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学琼林》全书内容广博、包罗万象,被称为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人称“读了《增广》会说话,读了《幼学》会读书”。

卷四 释道鬼神

如来释迦,即是牟尼,原系成佛之祖;老聃李耳,即是道君,乃为道教之宗。鹫岭、祗园,皆属佛国;交梨、火枣,尽是仙丹。沙门称释,始于晋之道安;中国有佛,肇于汉之明帝。篯铿即是彭祖,八百高年;许逊原宰旌阳,一家超举。波罗犹云彼岸,紫府即是仙宫。曰上方、曰梵刹,俱为选佛之场;曰绀宇、曰珠宫,悉是游仙之境。

【译文】

如来佛就是释迦牟尼,本是佛教的始祖;谥号为“聃”的李耳就是老子,后来被尊为道教的始祖。 “灵鹫山”和“祗园”都是佛祖说法的地方,属于佛国;“交梨”、“火枣”全都是道家服用的仙丹。 和尚和僧侣开始以“释”为姓,源于东晋僧人道安;中国有佛教开始于东汉明帝。 传说中的篯铿就是封于彭城的彭祖,寿高达八百岁;东晋许逊本来是旌陽县令,传说一家四十二口拔宅飞天,鸡犬相随。 梵语“波罗蜜”就是汉语的“到彼岸”;“紫府”就是道家所说的仙人居住的地方。 说“上方”、说“梵刹”,都是佛教活动的场所;说“真宇”、说“蕊珠”,都是誉指仙人居住的地方。

幼学琼林卷三全文及解释(都说读了幼学会读书幼学琼林经典解读卷四释道鬼神)(1)

【原文】

伊蒲馔可以斋僧。青精饭亦堪供佛。香积厨,僧家所馔;玉麟脯,仙子所餐。佛图澄显神通,咒莲生钵;葛仙翁作戏术,吐饭成蜂。达摩一苇渡江,栾巴噀酒灭火。吴猛挥扇,画江成路;麻姑撒米,遍地丹砂。导引胎息,道士之修持;飞锡坐禅,僧人之行止。僧家礼拜曰和南,道家礼拜曰稽首。

【译文】

在家修行的男性佛教徒的食物可以施舍给僧人;用南烛叶煎汁浸米做成的饭,也可以供养神佛。 香积厨是僧家所必备的斋厨,仙麟脯是神仙所吃的熟食。天竺僧人佛图澄显神通,焚香念咒语使钵中生出莲花;三国道士葛仙翁作法术,张口吐饭能变成蜜蜂。 天竺僧人达摩可以脚踩一根芦苇渡江,后汉人栾巴则能用嘴喷酒灭掉远在成都的火灾。 晋代道士吴猛可以用羽扇划开江水变成路;神话中的麻姑则能把米扔在地上变成珍珠。“飞锡”、“挂锡”,是说僧人的出游和停留;“导引”、“胎息”,是说道士的修身养性的方法。 和尚双手合十行礼叫做“和南”;道士举一手向人行礼叫做“稽首”。

幼学琼林卷三全文及解释(都说读了幼学会读书幼学琼林经典解读卷四释道鬼神)(2)

【原文】

曰圆寂,曰荼毗,悲淄流之已故;曰仙游,曰尸解,悼羽士之云亡。女巫男觋,自古攸分;男僧女尼,从来有别。羽客黄冠,皆称道士;上人比丘,并美僧人。檀越檀那,僧家称施主;烧丹炼汞,道士学神仙。和尚自谦,谓之空桑子;道士诵经,谓之步虚声。

【译文】

说“圆寂”、说“荼毗”,都是指和尚的死;说“羽化”、说“尸解”,都是指道士的死。 女道士叫做“巫”,男道士叫做“觋”,从古时候就这样划分;男僧人称作“僧”,女僧人称作“尼”,也是从来就有这样的区别。 “羽客”、“黄冠”,都是道士的誉称;“上人”、“比丘”,是对和尚的赞美。“檀越”、“檀那”是佛家称呼施主;外炼金丹,内修精气的道士,想做长生不老的神仙。 和尚谦称自己,说自己无父无母,像有莘氏女采药,在空桑中捡到的婴儿,所以称为“空桑子”;道士念经,仿效神仙的声音,所以称之为“步虚声”。

