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节课,我们讲了黄连阿胶汤是以补心为主的方剂,补心应以咸为主,但黄连阿胶汤的组方用药中并没有咸味药,而是以苦味药(黄连、黄芩)与甘味药(阿胶、鸡子黄)配伍,苦甘化咸的形式来实现咸补心的功效。

那么,为什么苦味药与甘味药可以化合为咸味药呢?

这就是我们本节课要讲的主角,五味配伍化合理论。

头道汤分别代表什么(汤液经法图8:)(1)

五味配伍化合(图源网络)

(一)

什么是五味配伍化合理论?其实就是在汤液经法图外侧标示的5个药味转化的信息,包括在肝木区域的“化甘”,在心火区域的“化酸”,在脾土区域的“化苦”,在肺金区域的“化辛”和在肾水区域的“化咸”。

那么,什么“化甘”呢?其实就是肝木区域的肝脏的补味(辛味)和泻味(酸味)配伍在一起,就能化生出甘味,简称为“辛酸化甘”或者“酸辛化甘”。依次类推,我们可以得到以下五味配伍化合理论:

其实,每一类病证的五味配伍化合关系,其实就是前面讲过的补味、泻味和调味之间的关系。例如,肝木病证的治疗原则是辛味补肝、酸味泻肝和甘味缓肝,而肝木病证的五味配伍化合关系就是,辛酸化甘。这二者是统一的。

头道汤分别代表什么(汤液经法图8:)(2)

汤液经法图(小金药师)

好,假如是第一次看到这样的五味配伍化合关系,大家会有什么想法呢?

可能将信将疑吧。

接下来,我说说我第一次看到这个五味配伍化合关系的想法。

第一个想法,这套五味配伍化合关系,以前在中药药性理论的课程上没有学过。没错!这种五味之间的配伍转化关系是很独特的理论体系,之前少有耳闻。

第二个想法,为什么五味之间会有配伍化合的关系呢?关于这个问题,我的理解是,这是一种大自然的客观规律。如果我们直接采用烹饪的方法,等比例的调和前2种味道,很有可能会出现第3种味道。

举个例子,糖蒜。

大家都吃过糖蒜,糖蒜是什么味道的呢,是酸甜的嘛。怎么制作糖蒜呢?一般是将新鲜的蒜与醋、白糖和盐一起腌制。但在实际各地制作时,有人是少加糖的,有人是少加盐的,而醋必须得加。

实际上,从汤液经法图“辛酸化甘”的角度看,大蒜为辛味,醋为酸味,辛酸化甘,如果我们只将新鲜大蒜(辛味)与醋(酸味)一起腌制,这样制作好的糖蒜,也是一定会有甜味的。感兴趣的同学们可以在家试试。

头道汤分别代表什么(汤液经法图8:)(3)

糖蒜(图源网络)

又比如,可以试试前面讲的岐山臊子面,酸咸化辛,辛辣发汗除湿。

再比如,可以试试干辣椒面与糖等比例混合,是不是会有苦味?

诸如此类,应该在饮食上有所体现。而药食同源,食味与药味同宗同源,食味有什么样的组合变化,药味就会有什么样的配伍变化。搞烹饪研究的同志们,可以开个课题探索一下,是不是存在食味上的组合变化。

接下来,第三个想法,为什么五味配伍化合是这样的规律呢?换句话说,辛酸配伍为什么会化甘,而不是化咸呢?

这个问题,也许才是五味配伍化合关系的本质。

为了阐明这个本质,我们在数学专业人士的指导下,采用数学的方法进行了研究。为什么一定要采取数学的方法呢?因为上面所示的这些个五味配伍转化关系,具有很强的逻辑性,背后一定有数学理论的支持,可以用数学理论来表达。

其实,这个研究的第一阶段已经完成了,发表在《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杂志2021年5月第10期上。

原文很长,接下来,我简明扼要地给大家介绍一下。

头道汤分别代表什么(汤液经法图8:)(4)

汤液经法图讲记

(二)

