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的长河中,有些景、物渐渐湮没在如沙的时光里,或被遗忘或徒留空名。“永州八景”是我作为永州人的自豪,原以为她的名字响亮得众所周知。每回外地友人提及永州时多会念叼起“永州之野产异蛇”,见此我想总会夸起永州之风景优美,比如闻名的“永州八景”,而他们似乎有些茫然,看来永州更易给外人留下“产异蛇的蛮荒之地”的印象。
早些天搜了几幅蘋岛风最图填一首忆江南词,以“潇湘夜雨”为题,“潇湘夜雨”在永州八景中又名“蘋洲春涨”。宋朝员外郎宋迪画有潇湘八景图,其中一景就是“潇湘夜雨”,其所绘之景点是永州蘋岛附近的景物。由此,我准备将八景一并写进我的词中,然而图毕竟不能满足我的需要,欧阳修不也说:“画图曾识零破郡,今日方知画不如。”是呀,画再美终不如景,我想用自己的眼去观察,用心去领悟。以我笔的字,写我眼中的景,我决定去寻迹八景。或许有些景象随历史的洪流遗失了,但我去的目的更是为了提升其中丰富的历史厚度与人文情怀。
迴龙夕照
斜阳里,落暮照飞檐。宝塔迴龙霞色染,潇湘流水霭声添。裁影作书签。
首先到达的景点是迴龙塔,远远望去,在绿树的映衬下,蓝檐白壁的塔显得清新而安静,愈走近愈能窥见其历史痕迹。底层外墙隐约可见“迴龙宝塔”四个大字,还有几株杂草从石缝间冒出得意的头来,见证着塔的沧桑。据说古时潇水常泛滥成灾,常有孽龙兴妖作怪,老百姓苦不堪言,求神拜佛,都无济于事,明万历甲申年间(公元1584年),建造了这座宝塔,以镇“孽龙”。“迴龙”之意有两种说法:一为“锁龙”之意;另一说,孽龙改邪归正,返回东海时,依依不舍,回望宝塔,故得名“迴龙塔”。
龙此塔结构精巧、奇特,塔身为八角形,外七级内五级,中空,每层有石级。可以绕着石级往上爬,我边爬边想数数每层的石阶级数,因石阶太陡而放弃了,每登上一层,就从不同角度去欣赏塔外的风光。到达塔顶,内构造依然以八角形环环递延,顶外吊挂着小铜钟,再纵目远眺,只见那一弯潇水绕塔前,孤帆桥影映潇湘。还可将零陵城区的风貌及“潇湘夜雨”的旖旎风光,揽入眼底。若在对岸或乘船观塔,塔影倒立在水中,随波荡漾,如同刺破水中天之感。于是这塔,这原本锁龙之塔,因其自身之景,以及登塔可观之景,而成为一个景观。
恩院风荷
池水映,心事落江南。恩院不知何处去,风荷独对碧云庵。摇曳月添惭。
到了景点附近问及“恩院风荷”,人言不知晓。在三中校园内左转右转找到了这口碧云池,因碧云池对面有报恩院(又称恩范堂),以祭祀范纯仁而建,池中荷花夏日香气馥郁,雅称“恩院风荷”。“风荷”二字寓意深远,“风”即是清风徐来,喻范纯仁等人从政的风范可敬;荷花出淤泥而不染,以喻为官廉洁奉公。月夜、清风、荷香,本该是佳境,可如今恩范堂已不在,所见荷亦寥寥,唯池侧的碧云庵孤独着。望着这稀落的荷,我不仅感到惋惜,其他且不言,种一池荷,这么简单的景难道也不能维持么?我期待着某一天,荷满池,花清香,月白风徐,坐池上亭下,悠闲自在…
绿天蕉影
言怀素,狂草醉时浓。笔舞蕉林翻墨浪,毫穿盘板走蛇龙。千字断碑中。
绿天庵,是唐代著名书法家、人称草书圣手的怀素出家修行练字的地方。其少时尤爱书法,家贫无纸,种万株芭蕉,以蕉叶代纸,因住处满目蕉林,绿荫如云,故称之为“绿天蕉影”。