幼学琼林卷三全文及解释(都说读了幼学会读书幼学琼林经典解读卷四释道鬼神)(3)

【原文】

菩者普也,萨者济也,尊称神祇,故有菩萨之号;水行惟龙,陆行惟象,负荷佛法,故有龙象之称。儒家谓之世,释家谓之劫,道家谓之尘,言俗缘之未脱;儒云致一,释云三昧,道云贞一,知奥义之无穷。达摩死后,手携只履西归;王乔朝君,舄化双凫下降。辟谷绝粒,仙家能服气炼形;不灭不生,释氏惟明心见性。梁高僧谈经入妙,可使岩石点头,天花飞坠;张虚靖炼丹既成,能令龙虎降伏,鸡犬俱升。

【译文】

“菩”就是普遍的意思,“萨”则是救助的意思,因此天地神灵有菩萨的美誉;在水中行走,龙的力量最大,在陆地上行走,象的力气最大,因此精通佛法的高僧有“龙象”的称号。 儒家称的“世”,佛家称之为“劫”,道家称之为“尘”,这都是说还没有摆脱世俗的人事牵连;儒家说“精一”,佛家说“三昧”,道家说“贞一”,这都是说深奥的道理无穷无尽。 达摩死后,有人看见他手提一只鞋从东方归向西天;后汉王乔朝见皇帝,不用车马,站在由鞋变成的两只野鸭身上从天空中降落。 “辟谷绝粒”,神仙不吃五谷,能够用吐纳之法修炼身体;“不灭不生”,释迦牟尼能内心悟道,超脱生死的境界。 梁朝的高僧道生法师讲经,绝妙处能够使顽石点头,云光法师说法能够使上天感动,天上的宝花纷纷降落;张虚靖炼丹成仙后,能够降龙伏虎,平素养的鸡犬都跟着他升天了。

幼学琼林卷三全文及解释(都说读了幼学会读书幼学琼林经典解读卷四释道鬼神)(4)

【原文】

藏世界于一粟,佛力何其大;贮乾坤于一壶,道法何其玄。妄诞之言,载鬼一车;高明之家,鬼瞰其室。无鬼论,作于晋之阮瞻;搜神记,撰于晋之干宝。颜之渊、卜子夏,死为地下修文郎;韩擒虎、寇莱公,殁作阴司阎罗王。至若土谷之神曰社稷,干旱之鬼曰旱魃。魑魅魍魉,山川之祟;神荼郁垒,守御之神。仕途偃蹇,路鬼不免揶揄;心地光明,吉神自为呵护。

【译文】

能把整个世界藏在一粒米中,佛家的法力是何等的强大;把整个乾坤贮藏在一把壶里,道家的法术又是多么的玄妙。 无稽之谈就好像说装了一车鬼魂;富贵人家,鬼都要偷窥他的家室。 《无鬼论》是晋朝阮瞻所写;《搜神记》是东晋干宝所撰。孔子的徒弟颜子渊、卜子商,死了以后在陰间做了修文郎;隋朝大将韩擒虎、北宋丞相寇莱公,死后在地府做阎罗王。 至于说到土神和谷神,就叫做“社稷”;使人间干旱的鬼叫做“旱魃”。 “魑魅”、“魍魉”都是山川中危害人类的精怪;“神荼”、“郁垒”都是吃鬼的门神。 官路困顿不通,连鬼神都要对其拍手戏弄;心地光明磊落,吉神自然呵护庇佑。

幼学琼林卷三全文及解释(都说读了幼学会读书幼学琼林经典解读卷四释道鬼神)(5)

鸟兽

【原文】

麟为毛虫之长,虎乃兽中之王。麟凤龟龙,谓之四灵;犬豕与鸡,谓之三物。騄駬骅骝,良马之号;太牢大武,乃牛之称。羊曰柔毛,又曰长髯主簿;豕名刚鬣,又曰乌喙将军。鹅名舒雁,鸭号家凫。鸡有五德,故称之为德禽;雁性随阳,因名之曰阳鸟。

