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achieving and strengthening virtue
立功:rendering meritorious service
立言:writing and propounding ideas
关于“格竹”:
“Bamboo as Method 格竹” refers to the Ming dynasty thinker and scholar Wang Yangming, who once practicedgewu zhizhi (to obtain knowledge by investigating the nature of things), studying bamboo intensively in the hope of achieving enlightenment. In the end Wang Yangming was not successful but the story remains an inspiration for Zheng Bo who sees a renewed urgency to investigate the nature of things.来,你们谁给我讲一讲你们知道的王阳明,谁愿意说一说。你就谈对他的印象,就行。大家对王阳明的生平了解吗?不了解的请举手。基本上都不了解啊,我就感觉有点不对劲,所以说问一问还是对的。
大家听过学以致用吧。可是史上有多少人学富五车,满腹经纶,却无用武之地?有经邦济世之智能,却没有施展的那个平台和机会。历史上是不是有好多这类的人,所以说呢?王阳明被评为什么呢?
古代讲有三不朽,立功,立德,立言是为三不朽,王阳明就被称为具备“三不朽”的这样的人。那么在古代这种人就不多了。立功是什么?你是文臣也好,你是武将也好,要于国家社稷,黎民众生,要有功德,要有功劳。就是功勋。这是不是要实打实的功绩出现?
立德呢,就是我们讲的大善人这一类。于黎民众生,要有什么?要有大恩惠,要有大恩德施予众生。这是立德。德行施予的方式会不一样,但是你的德名一定会留下来。
古代的帝王往往是有功,但是很少会谈到,他有德。所以我们看到好多大臣,尤其是一些文臣,在这个国家太平之时,他往往呢都能够立德于天下。
但是由于帝王制度本身会限制,因为功高盖主,还有体制腐败等原因,都会限制他的这个德,那么往往我们在德行方面得到最大体现的人,都是宗教人物。因为他不需要有功劳在人世间去建立起来。那剩下的就是什么?那就是德。他可以有德在黎民众生在百姓这里建立起来。上面是立功,立德。
为什么还有说一个立言呢?就是理论高度,学术高度。比如说你有本事,但是你能不能让别人也有本事啊?你这个也得有啊!你看有一些文人,虽然可能文不成武不就的,可是写点诗流传天下,有这样的吧,以诗文让大家记住他了。可这个人这一生呢还真不咋地。比如像李白、杜甫这样的。这也算是立言中的一个。所以你要不就是你的文章流传于后世,要不就是你的德名流传于后世。一个大家知道的历史上虚构的人物,就是八贤王赵德芳,听过这人的名吗?他就相当于这类。你说他真有什么大功绩、大功劳,没有,可是谁一听,八贤王,八贤王,老百姓就口口相传,就说这人是个好王爷,为老百姓好。人好歹得有这么一个东西能够流传下来,这是德名。要么就是功名,比如秦始皇,就是以功流传于后世,谁敢绕过他?祖龙!第一个当皇帝的人。这是关于三不朽。
怎么就说王阳明有这三不朽呢?王阳明所在的那个时代是明朝,著名的黑暗朝代,东厂、西厂、锦衣卫、皇帝对大臣的、读书人的地位不高,等等,各种内忧外患。明朝基本上没太平的时候。
