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皇帝一般是以下三种情况。第一种,豪门世家出身。这方面的典型有秦始皇,奋六世余烈,一统天下。还有唐朝李渊,李家就是陇右世家,还当了高官,要地盘有地盘要兵有兵。这一种,投胎技术很关键。先祖把百年功力传给他们,他们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第二种,权臣篡位。典型代表,隋朝杨坚,宋朝赵匡胤。还有曹操和司马懿。以上两种已经是千难万难了,但是在皇一代中,这两者比例还是比较高的。最后一种,白手起家,从无到有,从底层一路干到皇帝,一代人干完别人好几代人的事情。难度最高,成功案例也最少。大概只有刘邦,刘秀,朱元璋……这么有限的几位。
周朝打天下之前,是诸侯,汉朝打天下之前,是没落贵族,魏晋不说了,这俩串关系能把三国人物上下穿在一起,南北朝那段时期太乱,然后杨坚,据说是汉朝太尉杨震的十四世孙,在北周也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最后禅位给他,唐李家打天下之前是一方封疆大吏,五代十国又是一段乱世,但是每个帝王原本都是一方大吏,宋朝更不用说,元朝太祖铁木真,确实初期艰难,但是人家有背景,成功上位,一呼百应。清朝努尔哈赤也属于祖上阔过,而且还被封过龙虎将军,虽然是小官,但是好歹也是步入仕途。再然后,孙中山提出的“驱逐鞑虏,恢复中原”,本身就是在向朱元璋致敬。朱元璋结束了元朝的残暴统治,恢复统治,还收复了五代时期丢失的燕云十六州。得国之正,唯汉与明。
再看朱元璋有什么,原名朱重八,他爹叫朱世珍,但是,他是有原名的,原名叫朱五四,其他人就算再落魄,至少有个名字,朱元璋,元璋是参加郭子兴后自己取的,字国瑞,这个字找不到具体出处了。就这样对比下来,明朝完全是开局一个人,天下全靠打,这样的一个人确实是有才干的。但是打天下容易,守天下难,朱元璋在治国方面有很多问题。有争议的地方:大清洗,屠杀功臣,铁腕杀贪官。其实大清洗历代开国君主都有,为了维护统治。客观上一批权贵被清洗,底层才有出人头地机会。但其手段过于极端。
问题主要有几点:1、海禁严格现状对外贸易,政府垄断。这一点非常严重,中国由盛转衰就是因为闭关锁国,尤其是西方已经开始大航海时代。朱元璋海禁开了个坏头。2、废除宰相制,皇帝权力过大,不利于国家运转。
3、对读书人的态度。宋朝亡国的时候,有十万书生跳海殉国,但是明朝亡国的时候,是官员打开城门把李自成放进来,究其原因就是国初的时候,洪武三大案,以及对功臣的清洗凉了读书人的心,试问建国的功臣都可以被随意杀死,那么这些靠六场考试上位的读书人又会怎样?朱元璋杀了功臣,看上去是清除了危害帝国的隐患,可是在一个个人头落地的时候,读书人对朝廷打忠臣也被杀了,所以科举选拔出来的官员都有一种心态“这个官是我寒窗十年,经历六场考试得来的,不是朝廷给的”在这种情况下,官员完全是凭良心治国,有良心的就鞠躬尽瘁,没良心的机贪赃枉法,然而很多官员最后都变成了没良心的那种,毕竟良心这东西换不来金钱美人。
朱棣是朱元璋儿子里面最像朱元璋的,在朱棣起反成功以后,姚广孝告诉朱棣“切不可杀方孝儒,那是天下读书人的种子”,这句话的意思不是说杀了方孝儒就没有读书人,而是说杀了方孝儒就没有读书人效忠朝廷了,但是朱棣还是杀了方孝儒,所以凉了读书人的心。这是朱元璋埋下的种子。
4、抹杀红巾功绩,为保住朱允炆皇位进行的大清洗。前者对后世的合法性阐述产生了极恶劣的影响,也给明代本来很正的立国蒙上了阴影;后者没什么好说的,既没有保住朱允炆的皇位,反而导致明初军事人才几乎断档,内战爆发百万百姓流离失所,由此在宗藩、勋贵制度上埋下的暗雷,几乎困扰了整个明代。
总的来看,朱元璋在疆域、文化、政治、民生都作出了以百年计的积极贡献,其在财政和顶层设计上的思路也不无可取之处。一般而言,历史人物能影响百年就是绝顶人物,朱元璋其作为的影响贯穿明清两代,一些遗产至今依然泽被后人,站在封建帝王的角度称“伟大“毫不高估。但另一方面,作为封建帝王,将红巾斥为贼,贪红巾抗元之功为己有;为皇孙置天下而不顾,兴大狱自毁长城。如果作为今人看不到这些封建帝王的必然缺陷,还是将其视作“圣主”崇拜,那他就确实被高估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