【译文】

龙是鳞虫类之长,老虎是万兽之王。麒麟、凤凰、乌龟和龙合称为四灵。狗、猪和鸡是古人歃血为盟时所用之物,所以合称为三物。 骅骝、都是古时名马的名称。太牢、大武都是牛的名称。羊毛很柔软、羊须又很长,所以把羊称做柔毛或长鬃主簿。猪鬃很硬、猪嘴乌黑,所以称做刚鬣或乌喙将军。 鹅行路像雁故称为舒雁。鸭形状像凫称为家凫。鸡有五种美德,故称为德禽;雁又称为陽鸟。

幼学琼林卷三全文及解释(都说读了幼学会读书幼学琼林经典解读卷四释道鬼神)(6)

【原文】

家狸、乌圆,乃猫之誉;韩卢楚犷,皆犬之名。麒麟驺虞,皆好仁之兽;螟螣蟊贼,皆害苗之虫。无肠公子,螃蟹之名;绿衣使者,鹦鹉之号。狐假虎威,谓借势而为恶;养虎贻患,谓留祸之在身。犹豫多疑,喻人之不决;狼狈相倚,比人之颠连。胜负未分,不知鹿死谁手;基业易主,正如燕入他家。

【译文】

家狸、乌圆都是猫的美名;韩卢、楚犷都是良犬的名称。 麒麟、驺虞都是喜好仁义之神兽;螟、螣、蟊、贼都是残害庄稼的害虫。无肠公子是螃蟹的别名,绿衣使者是鹦鹉的外号。 狐假虎威比喻凭借别人的威势做坏事;养虎贻患比喻纵容敌人自留后患。犹是一种野兽性多疑虑,听见声音就预先上树,一会儿又下来反复不定,所以说人遇事迟疑不决就叫做犹豫;狼和狈互相依倚,失去对方则困顿不堪,故以狼狈形容困顿窘迫的境况。鹿是打猎时互相争夺的目标,在众人争夺某物而胜负未分之时,就说不知鹿死谁手;基业房产换了主人,秋去春来的燕子虽在同一地方筑巢,却已不是原来的人家了。

幼学琼林卷三全文及解释(都说读了幼学会读书幼学琼林经典解读卷四释道鬼神)(7)

【原文】

雁到南方,先至为主,后至为宾;雉名陈宝,得雄则王,得雌则霸。刻鹄类鹜,为学初成;画虎类犬,弄巧成拙。美恶不称,谓之狗尾续貂;贪图不足,谓之蛇欲吞象。祸去祸又至,曰前门拒虎,后门进狼;除凶不畏凶,曰不入虎穴,焉得虎子。鄙众趋利,曰群蚁附膻;谦己爱儿,曰老牛舐犊。无中生有,曰画蛇添足;进退两难,曰羝羊触藩。杯中蛇影,自起猜疑;塞翁失马,难分祸福。

【译文】

大雁飞往南方时,先到的是主人,后到的是宾客;雉鸡又名陈宝,抓住雄雉可以为王,抓住雌雉可以称霸。 用木头刻鹄却像个鹜,说人学一件事还没有学成。用纸画老虎,画出来却像一只狗,比喻弄巧成拙反而留下笑柄。好坏不匀称,譬如用狗尾巴去接续贵重的貂毛。贪得无厌如同巴山的长蛇,想要吞下大象一样。 前门拒绝了老虎,后门却进来了豺狼,比喻刚消除了一个祸患,却又遇上了另一个灾难。不敢进入老虎的洞穴,怎能得到虎子,是说不敢冒危难,就不能获得成功。世俗之人趋向财利追逐利益,如同群蚁附着于膻腥之上。谦称自己喜爱儿女,如同老牛不断的舔着小牛一般。 从来没有发生过的事,竟然可以说得有形有影,如同画师画蛇,竟然添上了脚,真是无中生有,节外生枝。羊角触撞了篱笆,向前进或向后退都很困难,就称为羝羊触藩。在酒杯里看见了蛇的影子,无端产生了疑虑恐惧就叫做杯中蛇影。塞上老翁失去马,祸福很难分辨,所以塞翁失马是说发生了不好的事,有时却会产生好的结果,祸福并不是事情发生的当时就能显现出来的。

幼学琼林卷三全文及解释(都说读了幼学会读书幼学琼林经典解读卷四释道鬼神)(8)

【原文】

龙驹凤雏,晋闵鸿夸吴中陆士龙之异;伏龙凤雏,司马徽称孔明庞士元之奇。吕后断戚夫人手足,号曰人彘;胡人腌契丹王尸骸,谓之帝羓。人之狠恶,同于梼杌;人之凶暴,类于穷奇。王猛见桓温,扪虱而谈当世之务;宁戚遇齐桓,扣角而取卿相之荣。

