减少水流对粉床的冲击。同时控制滤杯中水位的高度。在闷蒸后缓慢的用较低的高度注水(小水流),然后让滤杯中的咖啡粉表现的像在被浸泡一样。这样能令萃取咖啡的节奏变慢。这样的咖啡味道醇厚、口感柔和。

注水的过程中慢慢地从内到外、再从外到内把水浇在粉床上。尽量减少对粉床的搅拌,保持平稳,让咖啡的味道通过“浸”的方式萃出。不要绕圈太快,过快的绕圈会增加水流对咖啡的搅拌使中深烘的豆子苦味加重(咖啡更苦了)。这个方法可以有效控制苦味和涩味。所以注水到给水、铺水慢慢来,别心急。

把研磨度适当调粗可以减少咖啡粉跟水的接触面积,使咖啡在开始冲煮的时候就不容易因高温的水带出苦杂和涩味,在这基础上配合缓慢冲煮、同时记得适当的延长萃取的时间。因为在冲煮的过程中水温会变,所以后段部分水温降低。这个时候再将风味和口感物质慢慢带出就不会觉得咖啡“过苦”了。

我是宸绾约,爱猫的90后男生,爱冒险

喜欢饮品,愿与你们一同交流成长

专注于公司管理,饮品研发,文化艺术,创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