到怀素园时,恰好下起了雨,进人园内见芭蕉成林,似乎经怀素围染过的芭蕉,一体体长得格外高大茂展。其实经时代变迁,古迹早已不复存在,现在的绿天魔、种蕉亭等均为重建,芭蕉亦非干年遗物,景已变换,而怀素的艺术气息却永存。此时雨落下来,打在芭蕉叶上,划出一道道的水痕,似乎让你看到怀素身着一袭袈裟,立于芭蕉旁在叶上奋笔书写,行云流水,挥洒艺术,诠释他醉后味道。狂放不羁人生。或如其从父钱起对他的评价:“狂来轻世界,醉里得真如”。
历史上很多诗人描述怀素的书法,最有名的当数李白的《草书歌行》,“少年上人号怀素,草书天下称独步。墨池飞出北溟鱼,笔锋杀尽中山兔。”顿时这狂放不羁的诗风和书风契合在一起了。
有一段时间,着迷于百家讲坛的书法讲座,沉迷于那种从古到今的书法艺术之美。怀素的字如同一幅飞舞的画,一袭长袖翩翩游走在你眼前,在你心底。原来这般灵动的字就是在蕉叶上练就的,看着这万株芭蕉,抚着这肥硕的蕉叶,无端生出一种浓烈的情感。怀素在蕉叶上写着灵动的草书,蕉叶在蓝天下写着厚重的情书,而我只能在蕉林怀想,关丁怀素,蕉叶、字…
山寺晚钟
城郭晚,山寺夜灯明。栩栩如生罗汉像,源源不断杵钟声。还把梵音呈。
有一种特别的景观,是来自于声音的,比如八景之一的“山寺晚钟”。法华寺,在零陵城内东山,始建于唐代,明洪武初改为高山寺,后来又经过多次重建,形成了当前规模。大雄室殿前有钟鼓楼,临夜击鼓鸣钟,声闻全城,故有“山寺晚钟”之称。柳宗元及范纯仁被贬永州时,均曾蜗居法华寺。
山清水秀的永州,怎么就成了历代官员被贬之地呢?在东山转悠了一圈,一组规模宏大而排列有序的寺庙落入眼眸,红墙青瓦,建筑精致,外墙漆新而深,却给人感觉少了些古香古色的味道。走进寺院看到法华寿”个字,就分明感觉到一分重量,沉浸在心底。于寺庙,是神灵所在,我是凡人,只是对其存敬,是那种敬而远之的态度,而不愿亲近。于是轻轻地,瞟一眼那些栩栩如生的菩萨和罗汉雕像。
愚溪跳雪
寻柳迹,江口泊孤船。那日愚溪谁跳雪,我今听雨小桥边。思绪跨千年。
找寻愚溪桥费了好大一番劲,原来古桥已被新建的大桥遮挡在侧下方,不仔细看,就越过去了。愚溪桥是一座两拱的石桥,曾经桥头怪石嶙峋,徐霞客也在此留下游踪。雨越下越大,衣衫时不时被打湿,在正街公路上已看不到桥景了,我走到小道,沿属骑掩任的愚溪桥。真巧,被我发现一艘泊在溪边的船,兴致勃勃地爬上船。撑着伞,在愚溪里的小船上,听着雨声,观雨中溪、雨中桥,很是惬意。“你在愚溪眺雪,我来愚溪听雨。”我的思绪随之飞越千年之外,那个与愚溪息息相关的大才子柳宗元……
愚溪原名叫再溪,俗称染溪。柳宗元居住此地时,将它更名为“愚溪”,并作“八愚诗”。山川的秀美与诗人之才思,让愚溪成为人们神往之地,特别是寒冬之日,风雪漫漫,银装素裹,愚溪上古桥独峙,宛如一幅图画,于是,便有了“愚溪晚雪“这一景。离愚溪不远处,柳宗元触景生情,写下“千万孤独”的《江雪》。柳宗元自嘲因愚犯罪,面溪水道低,不能用来灌溉,又险峻幽急,幽深浅狭,其愚如己,故称其为“愚”溪,后有人说这“愚”,是柳宗元弧独的集结。而我情愿这“感”是“大智若愚”之“愚”。
从小溪上来,踏着石板路,走进柳子街。在这诗人住过的地方,走过湿漉漉的路,看着湿漉漉的景,遇见湿漉漉的人,涌动着湿漉漉的情怀。听着雨点打落在青石板上的声韵,思绪亦被拉得悠长悠长。
朝阳旭日