楚王轼怒蛙,以昆虫之敢死;丙吉问牛喘,恐阴阳之失时。以十人而制千虎,比言事之难胜;走韩卢而搏蹇兔,喻言敌之易摧。

【译文】

晋闵鸿夸赞吴郡陆云文采之异,说他是龙驹凤雏,龙驹是夸赞陆机的天资颖异,凤雏是称赞庞统的才华高超。吕后斩断戚夫人手足,称她为人彘;胡人将契丹王尸骸腌起来,称为帝羓。凶恶残暴的人,就和那传说中的凶兽梼杌穷奇一样。王猛隐居倜傥有大志,披褐衣谒桓温,扪虱而谈天下大事;宁戚家贫而有才,扣牛角发悲歌,齐桓公听到后认为是奇才,故有拜为上卿的殊荣。 越王伐吴时为激励士兵勇于作战,向怒蛙致敬因为它不畏惧死亡。丙吉见到牛喘息而询问,惟恐陰陽失序。用十个人去制伏一千头老虎,一定会惨遭失败,比喻事情难以成功。用勇猛的狗去追捕跛了脚的兔子,比喻摧毁敌人极其容易。

幼学琼林卷三全文及解释(都说读了幼学会读书幼学琼林经典解读卷四释道鬼神)(9)

【原文】

兄弟如鹡鸰之相亲,夫妇如鸾凤之配偶。有势莫能为,曰虽鞭之长,不及马腹;制小不用大,曰割鸡之小,焉用牛刀。鸟食母者曰枭,兽食父者曰獍。苛政猛于虎,壮士气如虹。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谓仙人而兼富贵;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是险语之逼人闻。黔驴之技,技止此耳;鼯鼠之技,技亦穷乎。强兼并者曰鲸吞,为小贼者曰狗盗。

【译文】

鹡鸰是比喻弟兄,凤凰是比喻夫妻。有力量却用不上,譬如马鞭再长,也不打马腹。小题不必大做,杀鸡这种小事,何必用到杀牛的刀子。枭长大之后会吃掉自己的母亲,獍长大之后会吃掉自己的父亲。 繁重的赋税比老虎还要凶暴可怕。壮士的豪气犹如天上的长虹,可以穿日而过。腰带上缠上了钱,骑鹤上天而去,是说世人富贵而登仙的样子。盲人骑着瞎马,半夜走到很深的池塘边,这是威胁人家说出的毛骨悚然的险语。 黔驴的本领不过如此而已,比喻炫耀拙劣的伎俩而本领却仅此而已。鼯鼠的能力最易穷尽,比喻能耐有限。恃强兼吞弱者称为鲸吞。偷偷摸摸地去窃取他人的财物叫做狗盗。

幼学琼林卷三全文及解释(都说读了幼学会读书幼学琼林经典解读卷四释道鬼神)(10)

【原文】

养恶人如养虎,当饱其肉,不饱则噬;养恶人如养鹰,饥之则附,饱之则飏。随珠弹雀,谓得少而失多;投鼠忌器,恐因甲而害乙。事多曰猬集,利小曰蝇头。心惑似狐疑,人喜如雀跃。爱屋及乌,谓因此而惜彼;轻鸡爱鹜,谓舍此而图他。唆恶为非,曰教猱升木;受恩不报,曰得鱼忘筌。倚势害人,真似城狐社鼠;空存无用,何殊陶犬瓦鸡。势弱难敌,谓之螳臂当辙;人生易死,乃曰蜉蝣在世。

【译文】

用隋侯的明珠去弹千仞之雀,譬喻得到的少失去的多。投鼠忌器形容做事有所顾忌,惟恐伤害了他人。 事情多又不容易处理叫做猬集;财利微薄叫做蝇头。遇到事情心里产生犹豫怀疑称作狐疑。欣然色喜叫做雀跃。爱屋及乌比喻爱其人而推及和他有关的一切;看轻家鸡而爱好野鹜,形容舍此求彼,舍弃这里而图谋那里。 教唆他人去做坏事,好比教猴子升木。受了人家的恩惠而不知报答,好比得到了鱼,而忘却了捉鱼的器具。靠着别人的势力为非作歹的人,好像是城社里的狐鼠一样。空有其表而没有任何用处,和陶器做成的狗及用瓦料做成的鸡,有什么区别呢? 势单力薄,能力不足,难以抵御敌人,如同螳螂用它的前脚去挡车子一样。人的生命短暂而脆弱,如同蜉蝣生于世上朝生夜死非常短暂。

