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疑案:宝玉对林黛玉并非一见钟情?宝钗趁虚把她逼得不人不鬼

林黛玉第一次见贾宝玉,就如同电光火石般击中灵魂,原文说:“黛玉一见,便吃一大惊,心下想到:‘好生奇怪,到像在哪里见过的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

所谓“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黛玉和宝玉的第一次见面,给读者留下的印象就是一见钟情,前世缘定。

宝玉第一次见黛玉,细细端详后,因笑道:“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我看着面善,心里就算是旧相识,今日只作远别重逢,未为不可。”

红楼梦林黛玉为什么选薛宝钗(宝玉对林黛玉并非一见钟情)(1)

从宝玉的反应来看,他对黛玉也是有前世记忆的,也就是说,貌似宝玉对黛玉也是一见钟情。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黛玉和宝玉刚一见面,就已经定情,为何宝玉还会迫不及待、偷偷摸摸地绕道梨香院,去看宝钗,以至于引出金玉良缘?难道宝玉真是绝世大渣男?

俗话说,苍蝇不叮无缝的蛋,宝玉和黛玉的木石前盟,看似是王夫人和宝钗母女棒打鸳鸯,实际上木石前盟的悲剧,主要还是因为宝玉和黛玉的嫌隙:宝玉对黛玉并非一见钟情,黛玉一开始根本就是单相思。

一眼万年:宝玉并不认识前世姻缘——林黛玉。

值得注意的是,黛玉一见宝玉,心里反应非常大,原文说是“大吃一惊”,很显然,第一次见面,黛玉就情定宝玉了。

红楼梦林黛玉为什么选薛宝钗(宝玉对林黛玉并非一见钟情)(2)

对比黛玉的反应看宝玉,可以发现,在宝玉和黛玉正式见面前,宝玉已经看见黛玉了,却没有过来相见,还是等贾母提醒“还不去见你妹妹!”,这才过来见礼。

见礼前,原文有一句话非常有意思:“宝玉早已看见多了一个姊妹,便料定是林姑母之女,忙来见礼……”

也就是说,宝玉早就看见黛玉了,但却没有过来相认。也就是说,宝玉第一眼看见黛玉,并没有熟悉感,也没有很大反应。

试想,如果宝玉第一眼就认出她是仙界绛珠草,以宝玉花痴的性格,难免会做出反常举动,此处参考第57回,紫鹃骗宝玉说黛玉要回苏州老家,宝玉立马就发了疯,这才是爱情的样子。

但彼时却不是,宝玉依然很守规矩,直到贾母引见,才来见礼,此是其一。

其二,黛玉一见宝玉,就大吃一惊,而宝玉虽也说“这个妹妹我曾见过”,但细看宝玉说这句话时的情景:“厮见毕,归坐细看形容,与众各别……”

红楼梦林黛玉为什么选薛宝钗(宝玉对林黛玉并非一见钟情)(3)

宝玉并不是一见黛玉,就认出她是前世旧人,而是细看形容后,才做出反应,“宝玉看罢,因笑道:‘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

宝玉是细细看了黛玉的形容,又是“罥烟眉”,又是“含情目”,又是泪光点点,又是娇喘微微,这才想起“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

也就是说,此时的宝玉,对黛玉并没有爱情,只是因为黛玉“与众各别”,太优秀太出众了,宝玉才愿意多与黛玉交往。

此时,黛玉根本不是宝玉的唯一!

情不知所起:宝玉的第一个知己,竟是秦可卿之弟。

宝玉开始对黛玉并不是爱情,那是什么感情呢?