首先,将问题转化为数学语言。

五味配伍化合关系是一种两两关系,而表达这种两两关系最好的形式就是矩阵,也叫作行列式,类似于EXCEL表格的行列式。在这个行列式里,行代表五味,列也代表五味,行列交点显示的是化合后的药味。

例如,当五味与自己化合的时候,就显示本味。辛味(行)与辛味(列)化合得到辛味。当五味与满足配伍化合关系的药味化合的时候,就显示化合后的药味。辛味(行)与酸味(列)化合得到甘味。其他的关系,一律得到零。

然后,用数字1、2、3、4、5来代表辛咸甘酸苦,就能得到下面的矩阵。

头道汤分别代表什么(汤液经法图8:)(5)

矩阵

我们要想搞清楚辛酸化甘而不是化咸的本质,转化成数学问题即:找到矩阵的特点,任意变换其中元素的位置,证明符合特点的矩阵是唯一的

听着很复杂吧,但实际上没那么复杂,只是用数学语言来表述罢了。最终,我们采用穷举法,证明了符合特点的矩阵只有原始矩阵一个。

符合哪些特点呢?

比方说,如果大家细心观察就会发现,无论是五脏的补味,还是五脏的泻味,还是化合后形成的调味,在汤液经法图中的顺时针分布,都是辛-咸-甘-酸-苦的顺序。五脏的补味,是从肝木开始的辛-咸-甘-酸-苦。五脏的泻味,是从脾土开始的辛-咸-甘-酸-苦。五脏的调味,是从肺金开始的辛-咸-甘-酸-苦。

这个特点落实在矩阵中,就是元素之间的平行律。

又比方说,五味配伍化合关系中,辛酸配伍不能再化辛,或者再化酸,自己化自己,这个是不对的。

这个特点落实在矩阵中,就是元素位置的不可遇律。

再比方说,大家都知道五味之间有相生相克的关系,比如辛木生咸火,辛木克脾土。但是这些相生相克关系都是两两关系,而五味配伍化合理论却是三个元素之间的关系。如果我们把五味配伍化合关系也看做是一种特殊的相生关系,那么,这种特殊的相生关系就不能与原来两两相生的关系重叠。所以,辛味与酸味化合而成的化味,就不应该是辛味自己就能生的咸味。

这个特点落实在矩阵中,就是元素位置的特定空缺。

诸如这种方法,就能排除很多不可能存在的候选矩阵,最后其实就只能得到原始矩阵一个。

利用这种思路,我们证明了五味化合关系的唯一性。换句话说,辛酸必定化甘,不能化辛,不能化酸,不能化咸,不能化苦,这个三角关系是锁死的

知道了这一点,我们以后就可以放心地使用五味配伍化合关系了。

头道汤分别代表什么(汤液经法图8:)(6)

敦煌遗书(图源网络)

(三)

晦涩的说完了,接下来说说轻松的。

五味配伍化合理论,是汤液经法图非常重要的一个内容,填补了中药药性理论相关内容的空白,丰富了五行相生相克理论。往小里说,五味配伍化合理论是分析中药饮片复杂组方配伍的金钥匙,有了这个钥匙,未来我们就能干好多事。往大里说,五味配伍化合理论将五行相生相克关系提升到一个全新的高度,并且与五运六气、奇门遁甲、五色五音等其他五行学说的衍生理论有着密切的关系,这是一种超越医药领域的关联关系。

比如说五运六气理论中,胜气和复气的概念,就与五味配伍化合有相似之处。

2021辛丑年是水运不足,胜气为土,复气为木,有胜必有复。所以,我们今年见到了更多的沙尘天气和大风天气,风疹瘙痒、鼻塞流涕等过敏性疾病也是多发。在这样的胜复气关系中,水为苦,土为甘,木为辛。水不足,故土胜,土胜则水更不足,为了平衡这个局面,木出现以克土保水。所以,在土胜的基础上,辛木的出现,是为了克甘土保苦水。保了苦水,减少了苦水的过度损耗,其实就是变相的生苦水。也就是,辛木合甘土生苦水,辛甘化苦。

所以,五味配伍化合理论十分重要,大家一定要记住。在未来的方解中,我们还会多次用到它。

好,本节课就讲到这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