幼学琼林卷三全文及解释(都说读了幼学会读书幼学琼林经典解读卷四释道鬼神)(11)

【原文】

小难制大,如越鸡难伏鹄卵;贱反轻贵,似鸴鸠反笑大鹏。小人不知君子之心,曰燕雀焉知鸿鹄志;君子不受小人之侮,曰虎豹岂受犬羊欺。跖犬吠尧,吠非其主;鸠居鹊巢,安享其成。缘木求鱼,极言难得;按图索骥,甚言失真。恶人借势,曰如虎负嵎;穷人无归,曰如鱼失水。九尾狐,讥陈彭年素性谄而又奸;独眼龙,夸李克用一目眇而有勇。指鹿为马,秦赵高之欺主;叱石成羊,黄初平之得仙。卞庄勇能擒两虎,高骈一矢贯双雕。司马懿畏蜀如虎,诸葛亮辅汉如龙。

【译文】

才能小的人难以办成大事,就像越鸡难以孵化天鹅蛋一样,低贱的反而看不起那高贵的,好比鸴鸠嘲笑那大鹏一样。 小人不明白君子的所想,就像燕雀不知道鸿鹄远大的志向。君子不受小人的欺侮,就像虎豹不会受到犬羊的欺凌。 盗跖饲养的狗,见了尧还是要吠他的,并不是尧不仁,而是犬只认其主,比喻人各有其主。喜鹊做好了巢,斑鸠就把它占据了,形容侵占他人努力的成果而安享其成。爬到树上去想要抓到鱼,哪里捉得到呢?这个譬喻是说行为与目的相反,是很难达到成功的。按照千里马的图像,去寻找千里马,这图像画得格外好,世上找不到这样完美的马,比喻食古不化、拘泥成法办事,恐怕要失去真实了。 凶恶的人又有势力可以依靠,就像凶猛的老虎,背部靠着山的凹处,把利爪向着外面,那就没有人敢去抓它了,是比喻说恶人依仗权势,别人奈何不得。穷苦的人没有地方可以投奔依靠,正如鱼失去了水一样,就没有可以游水生存的地方了。陈彭年敏捷强记,谄媚奸险,世人讥诮其为九尾狐。李克用骁勇善战,因为瞎了一只眼,世人称他为独眼龙。 赵高专权故意颠倒是非,指着鹿说是马,欺骗君主。黄初平得了仙术,能够呼叱石头使其变成羊只。卞庄勇猛有力,能手擒两只老虎;高骈善射,曾一箭射中两只大雕。 司马懿惧怕蜀国就像惧怕猛虎一样,诸葛亮辅佐汉室如同巨龙在天。

幼学琼林卷三全文及解释(都说读了幼学会读书幼学琼林经典解读卷四释道鬼神)(12)

【原文】

鹪鹩巢林,不过一枝;鼹鼠饮河,不过满腹。人弃甚易,曰孤雏腐鼠;文名共抑,曰起凤腾蛟。为公乎,为私乎,惠帝问虾蟆;欲左左,欲右右,汤德及禽兽。鱼游于釜中,虽生不久;燕巢于幕上,栖身不安。妄自称奇,谓之辽东豕;其见甚小,譬如井底蛙。父恶子贤,谓是犁牛之子;父谦子拙,谓是豚犬之儿。

【译文】

鹪鹩在森林中筑巢,只要一根树枝就足够了。鼹鼠去河边饮水,只要喝饱肚子就足够了。微不足道易被抛弃的人,如同孤独初生的小鸟或已经腐烂的老鼠一样。一个人在文学上的造诣,为世人所景仰,就好比飞翔的凤凰腾跃的蛟龙,声誉是很好的呀!惠帝询问虾蟆鸣叫是为公还是为私,汤的恩德已经推广到了禽兽。鱼在锅里游水,虽然还活着,但是也活不长久了。燕子的巢筑在军营中的帐幕上,虽然能够栖身,但是却难以安稳的。少见多怪妄自称奇,譬如辽东豕一样。一个人的见识短浅、眼界狭小,如同住在井底的青蛙一样,见到的只有井中的范围,井以外的世界是看不见的。 父亲品德低下,儿子却很贤明,称作犁牛之子;父亲谦称儿子笨拙,说是豚犬之儿。