跟大元朝打江山,打下来之后,朱元璋就开始杀功臣,朱元璋杀功臣之后传位就遇到了建文帝跟他叔叔燕王朱棣之间的争位斗争。日后呢,蒙古鞑子又来,蒙古人又打回来了,然后是土木堡之变,明英宗被俘等等等这些事情,然后呢就是我们讲的明宫三大案是吧,就是宫廷内部的黑暗和斗争,皇帝与大臣之间的这种斗争。然后就是满清的崛起,还有边患。什么边患呢?海禁,倭寇,倭寇犯边,大明朝二百七十六年没太平的日子。
王阳明这一生活的岁数不大,什么原因?我们有些人讲延年益寿之说的,主张活岁数越大越是老神仙。听说某某人活一千多岁,上那去拜访拜访。千年老树多了,何首乌、人参,活的岁数都大,你天天把它炖了你喝,看你成仙不?大家理解我说这意思吗?那是靠那个岁数吗?活一千岁,没灵气,你得问你,是不俗白活。人不能白活一生。
王阳明的年纪不大。他过世与什么有关?操劳过度。哪儿出事就要他去,能者多劳。劳了,上面还不说好。为什么?奸臣贼佞都在皇帝身边呢,立了功劳,还得受排挤。南方叛乱了,他平了。宁王叛乱了(宸濠之乱),他平了,按理来说,功劳都大吧,到最后让他无功,反而受过。所以可说王安明的一生都是非常的不顺遂的,在困境,打击,磨难之中走过来的人。
这个人少小之时,有“猴性”,不服,有点孙悟空那个样儿。所以说这一辈子走过来之后使劲地折腾没折腾出去,咋办呢?在外头折腾不出去,那就在心里折腾了。所以说他去世之前还平乱呢。去世之前还让他平乱去了,带着病体之躯,愣把乱也给平了!这说明啥?不是靠肉身长命百岁,你带着脑子才能干事!他还拖着病体。你健健康康的,来我这讲个课来!我咳嗽还能讲课呢,你不咳嗽你也讲不了啊!能明白这意思吗?就是你别老盯着肉身千年百岁的。因为就有人跟我说嘛,某某老寺,人活了一千年,清朝,有的人活了二百多岁,等等等等这类的事情。关你何事?你盯着岁数有什么用呢?咱们问问圣贤,孔子活多大岁数,孟子活多大岁数?73、84,不人生坎吗?佛还活80岁呢!有几个是以人活百岁而著称?!
请问你倒茶倒水是倒满溜满溜的吗?所以人活的呢,也得差不多就好了。这是实话。小心
晚节不保。一辈子没出啥事,老老老,老糊涂了,晚节可能就不保了。老小孩,小小孩嘛,对不对,年纪轻轻之事没干啥糊涂事,结果越老越糊涂了,办的糊涂事,遭人骂了。
所以你看他那个画像,王明那个画像,这一生,没啥福相,也不是长寿之相。就在这短暂人生之内,平乱,平寇乱贼乱的。这个寇贼之乱在明朝也是自始至终都有。房山、大兴,天子脚下,某某人骚乱。大家别认为好像山高皇帝远了,这才造反。不是,过不好日子就造乱了!看过老北京城的样吗?不是现在大家一看四通八达的,离紫禁城好远好远的地儿了,瞅着还都挺那个太平的样子呢,不是!在古代的时候,杂草丛生,谁去修剪那些去啊,人也没那么多呀!这人都哪来的?流民。流民哪儿来的?靠天吃饭,没粮食了就是流民。
所以今天我们好多人是不是喜欢奉粥啊,定期到某地去奉粥,有这样的吧?研究研究,奉粥这个行为是怎么回事?奉粥是在过去农耕文明社会的时候出现的,那时流民很多,乞丐很多,因为那个时候靠天吃饭,老百姓没有土地所有权,生活非常单一,一旦遇到天灾人祸,老百姓就会流离失所。在这样的情况下,善心人士组织,有时是朝廷,有时是个人,出来赈济灾民。奉粥就是一个善行和善举。而这种奉粥的行为可以长时间组织,为什么呢?因为老百姓呢太平日子很少。
为什么过去丐帮那么大势力?你看现在,大家也听说丐帮势力挺大的,你咋不去一下呢?你也能混个别墅,宝马出来是不是?还不是不愿跟他混嘛!因为觉得丢面嘛!能好好活着干嘛那么活着?那是因为,现在世道好。世道不好,你就得哪能让你活着,就跟谁活着去了。像雾都孤儿那些,就只能跟着混去了。现今呢?大家日子过这么好,还奉粥,追着别人给粥喝。“免费的,放心,无毒无公害纯天然,绿色……”把人吓得抽抽跑,一群人往这站一溜,拿着粥给人家喝。人家说,你们是推广什么产品吗,什么粥品吗?总会误解你。大家知道为什么误解吗?人不需要这个东西,你却一直拿这个东西给别人作为你在行善,你在布施。改天咱们轮流去一下,把他们那粥一个个都喝了,“我们接受你们行善,你们今天太辛苦了”,给他们鞠躬,感恩他们。他们不就要这个吗?
