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共同体 多元共建产教融合(1)

新一届的学院党委领导班子。

产教融合共同体 多元共建产教融合(2)

应长沙轨道交通公司要求,组织地铁订单班学生参加第二届国际轨道交通博览会。

(本文图片均由何振华提供)

张笛 刘凌 朱卫彬 王皆清

坐落于湘江河畔的湖南高速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办学优势得天独厚。近年来在衡阳市政府和省教育厅领导下,该校党委书记刘一华、校长陈春泉等班子成员率领全校师生员工,着眼于新形势下的新要求,锐意进取,以校企共建合作学院为载体,进一步深化高铁特色专业建设,形成紧密对接高铁工程建设、运营维护的铁道工程技术、铁道建筑工程技术、铁道交通运营管理、铁道通信信号和铁道机车车辆五大特色专业群,现有23个专业全部为高铁及轨道交通类相关专业,成功探索出了“多元共建、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特色发展”的合作办学新模式。

抓好顶层设计,探索“政行企校”多元建校新路

湖南高速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始建于1951年,时名衡阳铁路中级技术学校,由原铁道部创办,首任校长是铁道兵副司令员郭维城将军。原属广铁集团,根据国家规划调整,2003年划归衡阳市人民政府管辖,是全国第一所以“高铁”命名的高等职业院校。校园占地面积800亩,全日制学生1.2万余人,成教学生3000余人,年培训7万人天。67年来培养了5万多名毕业生,被誉为铁路系统的“黄埔军校”。

面对新的形势,该校党政一班人深刻认识到,跨界的教育必须有跨界的思考,在理念创新、体制机制创新和培养模式创新上下功夫。服务要进,服务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的实施;内涵要进,狠抓体制机制和模式创新;队伍要进,畅通校企人员双向流动渠道;教学要进,完善专业群布局,促进学院和企业联动发展;要在合作学院和特色专业的层面,自觉、自然、有效地融入相关产业活动,使运行和模式发生质的变革。为此,该校积极探索“政行企校”共同办学建校新机制。

早在2011年4月,由衡阳市人民政府主导,学校联合各铁路局、地铁公司、行业协会、科研院所及高铁施工、检测等企业,组建产学研联合体“南方高铁人才培养与技术合作基地”。2016年5月,衡阳市人民政府与广州集团签署合作协议,共建高铁学院。

依托高铁基地,学院积极推行混合所有制改革,与企业共建合作学院,建设重点专业。2012年,由湖南省精品专业铁道工程技术专业牵头,学院与上海先科等4家一流高铁桥隧检测公司共建先科桥隧学院;2015年,由中央财政重点支持的铁道通信信号专业牵头,学院与中铁建、广铁集团长沙电务段等5家企业共建电务工程学院;同时,由湖南省特色专业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牵头,与长沙地铁等多家地铁企业洽谈,拟组建轨道运输合作学院;由湖南省精品专业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牵头,联合广铁集团、中国中铁、中铁建、中铁隧道等5家企业下属机构拟成立建筑工程技术合作学院。

践行产教融合,打造“双元”管理新模式

一所学校有没有旺盛的生命力,有没有美好的发展前景,关键看有没有独具特色的办学管理模式。校党政一班人着眼于新形势和新要求,在探索“政行企校”多元建校新路的基础上,进一步解放思想,开阔视野,在办学管理模式上开拓创新——

试水混合所有制改革,实现五个“双元”。实行办学主体双元,执行董事会或理事会制;实行投入主体双元,采取校企二元投资主体结构,先科桥隧学院每年办学经费120万元,不足部分由合作企业负责投入;实行管理主体双元,合作学院院长由企业具有丰富现场技术经验的高级工程师、总经理担任,执行院长由学校具有丰富教学和管理经验的二级学院院长担任;实行教育主体双元,建立“一人双岗”、动态培养的交流机制;实行评价主体双元。双主体考核,《教学与生产实习手册》是考核师徒成果的重要依据,也是学生毕业的重要资料。

践行现代学徒制,实行五个“对接”。专业对接生产岗位。招生即招工、入校即入企、校企双师联合培养,实现“一师三徒,全程指导,教学与生产实习流程化”,企业根据岗位能力标准,要求学院设置相关专业课程;教学项目对接生产项目。专业课程采取项目教学,企业教师带领学生参与京沪高铁、沪昆高铁等大型高铁线路检测项目,近年来共提供教学生产项目80余项;教学情景对接生产情景。企业将现场施工过程拍成录像资料,分解成单个教学项目,做成教学软件和APP;课程标准对接职业资格标准,按照线路工、桥隧工、信号工等国家职业资格标准要求设置课程标准;毕业证书对接职业资格证书,学生毕业时,需拿到“线路工”、“测量工” 、“信号工”等职业资格证书。