幼学琼林卷三全文及解释(都说读了幼学会读书幼学琼林经典解读卷四释道鬼神)(13)

【原文】

出人群而独异,如鹤立鸡群;非配偶以相从,如雉求牡匹。天上石麟,夸小儿之迈众;人中骐骥,比君子之超凡。怡堂燕雀,不知后灾;瓮里醯鸡,安有广见。马牛襟裾,骂人不识礼仪;沐猴而冠,笑人见不恢宏。羊质虎皮,讥其有文无实;守株待兔,言其守拙无能。恶人如虎生翼,势必择人而食;志士如鹰在笼,自是凌霄有志。鲋鱼困涸辙,难待西江水,比人之甚窘;蛟龙得云雨,终非池中物,比人大有为。 执牛耳,谓人主盟;附骥尾,望人引带。

【译文】

高出别人一个头,一眼望去特别显眼,才华卓越出众,好比鹤站立在鸡群之中。配偶不相称,私自相从,好比雌雉求雄雉的匹配。夸赞他人之子品格出众,就说他是天上的石麟。君子杰出超凡,就称他为人中的千里马,比喻才能超凡出众。住在堂上的燕雀,不知道灾殃将来临,比喻处境极危险而不自知;住在瓮里的醋虫,哪能有多大的见识呢,比喻处所狭隘,识见怎么会宽广呢?马牛襟裾指穿戴衣冠的禽兽,用来骂人不懂得礼仪。沐猴而冠是说猕猴戴了帽子,依然是猴子,用来笑人徒有其表,眼光短浅没有大器量。本质是羊披上了虎皮,说人徒有虚名,讥讽人外表装作强硬而内心却十分虚怯。守着一株树等着兔子来,是说人死守狭隘的经验不懂变通,笨拙无能。 帮助坏人作恶就助长了他们的气势,坏人就像长了翅膀的老虎更加张狂。有远大志向的人就像笼中的鹰,他们的志向是振翅飞上云霄。 鲋鱼困在干涸的车辙中,等不及引来西江水,比喻人处境窘迫急待援助。蛟龙只要得到云雨便会腾越天空,终究不是池中之物,形容有才华的人只要得到机会,就能大显身手。执牛耳是说称人居于领导地位。附骥尾是谦称依托他人的力量,盼望他人提携荐引。

幼学琼林卷三全文及解释(都说读了幼学会读书幼学琼林经典解读卷四释道鬼神)(14)

【原文】

鸿雁哀鸣,比小民之失所;狡兔三窟,诮贪人之巧营。风马牛势不相及,常山蛇首尾相应。百足之虫,死而不僵,以其扶之者众;千岁之龟,死而留甲,因其卜之者灵。大丈夫宁为鸡口,毋为牛后;士君子岂甘雌伏,定要雄飞。毋局促如辕下驹,毋委靡如牛马走。猩猩能言,不离走兽;鹦鹉能言,不离飞鸟。人惟有礼,庶可免相鼠之刺;若徒能言,夫何异禽兽之心。

【译文】

鸿雁哀哀地叫,是悲伤灾民流离失所无处安身。狡猾奸诈的兔子筑有三个巢穴,好比贪心的人巧于钻营,善于为自己图谋利益。因为马走顺风牛走逆风,这是彼此互不侵犯的意思,比喻事物之间毫不相干。常山蛇攻击其头部则尾部立刻回应,攻击尾部则头部回应,以此形容头尾相应的事物。百足虫死了之后,还不会僵掉,因为脚多(扶持者众)的缘故。活了一千岁的神龟,死亡了之后,也会把龟甲留下来,用它来占卜非常灵验。 鸡口虽小却能进食,牛后虽大却专供排泄,故大丈夫宁为鸡口不做牛后。士君子应有大志,岂愿甘心雌伏,一定要奋发有为,时候一到定要雄飞。不要局促畏缩如同车辕下的马儿。不要萎靡不振,如同牛马一样被人驱使的仆从。猩猩能言,不脱走兽之类属,鹦鹉能言,不离飞禽之本性。人惟有懂得礼仪,才能免遭《诗经》中所言的相鼠这一首诗内的讥刺,如果仅是会讲话,那与禽兽又有什么区别呢?