这段话不是讽刺他们,而是我们未来一定要变化,一定要与时俱进。你记住这句话,宗教如果不与时俱进就会死掉。你看历史,各大宗教全都在与时俱进。不读历史的人才以为自己一直在固步自放。我们现在宗教刚刚恢复,有很多的把旧有的传统的东西,比如做法事、水陆大会、放生,全是过去的老习俗,全拿回来重新来。人还是那拨人吗?奉粥这种事情还拿出来,能不能创新?你就认为只有这一种形式能方能行善了,是吗?
你想行善,这种精神我给你赞叹一下,但是我真的不支持。我们未来要发展的。你们不信你们就看。不合道,就要被淘汰。格物致知嘛!你不格物啊,你不研究我这里的道理啊!
什么叫格物啊,王阳明带他朋友找一个人叫娄亮,那是第一个让王阳明开悟的人。怎么开悟的呢?娄亮,娄半仙,去参加考试,去考举,结果半道回去了。别人说,你这人有意思,
你这个是考试啊,这多对读书人多么重大的事情啊!你不参加考试,你半道回去了!他说,我这猛然间有这么一个预感。说我这一次去,不仅考不中,还有性命之忧。结果后来考试了,着火了,烧死了好多考生。然后人一听,这是娄半仙啊!这么厉害,会算,能掐会算。后来 好多人找他算命。
娄半仙,给人算命的时候呢,都不给人先算生辰八字,富贵吉凶,等等,不说这些,都给人讲诸子的格物致知之学,格物格物!有点像我,你找我来,都不先给你算命,我先给你讲讲格物格物的事,讲讲这宇宙天地人生,反正说一堆大闲话,跟你没关系的。娄半仙也好这样干。遇到王阳明,很投他缘。王阳明比较有根器,有慧根,也给他讲格物。
王阳明怎么格物去呢?他回家叫个朋友,到他们家竹林子里头看竹子格物去了。格三天把朋友格跑了,“有病啊,盯竹子能盯出个物来?!”是不是王阳明也盯竹子格物,据说他曾经因为格物格吐血过。都把自己给格吐血了。后来他明白了啥叫格物。格物就来源于朱老夫子说的那句话,他说天地万物都有其理,格物实际上就是你把它的理搞清楚。
来,我们大家一块格物格物茶吧。我问你,怎么喝茶呀?喝茶喝的是什么呀?就你的感觉,就你的感觉。不要怕说错,就是个引子而已。
“想去火的时候喝点茶”……“不同的茶,沏它就有不同的温度……”所以说不同的人也应该有不同的温度?那这样不显得人家滑了吗?多油滑呀,那么不成了八面玲珑?“不是。”怎么不是呢?从茶中你能体悟到吗。无论什么温度,几个人泡的?这么多个温度,这么多个茶,无论怎么对待却都是一个人泡出来的。所以说你对待各个人用不同的方式,听起来感觉这人很油滑,可是如果你记住,你是抓住以自己为点,是你要做什么,而不是他们让你做什么,这不就有主有次了吗?这就不会被别人转了吗?否则你会发现,你配合着别人做适合别人的温度的人的时候,没把别人伺候好不说,把自己迷失了。
同样一个道理,你比如说它是绿茶,它是红茶,它是清茶,是白茶……我知道它是什么茶,你问它自己知道吗?这个人压根不知道她是白茶,还以为自己是黄茶呢。另一人就是一个大街上随便人家泡的糟渣子茶。就人家喝剩的茶渣子,舍不得扔,然后继续回炉再泡一次的叫糟渣子茶,他以为他自己是铁观音呢。有没有这样的人?你不要觉得这个人的出身地位低,他一定会自视很低噢!他自己自视能力还是个问题呢,那请问你说他是白茶,所以我得用对白茶的方式,我来对待他。他不认!怎么办?没想过吧!做好自己!刚才我不就讲了王阳明跟他的两个先祖王祥、王览嘛。做好自己!一味地去改变别人,终有一天,记住,总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啊?终日打雁,今天被雁啄了;天天打蛇,今天被蛇咬了。你终会落到这一天。这就是“以权谋立国则亡”(义立而王,信立而霸,权谋立而亡 —— 《荀子·王霸》)的道理。
