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妆品过敏如何修护皮肤(化妆品缓解皮肤敏感功效评价方法)(1)

研究认为,皮肤敏感的发生是一种涉及皮肤屏障-皮肤神经系统-皮肤免疫细胞的复杂过程。在内在和外在因素的共同作用下,皮肤屏障功能受损,引起感觉神经传入信号增加,导致皮肤对外界刺激的反应性增强,引发皮肤免疫炎症反应。根据敏感性皮肤的发生机理,可通过测试使用样品后皮肤屏障功能修复情况、皮肤水分含量变化等,评价产品缓解皮肤敏感的功效。

体外评价方法

抗氧化实验 皮肤敏感常表现为发红、发痒、干燥,常伴有皮肤屏障功能受损症状。抗氧化剂可加快角质形成细胞分化,促进角质形成细胞脂质的合成及板层小体分泌,还可激活抗氧化反应,促进抗氧化蛋白核抗氧化酶的生成,继而产生抗氧化效果。因此,通过评价产品的抗氧化效果,可以侧面反映其缓解皮肤敏感的功效。

肥大细胞脱颗粒体外检测模型法 外界过敏原进入机体组织后,可激活肥大细胞,引起肥大细胞脱颗粒,使肥大细胞分泌大量的组胺、趋化因子,诱导过敏反应。因此,以肥大细胞为研究对象,建立脱颗粒模型,通过测试产品脱颗粒抑制率,评价其缓解皮肤敏感的功效。

辣椒素受体(TRPV-1)表达抑制实验 致敏的瞬时受体电位香草酸亚家族成员1(TRPV1)可被生理或亚生理温度激活,温度变化可致敏感性皮肤出现烧灼、刺痛、瘙痒症状。因为TRPV1易被辣椒素激活,所以常被称为辣椒素受体(TRPV-1)。在皮肤敏感时,大量TRPV-1神经感受器被激活,而TRPV-1的激活对炎症反应具有重要作用。利用细胞实验,采取免疫细胞化学等方法测试TRPV-1的表达量,可一定程度反映产品对皮肤敏感的改善效果。

基于鸡胚绒毛尿囊膜的抑制刺激实验 鸡胚绒毛膜尿囊膜实验是常用于体外评价化学物眼刺激性的替代方法之一,也是较早被采用的眼刺激性体外评估方法。绒毛尿囊膜是呼吸性膜,包围在鸡胚周围。此实验利用孵化的鸡胚中期绒毛尿囊膜血管系统完整、清晰、透明的特点,将一定刺激物与待测样品混合后与之作用。作用一段时间后,观察绒毛尿囊膜毒性效应指标(如出血、血管融解和凝血)的变化,观察添加样品组相比未添加样品组是否有改善,从而评价产品的抗刺激性。

抑制红细胞溶血实验 化学物质与红细胞悬液混合后,可破坏磷脂双分子层或者细胞膜脂质,对细胞膜产生一定损伤,造成红细胞悬液渗透压变化,导致细胞膜渗透性改变甚至细胞膜破裂,出现血红蛋白漏出现象,即红细胞溶血。血红蛋白漏出量越多,溶血率越高。通过酶标仪测定化学物质作用后的红细胞悬液吸光度,可计算溶血率。该实验将样品与刺激物混合,然后与羊、兔或牛血细胞混合,孵育一定时间,考察添加样品后刺激物引起的红细胞溶血情况,从而评价样品对缓解皮肤敏感的作用。

天然保湿因子及脂质含量分析 天然保湿因子(NMF)是一种保湿剂,敏感性皮肤常出现NMF减少特征。角质层的脂质基质在皮肤屏障中起重要作用,细胞间脂质的不平衡是导致皮肤屏障功能受损的原因之一。通过胶带撕脱或拉曼光谱在体检测技术,分析NMF、脂质含量,可一定程度反映产品对皮肤屏障功能的改善作用。

人体评价方法

经皮水分散失(TEWL)测试 敏感性皮肤人群与正常皮肤人群的皮肤屏障完整性存在差异。TEWL常用来表征皮肤水分散失,也是评估皮肤水分保持功能的重要参数,在国际上得到广泛认可。皮肤屏障功能越好,TEWL数值就越低。可以通过使用产品前后TEWL值的变化,评估化妆品改善皮肤屏障功能、缓解皮肤敏感的效果。

皮肤水分含量测试 皮肤角质层水分减少,会使局部对刺激的敏感性增强。角质层含水量不仅反映角质层的生理功能,也是皮肤乃至整个机体生理功能的体现。通过测试皮肤水分含量的变化,可以间接反映皮肤屏障功能,评价产品缓解皮肤敏感功效。

角质层厚度测试 敏感性皮肤人群可能出现角质层变薄的情况。角质层变薄,外界有害物质(细菌、病毒等)容易通过角化细胞或者其间隙以及毛囊、皮脂腺等侵入皮肤,引起皮肤过敏。角质层增厚可以明显抑制有害物质的侵入,避免细菌、病毒等引起的皮肤敏感,角质层愈厚对侵入的限制作用愈大。使用产品一段时间后,测试角质层厚度变化,可以评价产品修复皮肤屏障功能的效果。

辣椒素试验 辣椒素是红辣椒中的主要成分,可以选择性激活感觉神经元,向中枢神经系统传导伤害性刺激,产生灼痛感。辣椒素试验是常用来评价感觉神经性敏感性皮肤的方法。研究表明,通过辣椒素试验的半主观评价,同时结合激光多普勒测定血管舒张作用及电流,可评价使用产品后敏感性皮肤的改善情况。

乳酸刺痛试验 乳酸刺痛试验是筛选敏感性皮肤时广泛应用的一种方法。该试验采用受试者主观评价方式,在室温下,将10%乳酸溶液50μL涂抹于鼻唇沟和一侧面颊,在涂抹后2.5分钟和5分钟时询问受试者的自觉症状,并按4分法评分(0分为没有刺痛感,1分为有轻度刺痛感,2分为有中度刺痛感,3分为有重度刺痛感)。将两次分数相加,总分不低于3分者为乳酸刺痛反应阳性,即为敏感性皮肤人群。使用产品前后乳酸刺痛试验的评分,可直接反映产品对皮肤屏障功能的修复作用。

十二烷基硫酸钠(SDS)人体功效斑贴试验 十二烷基硫酸钠(SDS)是实验室常用的一种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用SDS斑贴试验评价皮肤敏感性,是研究刺激性接触性皮炎的经典模型。通过测试涂抹SDS及样品后皮肤的TEWL、角质层含水量、皮肤红色素等指标的变化,可评价产品缓解皮肤敏感的功效。

(何一凡 孙丽丽 作者单位:北京工商大学化妆品监管科学研究院)

化妆品过敏如何修护皮肤(化妆品缓解皮肤敏感功效评价方法)(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