朝阳洞,岩下喜听泉。旭日东升笼水面,霞光挥撒映前川。佳景入诗篇。
朝阳岩位于朝阳公园内,很早就被开发为旅游景点,多年前曾来过此地。这里岩石峭拔雄浑,岩洞幽邃深旷,怪异多姿。每当旭日东升,红霞映照亭阁,绚丽旖旎,所以有“朝阳旭日”之称。
朝阳岩其名远扬,因唐朝诗人元结任道州刺史时,乘舟经过此岩,见岩石东向,洞口东开,故取名“朝阳岩”。并作诗日“朝阳岩下湘水深,朝阳洞口寒泉清。”后来岩左小岩口的石壁上又摹刻了柳宗元的《渔翁》诗“江上朝阳洞,无人肯暂过”,凡到过永州的人,都以能畅游朝阳岩为乐。而今天进入朝阳公园,却见公园内游人稀少,我一直往里走,到了岩之入口处,却只见铁门紧锁,有路人说,此岩洞因游客少已关闭许久。我感叹,此处是保存得比较完整的八景之一,有“回曲”、“听泉”、石刻等,是值得一游之地,却落得关闭的地步。为何不免费开放,让大家自由游览其景观呢。
香零烟雨
香草绝,碧水映山峰。孤阁已添江色秀,夜灯犹照雾烟浓。秋雨浥芙蓉。
香零山,初听这名字,总让人以为它是一座山,其实它只是天然石矶组成的小岛,面积仅几百平米,位于城东5华里的潇水河心。古时香零山曾盛产一种名贵的香草,清香四溢,后来因其成为贡品而被采尽绝迹。前往香零山景点,出城有一段曲曲折折的路,到渡口过浮桥,为找寻观景的地方,踩着鹅卵石,走进河水里,伴着河中茂盛的水草,对香零山。据说水流荡荡时,远远望去,此景岛有如贴水芙蓉,我试着观望,想像它该是怎样的一朵芙蓉。所谓“香零烟雨”,大约雨过天晴才看得到恰到好处的烟雾吧。想那雨后氤雾乍起,船只往来,隐约穿行水面,芙蓉般的小岛耸立在烟雨之中,恰似雾里看花了。今天这雨倒是有了,可借烟却不知去向。我欲登岛采香草,无奈香草踪迹无;我欲隔水观烟雨,烟雾可遇不可求。
潇湘夜雨
潇湘美,两水汇蘋洲。入院江风摇竹影,敲林夜雨洗蕉头。岛景更清幽。
藐岛位于潇水和湘水汇合的之处,又名蘋洲、浮洲。岛上景色宜人,每逢春夏水涨,岛随水沉浮,故名“蘋洲春涨”,潇湘八景中的“潇湘夜雨”指的就是这个地方。是值得游览之胜地,蘋岛需乘船上岛,这天就没来得及上岛观景,未免有些遗憾。蘋岛四面环水,岛上古木参天,风光旖旎。
清光绪年间,曾建频洲书院于此,古代建筑现大部分已改建,院内徒留景色依然,青光锃亮的石板古道,浓香远溢的金桂,层层叠翠的吊竹古樟,共同构筑了岛的清幽。关于蘋岛,还有个美丽的传说:很早以前,这里是一个大仅一弓的沙洲,湘水从西,潇水从南奔腾而来,每当春雨瓢泼,洪水暴涨之时,便把此洲吞人腹中。娥皇女英,沿湘江而上寻找虞舜,路过永州时,正逢大水茫茫,艄公不慎,船只触滩摇震,女英抛下罗巾一块。龙神得报,慌忙放出三只金鸭,将洲高高拱起,从此这个小岛,便随水浮沉,水涨洲高,永不淹没。优美的传说加上幽雅的自然景观,让人顿生向往之情。
一天之内转完七个景点,犹如走马观花,终究没来得及细细体会。若是可以,选一个雨后天晴的日子,驾一叶小舟,行于潇湘里,观香零烟雾起,游蘋岛清幽境,朝阳洞边沐余晖看迴龙倒影,过愚溪桥,觅柳文化源。永州八景被历史散落成一幅零星的画卷,时光的手在这幅斑斓的画卷上涂了又抹,抹了又涂。唯愿那些古迹、古文化在这张画卷里愈来愈绚丽、愈来愈厚重,在岁月的沉淀中闪耀着诱人的光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