有人认为阳明学就是谋叛之学,听过这话吗?阳明学被称为谋叛之学,为什么呢?因为与阳明学有关的人,我们听到成功的人不少。三岛由纪夫大家听过吗?上世纪70年代的时候很有名的人,但是呢,自杀了。为什么自杀呢?他策动自卫队叛乱失败,就自杀了。三岛由纪夫是个世界级的名人,而他是个阳明学的追随者。过去,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吉田松阴,西乡隆盛,这些人都是阳明学的追随者,可这些人都叛乱。所以人家说阳明学是谋叛之学,这是个美国学者提出的观点。很不客观,也很不公正。为什么?阳明先生作为阳明学创派祖师是专门收拾叛乱的,他怎么谋霸局了呢?对不对?而且学阳明学的多了,学阳明学的都叛乱了?!
可是我们要看到的一点是,早期的时候,阳明学确实导引出一批人,这批人是属于激进派。这就是为什么心学两大分类,阳明学的心学有两大类,一个就是激进派,一个就是温和派。谋叛类的大部分属激进派。请问激进派为什么会出现呢?其实很好解释,因为咱们中国禅宗都出现过,禅宗也有激进派。以前听老师给大家说过吧,师父跟徒弟之间,“我们要无相!”师父“啪”打徒弟一下,徒弟“啪”打师父一下。为什么?要无相!所以说无相就没有师相也没有徒弟相!师、徒皆是相也!我们要无相。怎么证明我们无相呢?你看你是我师父,我啪,我能打你。师父一想,对,我也没有师徒这一说,我也无相啊,我也打你。俩人啪啪,胡抽嘴巴。这成了佛门的一个什么,唉,荒诞!所以到后来大慧宗杲禅师搞禅门改革,把这些全都给斥责,就斥责这样的被误解的禅宗。大家也能理解,我到现在不给大家讲禅宗的原因了,就怕这种所谓的这种“无相”。他自己什么都不懂,就懂这俩字!无相!换成普通话叫“没脸”,懂这意思吗?所以天天拿“没脸”做事的人,你想想他做事没尊严。已成了洋相还不知道,也是激进派。你问他的源头是哪里,就是没规矩。无规矩不成方圆。
是不是讲戒定慧?为什么不说慧定戒呢?怎么不反过来呢?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因定发慧,为什么要按这个顺序呢?那我心本在,一切众生皆具佛性啊,佛性本有啊,从现在开始,当下就是佛性!你按这个理推呀,一推不得了了。你还听我讲课?“我当下就是佛性,不用听了”。人就可以走了。当下即无生死,从窗户走出去了!这事他不干,他知好歹。因为用嘴说都容易。
所以为什么说王阳明有了不起的地方?在于他立功。对文人来说,立功难;对武人来说,立德,立言难。所以说文武双全不容易。所以王阳明以文人之姿,却立了武功,这就不容易了!这就是多才!
他还得立德。立德往往会门人弟子无数,追随者无数,这样德名才能一直芳显下去。他确实做到了。到现在还有阳明学啊!你可能在一时知名,但你不见得永世知名。
这是我一时感慨。所以,如果没有规矩的话。这个人上来就说,心即理,我们人呢皆具这个心,就是我们常说的人人皆可为尧舜,这话让人很有振奋之意,就是把你抬举了。可是一个人本来就自大的话,一听这句话这抬举,就上天了。
素材来源:
昊天老师《阳明大传与传习略观》讲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