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

关注商家公众号;

同意获取用户位置信息;

点餐

——似乎已经成了

去饭店吃饭的四步曲

吃个饭隐私全没了?揭秘扫码点餐背后的猫腻 吃个饭隐私全没了(1)

快速普及的“扫码点餐”

为饭店节省了人力

但为消费者带来了众多困扰和担忧:

商家通过点餐获取用户信息后意欲何为?

商家是不是过度搜集信息、

吃客是否存在信息泄露风险?

吃个饭隐私全没了?揭秘扫码点餐背后的猫腻 吃个饭隐私全没了(2)

抽样100家餐厅

72家提供扫码点餐服务

20家餐厅需要点餐时输入手机号

近日

记者随机选择一座城市

5个不同商圈的商贸中心

走访了100家餐厅

(含咖啡店、茶饮店、甜品店等)

其中,72家餐厅提供扫码点餐服务

同时也可以人工点餐;

另外28家不能扫码点餐的餐厅

多为自助取餐形式

如麻辣烫、自助回转寿司、海鲜自助

在这72家餐厅中

扫描37家餐厅的二维码

会直接进入点餐页面;

其点餐页面会提示需顾客

授权提供昵称、性别、头像、

地区、地理位置等信息

扫描35家餐厅的二维码

需要先关注微信公众号

再根据公众号弹出的网页

或小程序进入点餐页面

吃个饭隐私全没了?揭秘扫码点餐背后的猫腻 吃个饭隐私全没了(3)

△抽样100家餐厅,72家提供扫码点餐服务,20家餐厅需要点餐时输入手机号

此外

在其中20家餐厅扫码点餐

点餐前或提交订单时

需授权用微信绑定的手机号

或其他手机号登录

否则无法点餐

还有少部分商家虽然提示需要登录

但不予授权仍可点餐

吃个饭隐私全没了?揭秘扫码点餐背后的猫腻 吃个饭隐私全没了(4)

△一家餐厅申请顾客填写手机、生日、职业等信息

另有12家餐厅的点餐系统

要求顾客输入

手机号、生日、姓名、性别

等个人信息注册成为会员

或在扫描点餐二维码后

即自动成为会员

例如,扫描火锅品牌“捞王”一家店的点餐二维码,需要在点餐页面输入手机号、姓名等信息注册成为会员,否则无法点餐;

扫描“太平洋咖啡”的点餐二维码,需要以微信手绑定机号或其他手机号登录,登录后自动成为“华润通”畅享会员,并以短信形式通知顾客。

吃个饭隐私全没了?揭秘扫码点餐背后的猫腻 吃个饭隐私全没了(5)

△在一家餐厅扫码,需要先关注公众号,会自动成为会员

在收集顾客信息时

上述大部分可扫码点餐的餐厅

并未向顾客展示“隐私条款”或“用户协议”

以说明收集信息的目的、

储存路径、保护方式

吃个饭隐私全没了?揭秘扫码点餐背后的猫腻 吃个饭隐私全没了(6)

强制或自动关注35家餐厅

3天内13家餐厅发送各种促销信息

记者体验扫码点餐功能时

被强制或自动关注35家餐厅微信公众号

3天时间内

微信提示共有13家餐厅

推送了包括新餐品、女神节、妇女节

优惠打折的图文信息

其中有一家餐厅

两天时间推送了两次信息

记者注意到

需要关注公众号的35个餐厅

几乎均为品牌连锁店

相比单个店铺

连锁店更容易获取大量顾客信息

开展大数据营销

商家借势营销

顾客看法不一

多个商家的工作人员在接受采访时认为

扫码点餐节省用工成本

提升管理效率

顾客关注公众号或注册成为会员后

餐厅会用促销手段会唤醒“沉睡顾客”

借势营销

吃个饭隐私全没了?揭秘扫码点餐背后的猫腻 吃个饭隐私全没了(7)

不过

对于扫码点餐带来的体验

顾客有另一番感受

记者随机采访了

20余位不同年龄、性别、职业的顾客

对扫码点餐的看法

他们都在就餐时用过扫码点餐服务

多数人对扫码点餐的便利性表示认可

但认为点餐时出现的网络卡顿、

点餐流程复杂等情况让人感到“焦虑”

对于点餐时出现的

强制或自动关注公众号、

要求注册或自动成为会员、

填写手机号与姓名等附加条件

多数受访者认为侵犯了隐私空间

担忧存在信息泄露风险

顾客不该以让渡个人信息换取便利

消费者李文坦言

就餐后

会取消关注公众号

或在注册填写会员时

填写虚假手机号、名字和生日

另外有消费者认为

“扫码点餐”对老年人“很不友好”

有媒体曾在微博发起投票

“你为什么不愿意扫码点餐?”

有3.8万名网友参与了投票,其中超1.9万人不愿意扫码点餐的原因是“要关注公众号”,人数排第一,接下来是“对老年/无手机群体不友好、担心隐私泄露”两项。

吃个饭隐私全没了?揭秘扫码点餐背后的猫腻 吃个饭隐私全没了(8)

餐厅搜集到的顾客信息存储在哪里

被如何使用?

由于开发的技术门槛不高

市面上还存在大量

开发扫码点餐小程序的小型技术公司

记者以“扫码点餐”为关键词

在某电商平台检索

出现诸多自称可搭建扫码点餐小程序的商家

扫码点餐系统背后的技术提供商

往往称可为餐厅提供各种增值服务

分析用户消费行为数据

形成精准的用户画像

针对性地将打折、满减、优惠券、积分等

营销方案推送给顾客

提升商家获客留存效率

一位销售人员称

当顾客个人信息和消费数据留痕后

公司对会员进行分类

实现筛选会员、精准营销

顾客一两个月没来店里消费

后台可以筛选出“沉睡顾客”

通过促销手段唤醒

吃个饭隐私全没了?揭秘扫码点餐背后的猫腻 吃个饭隐私全没了(9)

△一家技术开发公司销售人员给记者展示的点餐系统后台管理页面显示,“客户信息”列表中包括姓名、性别、手机号、生日类型(阴历阳历)、生日日期等

“扫码点餐”获取个人信息的

边界在哪里?

长期关注信息安全保护的律师王新锐分析认为

实际上

在点餐这个场景下

并不需要收集那么多信息

同时还要警惕商家滥用这些信息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刘俊海分析认为

扫码点餐本质上

涉及顾客“选择权”和“隐私权”两个方面

如果商家要求顾客必须扫码点餐

则侵犯了顾客的选择权

餐厅应该给消费者

提供除扫码点餐之外的备选方案

吃个饭隐私全没了?揭秘扫码点餐背后的猫腻 吃个饭隐私全没了(10)

编辑 / 黄骞文

资料/ 东方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