混合所有制和现代学徒制犹如打通学院发展的“任督二脉”,已成为该校特色办学的两个强有力的拳头产品。

紧盯高铁需求,构建多方协同创新体

独具特色的办学模式归根结底是要落实到人才培养和专业建设上。早在多年前,校党政一班人就前瞻性地把目光瞄准到朝气蓬勃的高铁行业,同时构建多方协同的创新体,将教学技术运用于高铁实践——

建立高铁技术服务中心;与广铁集团、上海先科公司等企业成立混合制的线路测绘、线路维修、工程检测中心以及桥隧检测与加固工艺技术研究所;承接中国铁科院高速铁路系统试验国家工程实验室的委外技术服务,与企业共研钢轨温度应力检测装备;牵头组建衡阳市桥隧、轨道检测技术重点实验室等。

这些独具特色的专业技术实践平台,成为他们进一步“开疆拓土”的利器。如今,当中国高铁向世界证明“中国品牌”的力量时,湖南高铁职院也树立起自己的“高铁品牌”。

近三年合作办学模式的探索,让湖南高铁职院硕果累累——

共建基地显双赢。合作学院企业为学院捐赠近3000万元的实训设备,共建轨道交通综合实训基地等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106个,校外实训基地192个,学校承接企业培训员工年7万多人天,承办中国铁路教学行指委组织的“高铁精测精调”技能大赛、中国铁路总公司铁路房建系统和电务系统职业技能大赛等20余次,实现深度交流互鉴。

师资共享创品牌。学院数以百计的老师参与了我国铁路和轨道交通建设。专业教师中曹毅、应夏晖担任铁路行指委、专指委专家,何奎元等赴港铁公司讲学,刘振被中交建派往马来西亚援建高铁。同时,学校聘请近百名企业专家为学院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建成8个名(大)师工作室,成立以原武广高铁建设指挥长陈章连为引领的技能大师工作室。目前学院已经拥有以高铁专家沈志云院士为引领的专业教师团队,拥有博士、硕士学位专任教师128人。

特色服务强企业。承揽国家大型高铁和轨道建设项目达100多项,包括京沪、武广高铁、沪昆铁路、湘桂线改造、长株潭城际铁路等。其中,湘桂线监理2标任务,工程造价11亿元,项目合同金额1000万元,技术服务年均创收近千万元。与香港铁路有限公司合作长达23年,承办了全国第一个高铁工务维修培训班和全国高铁房建设备培训班;是中南地区唯一一个铁路危险货物运输技术咨询与培训机构;开发了中国铁路总公司第一套房建系统培训教材。为轨道交通企业培养订单人才3000余名,承接校企合作科研课题30多项,为企业节省人才引进资金近千万,获国家专利29项。

合作育人成果丰。学院在全国、全省学生技能大赛中共获国家、省、市级奖励83项。2017年,荣获2017年全国职业院校学生职业技能竞赛“建筑工程识图”一等奖的第一名。2018年,再次获得湖南省职业技能竞赛一等奖5项。先科桥隧学院学生在2017年度第三届“南方高铁杯”全国职业院校高铁精测精调大赛中,斩获团体特等奖、单项赛事前2名。

目前,产教融合打造省级精品专业2个,省级特色专业1个,省级生产性实训基地2个。铁道工程技术专业为全国交通运输大类示范专业点,湖南省示范特色专业群。2016年学院入选湖南省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贡献前五强,2017年获湖南省实习管理六强院校,2018年教育教学质量年度报告获省前八强。湖南高铁职院因品牌盛誉远播海内外,吸引了众多慕名而来的合作者,今年1月,西南交通大学来访,邀请学校共同参与世界银行的非洲铁路职业教育开发项目,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实施,并将于2018年3月启动两校专家赴非洲考察调研;南方测绘集团也瞄准学校高铁技术优势,商谈筹建高铁精测精调合作学院;应泰方邀请于3月5日派出4名教师赴泰国讲学(授课),同时参与泰国教育部高铁三个专业课程标准编制和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他们将在泰国工作一个月,2018年5月泰国第一批学生将来校学习铁路专业。同时,学校计划在泰国设立高铁孔子学堂和教学点。新华社、新华网、中央人民政府网、人民铁道网、三湘都市报、凤凰网、网易、新浪等知名媒体对学院产教融合、开放办学成果进行了宣传报道。

“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教育部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湖南省示范性高职院校,湖南省文明单位,2016和2017年连续两次评为湖南省高职院校服务贡献前十强学校……”细数近年来学院获得的荣誉,学院师生满脸自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