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引述:

武松奋勇直赶杀去,忽地城门里突出一员猛将,乃是方天定手下贝应夔,便挺枪跃马,接住武松杀。两个正在吊桥上撞着,被武松闪个过,撇了手中戒刀,抢住他枪,只一拽,连人和军器拖下马来,□察的一刀,把贝应夔剁下头来。鲁智深随后接应了回来。

一.分析:事情简要说明如下,武松追赶邓元觉,遇上这个贝应夔,于是发生了上面的一幕。喜欢武松的人会说武松这一手实在是高明,不喜欢武松的会说武松不过杀了一个二流武将。那么,究竟武松到底做了什么?他的实力又如何?洒家现在开始在这文字之间找线索。

【武松奋勇直赶杀去,忽地城门里突出一员猛将,乃是方天定手下贝应夔,】有人说这属于偷袭。看起来确实像。不过需要大家注意的是,从武松奔过来的距离看,两人相遇的距离大过十米。因为后文两人相遇在吊桥,也就是说,贝应夔的战马全速启动了,武松这个时候很明显也在全速奔跑,高速相遇的两人,比较的是谁的第一反应更快,才不至于被撞上。【便挺枪跃马,接住武松杀。】看得出,贝应夔此时做好了一切动作准备,所有的动作均已完成定型。【两个正在吊桥上撞着,被武松闪个过,撇了手中戒刀,抢住他枪,只一拽,连人和军器拖下马来,咔嚓的一刀,把贝应夔剁下头来。】武松的动作是先闪过,同时撇了刀,顺手抓住枪杆,发力,将人拽下来,砍头。动作难度不用重复。具体需要说明的是第一个动作。也就是这个“闪过”。

闪过有两种,一种是向前闪,一种是向后或者向旁边闪。前者必须要经过刻苦的步法训练,后者则是正常人的本能反应。喜欢看拳击的人都会记得拳王阿里的蝴蝶步,会注意到类似于像弗雷泽这样的对手重拳有时会很难击中目标的关键在于哪里。是的,如你们所见,是在步法上。

武松在之前故事里面醉打蒋门神的时候作者就说武松的“玉环步鸳鸯腿”是天下绝学。这个绝学绝在哪里,估计大家都有各自的看法。说武松厉害的,一般也都是基于武松力气大下手狠,但是很少人会觉得这个步法是武松的关键所在。

其实武松在一登场的时候就已经显示了他的灵敏性。打虎过程中,以老虎的瞬间速度,三次攻击武松并未得手,而第二次攻击武松更是被武松顺势抓住脑瓜皮按在地上。这里除去不可能的环节,仅就小说来说的话,武松真正取胜的法宝就是这个玉环步。

水浒传中武松六大经典场面(水浒传从武松干掉贝应夔的动作过程来看武松的实力)(1)

那么我们再来看打虎的过程和干掉贝应夔的过程,是不是很相似。你们可以把贝应夔和战马看成是一个物体。再作比较。

武松到底是什么水平?书上比较的话看不出来。街头斗殴、两个会武术的拉场子摆架势、兵器过招,回合制,跟武松的实际战斗水平似乎都差点儿。拿鲁智深和李逵跟武松比较,这其实是很不正确的。原因有二:首先武松的速度快过此二人,别看李逵冲锋陷阵快,主要是他在形象上有一个天然的“吓人分数”,大家都可以想一下,一条脱得赤条条的黑大汉,抡着两把每把重量大约在二十公斤左右的巨大板斧,一个人出现在战场上首先对于对手就是一种心理威慑,如果胆小的人可能会在短时间之内反应不过来,出现“僵直状态”。所以李逵就算跑得不快,也足以在一段时间之内把人吓住,使他们出现要么行动减缓,要么干脆不能行动的场面,然后被他开心地干掉。所以得出结论,李逵如果跟武松比短距离冲刺,可能会落下风。至于鲁智深,更不要想。

其次,武松和此二人的战斗方式不一样。李逵打仗属于见人就砍,没动手就已经红了眼,时刻保持疯狂状态的“狂战士”;鲁智深军官出身力气又大,再讲究一些招法的话,那么鲁智深的水平就是呼延灼所说的“不是绿林手段”。其实这个“绿林手段”呢,无非也就是说这是经过正规训练过的。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在战场厮杀,不讲究那些。所以鲁智深经常也会有“杀散了众人”的表现。

武松的真正厉害之处在于两点:1.超强的意识反应;2.步法的厉害。下面分开说。

关于这个意识反应其实很难说,因为注意力测量是比较繁琐的,首先要人为地设定好很多条件,比如说,亮度、色彩、声音等等许多外界条件。因为注意力说到底是人脑的机制,测定注意力等于给人脑做测量,是相当困难的事情,我们无法给武松设定实验条件,所以只能参考书上的描写。根据前面我引述的干掉贝应夔这一动作过程来看,武松在应对突发行为的瞬间反应应该是接近人类的极限的。这个何以见得,还得从头说。

贝应夔的进攻主要决定于两个因素,战马的速度和长矛。战马就无需多说了,已经起速了,拦惊马多大难度大家都知道,要不然欧阳海、刘英俊等人也不会被英雄了。之前说了,向后闪避或者向旁边闪避是人类的正常反应,一般人在正面面对攻击的时候都会有自动的向后移动的动作,经过训练的人可能会选择左右闪避。但是请注意贝应夔拿的是长矛不是光用拳头,所以作为当事人之一的武松来说,向后闪避最不合理,左右闪避也不行,那么最合理的选择就是迎上去。而这个反应过程要在贝应夔的战马到来之前做好,所以大家想象一下难度就好了。

