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其文化更是博大精深!这其中更是诞生出了数之不尽的历史故事。比如说:古老的神话传说、民间童话,还有节日故事、民俗故事、成语故事等,里面都蕴含着丰富的中华文脉气象,是能够彰显中华传统文化魅力。你知道这些熟悉的成语涉及哪些历史人物吗?背后又有怎样的故事?学习成语,不仅要记住意思,更要了解背后的渊源。

历史成语故事典故 中华历史成语故事(1)

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鼎立!刘备在经过一系列的奋斗之后,终于建立蜀国。关羽因为大意,丢掉荆州,战败被杀!刘备因关羽之死,举兵讨代东吴为关羽报仇,战败之后退守白帝城,最后病死白帝城!在刘备死后,把皇帝的位置传给他的儿子刘禅,并托孤给诸葛亮。请丞相诸葛亮来辅佐刘禅治理国家。在诸葛亮死后,蒋琬和费祎辅政,他们遵行诸葛亮的既定方针,团结内部,又不轻易用兵,曾一度使蜀国维持着比较稳定的局面。继蒋琬、费祎之后,姜维执政,多次对魏用兵无功,消耗了国力,再加上后主刘禅不理朝政,宦官黄皓乘机取宠弄权,结党营私。至此,蜀国的基础已大大动摇。使得蜀国渐渐没落!

历史成语故事典故 中华历史成语故事(2)

三国剧照

而魏国自明帝曹睿死后,齐王曹芳为帝,大权旁落在司马懿手中。司马懿死后,子司马师、司马昭相继执政。司马氏父子一方面大力清除曹氏势力;同时,他们还注意招揽人才,移民屯边,继续曹操的办法,推广屯田,并兴修水利,使魏国在司马氏的掌管下,政治稳定,经济得以发展,军事力量十分强大。而吴,蜀两国国力渐渐变弱,相比之下,魏国实力已经具备了灭吴、蜀,统一天下的条件。魏元帝曹奂景元三年,执政的魏大将军司马昭,分析了当时的局势,筹备灭蜀!

历史成语故事典故 中华历史成语故事(3)

虎啸龙呤剧照

景元四年,魏国18万精兵,分三路进攻蜀国!魏国主将邓艾出奇兵,率军自阴平道,行荒野崎岖无人之地300多公里,一路凿山搭桥。在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之后,魏军终于通过了阴平险道,到达江油。一路势如破竹,很快兵临成都!而此时蜀国兵力大多数在剑阁,与魏国另一路主力大军作战,成都兵少,无法防守。后主刘禅开城降魏,并令姜维等投降,魏军占领成都,至此蜀国被灭!

历史成语故事典故 中华历史成语故事(4)

三国剧照

蜀国被灭后,刘禅被封为安国公!司马昭虽然知道刘禅无能,但对他还是有点不放心,怕他表面上很顺从,暗地里想着复国,有意要试一试他。一天司马昭宴请刘禅,故意安排蜀国的歌舞,在旁的蜀国旧臣们都为亡国感到悲伤,而刘禅却欢乐嬉笑,无动于衷。司马昭看见这种情形就对贾充说,想不到刘禅竟糊涂到了这种地步!有一天,司马昭问他说:"是否会思念蜀地?"刘禅回答说:“这里很快乐,不思念蜀国。”知道了这事,随侍刘禅的郤正就指点他说:“如果司马昭再问起时,你应哭泣著回说:‘先人的坟墓都葬在蜀地,我是天天都在惦念著。’”后来司马昭再次问他时,刘禅便照著郤正教他的话回答。司马昭于是说:“为何像是郤正的语气呢?”刘禅听了大惊,睁眼望著司马昭说:“您的话确实没有错。”左右的人都笑了。这便是乐不思蜀典故的由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