幼学琼林卷三全文及解释(都说读了幼学会读书幼学琼林经典解读卷四释道鬼神)(15)

花木

【原文】

植物非一,故有万卉之名;谷种甚多,故有百谷之号。如茨如梁,谓禾稼之蕃;惟夭惟乔,谓草木之茂。莲乃花中君子,海棠花内神仙。国色天香,乃牡丹之富贵;冰肌玉骨,乃梅萼之清奇。兰为王者之香,菊同隐逸之士。竹称君子,松号大夫。萱草可忘忧,屈轶能指佞。筼筜,竹之别号;木樨,桂之别名。

【译文】

植物并非只有一种,所以有“万卉”的名称。谷类也有很多种,所以称作“百谷”。 《诗经》说“如茨如梁”是形容庄稼长势茂盛,“惟夭惟乔”是指草木茂盛。 莲花高雅是花中的君子,海棠花超逸被称为花中神仙。 “国色天香”是说牡丹富贵艳丽。“冰肌玉骨”是形容梅花的清秀俊奇。兰花有王者之香,尊贵高雅。菊花如隐逸之士,孤傲高洁。 竹子有“君子”之称,松有“丈夫”之号。萱草又名“忘忧草”,可以使人忘却忧愁;屈轶别号“指佞草”,据说它能够指出佞人。 “筼筜”是竹子的代称,“木樨”是桂花的别号。

幼学琼林卷三全文及解释(都说读了幼学会读书幼学琼林经典解读卷四释道鬼神)(16)

【原文】

明日黄花,过时之物;岁寒松柏,有节之称。樗栎乃无用之散材,楩楠胜大用之良木。玉版,笋之异号;蹲鸱,芋之别名。瓜田李下,事避嫌疑;秋菊春桃,时来尚早。南枝先,北枝后,庾岭之梅;朔而生,望而落,尧阶蓂荚。苾蒭背阴向阳,比僧人之有德;木槿朝开暮落,比荣华之不长。芒刺在背,言恐惧不安;薰莸异气,犹贤否有别。

【译文】

黄菊花过了时令便萎谢了,故以“明日黄花”比喻过时的事物,松柏在严寒时依然苍翠,所以称有气节的人为“岁寒松柏”。 樗栎是无用的树木,楩楠是能做栋梁的佳木。“玉版”是干笋的别名,“蹲鸱”是芋的别名。 在瓜田中不要弯腰提鞋,李树下不要抬手整理帽子,以避免有偷瓜摘李之嫌疑。 桃花二月开放,菊花九月开放,这是说时间有早有迟。庾岭的梅花,南边枝条先开,北边枝条后开;生长于尧帝庭阶上的蓂荚,夏历初一开始生荚,十五后开始落荚。 苾刍这种植物背陰向陽,比喻僧人一心向佛有德行;木槿的花早晨开放晚上凋谢,比喻荣华富贵不会长久。 “芒刺在背”是说心里极度的恐惧不安;熏草香、莸草臭,二者气味绝不相同,如同贤人、恶人之差别。

幼学琼林卷三全文及解释(都说读了幼学会读书幼学琼林经典解读卷四释道鬼神)(17)

【原文】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道旁苦李,为人所弃。老人娶少妇,曰枯杨生稊;国家进多贤,曰拔茅连茹。蒲柳之姿,未秋先槁;姜桂之性,愈老愈辛。王者之兵,势如破竹;七雄之国,地若瓜分。苻坚望阵,疑草木皆是晋兵;索靖知亡,叹铜驼会在荆棘。王祜知子必贵,手植三槐;窦钧五子齐荣,人称五桂。鉏麑触槐,不忍贼民之主;越王尝蓼,必欲复吴之仇。