第五回原文写道:“那宝玉亦在孩提之间,况自天性所禀来的一片愚拙、偏僻,视姊妹、弟兄皆出一体,并无亲疏、远近之别。其中因与黛玉同随贾母一处坐卧,故略与别个姊妹熟惯些;既熟惯,则更觉亲密;既亲密,则不免一时有求全之毁,不虞之隙。”

看到了吗?宝玉对黛玉的感情,和其他兄弟、姊妹都一样,只是和黛玉在一起待的时间长,才比别人亲密些。

红楼梦林黛玉为什么选薛宝钗(宝玉对林黛玉并非一见钟情)(4)

也就是说,直到此时,宝玉对黛玉的感情,还是姊妹亲情。

那是什么时候,宝玉对黛玉的感情,发生了改变的呢?其实是秦钟死去之后。

宝玉第一个知己,其实是秦钟。

宝玉第一次见秦钟,原文的描写是:“那宝玉只一见秦钟人品,心中便有所失,痴了半日,自己心中又起了呆意,乃自思到:‘天下竟有这等人物……可恨我为什么生在这侯门公府之家?若也生在寒儒薄宦之家,早得与他结交,也不枉生了一世……’”

看到了吗?宝玉第一次见秦钟就痴了,就想到与秦钟结交就是一辈子最大的事,这才是灵魂知己。

不人不鬼:黛玉的一厢情愿,将自己从君子逼成贱妾。

黛玉对宝玉,从一见面就情有独钟,但宝玉的感情却是左顾右盼。

一听到宝钗抱恙梨香院,就避开黛玉,偷偷摸摸,躲着父亲贾政,跑到宝钗闺房“望她一望”。

红楼梦林黛玉为什么选薛宝钗(宝玉对林黛玉并非一见钟情)(5)

也就是这“望她一望”的功夫,宝钗解开排扣,托着金项圈,让宝玉看,亲近之机,宝玉闻到了宝钗身上一阵阵凉森森、甜丝丝的香气。

宝钗的到来,给宝玉带来了暧昧。而在外人面前,宝钗却落了个“年岁虽大(比黛玉)不多,然品格端方,容貌丰美,人多谓黛玉所不及……故比黛玉大得下人之心……因此黛玉心中便有些悒郁不忿之意……”

也就是说,正是黛玉对宝玉单相思,把黛玉逼上了攀比宝钗,以及后来攀比史湘云的道路上。

黛玉本是犹如竹子一样高贵品格的女子,但为了赢得宝玉的爱情,黛玉有了“悒郁不忿之意”,因此开始和宝钗攀比。

而在明清程朱理学的时代,对女子的道德规范是——女子无才便是德,攀比、争宠,那是贱籍女子的做派。

在宝钗进入荣国府后,黛玉产生了悒郁不忿之意,因此也有样学样,向宝钗学习,不久之后,宝玉也从黛玉身上闻到了一股幽香,“闻之令人醉魂酥骨”。

黛玉不仅跟宝钗攀比,史湘云来到贾家,也指责黛玉:“你自己便比世人好,也不犯着见一个打趣一个……”

看到了吗?宝玉和宝钗合力,让黛玉渐渐放弃了君子之风,逐渐走上争宠的道路,而争宠之路,就是她走向悲剧的开始。

红楼梦林黛玉为什么选薛宝钗(宝玉对林黛玉并非一见钟情)(6)

第十七回元春省亲,原文写黛玉的心理活动是:“原来林黛玉安心今夜大展奇才,将众人压倒……”此处脂砚斋侧批道:“这却何必?然尤物方如此。”

看到了吗?脂砚斋将大展奇才的黛玉,评定为尤物,“尤物”,触目惊心吗?那是供人玩弄的人,可悲吗?

所以黛玉死后,正如晴雯的遭遇,被王夫人污蔑为狐媚子,逐出大观园,凄凉地死于表哥多浑虫家。

晴雯死前有一件事不服,那就是“并没有私情蜜意勾引你(宝玉)怎样,如何一口咬定了我是个狐狸精?”

其实,黛玉死得固然冤枉,但宝黛悲剧更多的责任,是宝黛之间一开始就错位的爱情,宝黛之间的嫌隙,才让宝钗有机可乘,最终走向不可收拾的不归路。

黛玉最后落得不人不鬼,丢失了竹子的名誉,沦落为贱妾都不如的下场。

开卷有益,原创不易。

每一篇文章都是作者用心写成,感谢大家阅读完整内容。如果喜欢,欢迎转发和评论,留言或私信互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