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结束的第十二届中国国际动漫节吸引了80个国家和地区参与,其中南非的参展,让动漫节首次实现五大洲全覆盖。据统计数据,今年动漫节共有2531家中外企业机构和5300多名专业人士参展参会,138.51万人次参加了动漫节各项活动;实际成交及达成签约交易、意向合作项目948项,涉及金额129.37亿元,动漫节综合消费涉及金额22.26亿元,合计151.63亿元,创下历史新高。

国产动漫越来越良心了(国产动漫想受欢迎)(1)

这次动漫节汇集国内外动漫品牌超过200个,其中包括星球大战、变形金刚、海贼王、美国队长等60余个国际顶级品牌。据报道,这些品牌的展台,是动漫节最为吸睛、人气最旺的区域所在。与此同时,有业内人士却指出,一些经营多年的国产动画品牌正在呈现出市场号召力下滑的趋势,这其中包括《喜羊羊与灰太狼》、《赛尔号》、《潜艇总动员》等。

这一现象不禁让人反思:国产动漫为何不如这些外来的动漫品牌有市场号召力?国产动漫在强势的日本动漫、美式动漫的夹击下,如何赢回自己的一片天地?笔者认为,国产动漫需轻装上阵,甩掉思想包袱,不一定要中国的风格、传统的题材,而是要让创作者带有热情的自由创作,才能向市场输送鲜活的内容。

风格的包袱

对于许多80后来说,对国产动漫的印象,来自《大闹天宫》、《山水情》、《小蝌蚪找妈妈》、《阿凡提》、《金刚葫芦娃》、《黑猫警长》等一部部有审美品位又风格各异的作品,即使忘记了具体的故事内容,但这些作品的风格却印刻在脑中,成为一段美好记忆。

三十多年过去了,当年的小孩子看了无数日本动漫、美式动漫,这些外来的动漫带来感动,伴随成长,而回过头看这些年的国产动漫,好像完全脱离了读者、观众。有人说,这些年的中国动漫没有自己的风格,为了迎合受众,不是模仿日本动漫,就是山寨美式动漫,好像当务之急就是确立一种属于中国动漫的风格。殊不知,国产动漫最缺的不是风格,而是可以流传的作品。

如果风格真的能决定作品的成败,那么用目前市场接受度较高的日式风格或者美式风格来画国产动漫又有何不可。从作画技术来看待风格这件事,动漫的风格是创作者个人品味的呈现,本来就应该是多种多样,无穷无尽的,不需要一种统一的中国动漫的风格,不同的读者、观众会自行选择喜欢的,在这个过程中,可能自然就会产生一种主流风格。

题材的包袱

上世纪80、90年代确立起“动画片是给小孩子看”的观念后,低幼剧情、制作粗糙成为这些年很多国产动漫的标签,成年人为国产动漫买单,不是因为自己喜欢、自己欣赏,而是一种没有选择的为孩子买单。

但这种观念渐渐改变,特别是《大圣归来》动画电影打破了国产动漫多年来难以克服的低幼坚冰,使动漫产业的未来发展空间普遍看涨。今年,《尸兄》、《死灵编码》、《倒不了的塔》、《纳米核心》等动画纷纷来袭,这些动画有些改编自轻小说,有些来自已有的漫画,从中可以看出国产动漫开始从市场角度出发挖掘各种不同的题材,这是好现象。

如今在题材方面还需要警惕另一种声音,这种声音批判动漫“架空历史、娱乐至上”,寄希望国于产动漫担当起“传统的教化、价值的传承”。但在笔者看来,国产动漫背负不起如此沉重的使命,也无需给自己套上这样的枷锁。国产动漫最需要做的是大胆投入市场的怀抱,敢想敢为,百花齐放,鲜活热烈。

最后,对投身国产动漫事业的年轻人,笔者借日本建筑大师安藤忠雄的一句话相赠: “要更加使出全部的力量往前冲!不要回头!如此一来,你将可以看到原本看不见的东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