【译文】

桃李虽然不会说话,人们喜爱它们的花与果实,来往不绝,树下自然踩出小路;若是苦李,即使生在路旁,也会为人所摒弃。 年老的男人娶年轻的少妇叫枯杨生稊。国家进用贤才,多多益善,就像拔茅草连根带起一样。蒲柳的姿容,未到秋天便已枯槁;姜桂的性质是愈老味道愈辣。 行王道之师摧敌势如破竹,战国时期中原地区被七雄所瓜分。淝水之战苻坚大败,远望风吹草动,都以为是晋兵。索靖预测晋朝将亡,指着洛陽宫殿前的铜驼,叹息道,日后恐怕要在荆棘丛中见到了。 王佑知道子孙将来一定显贵,预先在庭院中种下三棵槐树;窦钧有五个儿子皆显贵,世人称为五桂。鉏麑不忍心杀害忠臣,又不敢违抗命令,就自己头撞槐树而死;越王卧薪尝苦蓼,必定要报吴国之仇。

幼学琼林卷三全文及解释(都说读了幼学会读书幼学琼林经典解读卷四释道鬼神)(18)

【原文】

修母画荻以教子,谁不称贤;廉颇负荆以请罪,善能悔过。弥子瑕常恃宠,将馀桃以啖君;秦商鞅欲行令,使徙木以立信。王戎卖李钻核,不胜鄙吝;成王剪桐封弟,因无戏言。齐景公以二桃杀三士,杨再思谓莲花似六郎。倒啖蔗,渐入佳境;蒸哀梨,大失本真。煮豆燃萁,比兄残弟;砍竹遮笋,弃旧怜新。元素致江陵之柑,吴刚伐月中之桂。

【译文】

欧陽修的母亲以荻杆当笔,教子读书写字,世人都称赞她是个贤德的母亲;廉颇背负荆条向蔺相如请罪,知错并善于改正。 弥子瑕依仗卫灵公之宠爱,把咬过的桃子给卫灵公吃;秦国的商鞅为推行变法,让人搬木头而给赏金,以建立威信。 王戎卖李子之前,先在李核上钻洞,防止他人得到种子,这种做法实在鄙吝。周成王剪桐叶分封弟弟叔虞,后来因为天子不可有戏言,叔虞就被封为唐侯。 齐景公借助晏子的计谋用两个桃子就使三位壮士自杀身亡;杨再思阿谀谄媚,吹捧张宗昌,说,不是六郎像莲花,而是莲花像六郎。倒吃甘蔗指渐入佳境;把哀梨拿来一蒸,便失去真味。 煮豆燃萁比喻骨肉自相残杀;抛弃旧爱去结交新欢,就称作“砍竹遮笋”。 董元素有仙术,能把江陵的柑橘搬至长安的宫殿中。吴刚被天帝惩罚,罚他砍伐月中的桂树,却怎么砍也砍不倒。

幼学琼林卷三全文及解释(都说读了幼学会读书幼学琼林经典解读卷四释道鬼神)(19)

【原文】

捐资济贫,当效尧夫之助麦;以物申敬,聊效野人之献芹。冒雨剪韭,郭林宗款友情殷;踏雪寻梅,孟浩然自娱兴雅。商太戊能修德,详桑自死;寇莱公有深仁,枯竹复生。王母蟠桃,三千年开花,三千年结子,故人借以祝寿诞;上古大椿,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故人托以比严君。去稂莠,正以植嘉禾;沃枝叶,不如培根本。世路之蓁芜当剔,人心之茅塞须开。

【译文】

捐资财救济贫困,应当学范尧夫把一船的麦子送给石曼卿;以物品馈赠他人,就自谦仿效山野之民献芹菜以表敬意。 郭林宗殷切款待友人,亲自冒雨去菜园剪韭菜;孟浩然诗怀旷达,踏雪寻梅自我娱乐雅兴不凡。 商代太戊修行德政,作祸的祥桑便自己枯死。寇准仁德深厚,插下的枯竹又长出嫩芽。西王母的蟠桃,每三千年开一次花,三千年结一次果,故而人们借用桃子来祝寿;上古有大椿树八千年才算一春,八千年才算一秋,所以人们借它来比喻自己的父亲长寿。 稂莠是害草,去稂莠以使禾苗更茂盛;植物以根为本,与其使枝叶肥美,不如培育根本。社会上的恶人好比路上的杂草,应当剔除干净;世人愚昧无知,如同茅草塞住心灵,必须使它通畅才好。

幼学琼林卷三全文及解释(都说读了幼学会读书幼学琼林经典解读卷四释道鬼神)(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