其实干掉贝应夔的时候已经是在水浒传都要结束的时候了,武松一开始登场景阳岗打虎就已经显示了武松意识上优于常人的表现。所以这么干掉贝应夔,应该是他面对正面来袭的对手的一种动力定型,也就是他的习惯。

这个向前一闪之后呢,顺手扔掉左手刀同时抓住枪杆,往下拽。其实这里面还有一招借力打力,就是这个“顺势”。练过武术格斗的都知道,所有格斗技巧,说到底无非就是动作定型化,只要下苦功夫就成,但这只是练好功夫的基本条件。更需要练的是瞬间的反应判断。俗话说“拳打一愣神”。所以格斗技巧里面有很多假动作。武松出手假动作并不是很多,这只能说明两种可能——要么,他反应不过来,要么,他已经快到了无需要作假动作的程度。很明显,他属于后者。

水浒传中武松六大经典场面(水浒传从武松干掉贝应夔的动作过程来看武松的实力)(2)

打虎也好,杀贝应夔也好,武松真正的优势始终在于能迅速地判断出自己动作的下一步预期。在这一点上,洒家觉得武松的能力强过同样是意识出色的石宝。石宝只是在面对迎面而来的四人组的时候选择跳马飞奔,而武松在完成两个动作的同时还有一个扔刀的瞬间动作和一个借力打力(无论打虎还是杀人),这足以说明,武松在瞬间判断上,优于石宝。

武松作为一员步下战将,不可能像马上将领那样在长距离上有优势,那么选择好如何跑是关键。意识判断可以说是天才一类的了,接下来的事情想要做到就得找到很好的移动方式。玉环步很明显是很好的选择。武松的下肢力量很强悍,强悍到什么程度呢?从扔大石头一段时间可以看出来。大家可能都以为扔大石头是臂力大就行,其实不是。武谚有云:力从下发,站不稳当你一身力气无处使。双手能接住五百斤的大石头的话,这人的两条大腿就得支撑得住最起码两个五百斤的大石头的重量。那么这个人的大腿得有多粗呢?这么说,大腿的围度要赶得上直径在二十五厘米以上的柱子,这样,才能有在大石头落下的瞬间撑得住的可能。

水浒传中武松六大经典场面(水浒传从武松干掉贝应夔的动作过程来看武松的实力)(3)

还是说玉环步好了。

玉环步究竟是一种实战步法还是别的什么么无从考证。应该是一种很高明的近距离移动方式。这种步法应该是强调在近距离的瞬间移动,而不是如李逵一般地乱跑。鲁智深应该也是有自己的习惯步法的,不过在体重上的巨大重量让他吃亏。所以鲁智深在很多时候会跟武松同时出发却被武松甩在身后。但这个绝对不能说明鲁智深不如武松。就好像你不能说因为棕熊跑不过老虎棕熊就不如老虎厉害一样。

武松的玉环步对于武松本人的能力来说绝对是加分的。实际上打虎和杀掉贝应夔两节我们看到的“闪动”全都是玉环步的动作。那么洒家斗胆推测,玉环步实际上的动作接近于在正面对敌的时候选择向前侧身,然后顺势结合上肢力量。因为武松的上肢力量很大,所以无论老虎还是贝应夔,都只有被抓过来的命运了。

武松的优势在于意识和步法,劣势在于器械使用和一些正规化招式。我们可以认为武松是野路子,但是就像同样是野路子的李逵一样,由于武松的先天素质极好,是武松触类旁通地成为了一线高手(李逵大约在一线和二线之间,因为李逵更多是气势)。就实际水平来看,力量上他不见得能超过鲁智深和李逵甚至是卢俊义秦明等人,但是武松比很多人厉害的地方在于他的短板比别人长。就好像同样奔跑,他是第一个杀进去的一样。这里面包括的东西很多,不能一一列举。

那么和同样反应迅速的刘唐、石秀等人相比,武松在一个什么水平上呢?刘唐我们知道有两 次经典冲锋,后一次命丧。石秀也是精细的人。所以且看这段:

“再差一枝绣旗花袍军,打辽国「太阳」左军阵内,差大将七员,鲁智深,武松,杨雄,石秀,焦挺,汤隆,蔡福;”(节选自八十九回)“却说鲁智深引著武松等六员头领,众将纳声喊,杀入辽兵「太阳」阵内。那耶律得重急待要走,被武松一戒刀,掠断马头,倒撞下马来;揪住头发,一刀取了首级,杀散「太阳」阵势。鲁智深道:「他们再去中军,拿了辽主,便是了事也!”(节选自八十九回)

又是一样的手段,又是一样的情景。石秀是没有这样的表现的。刘唐同样没有。所以能得出结论。刘唐石秀,或者在速度上超过武松,但是在第一时间的反应判断上,绝对不如武松。这也就是武松高于他们的绝对原因。

综述,武松是一个爆发性的选手,如果在短时间内,也就是瞬间,是无敌的。如果做游戏的话,武松的设定应该是对于对方的第一反应有一个“无敌瞬间”。而对于这个反应的应对,要看对手的水平如何,所以最后结论,武松,无疑是个一等一的高手。

水浒传中武松六大经典场面(水浒传从武松干掉贝应夔的动作过程来看武松的实力)(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