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黄香温席是"二十四孝"故事之一。据史书记载,东汉时期的大孝子黄香,幼年丧母,家境贫寒,到了冬天家里没有柴火取暖,年仅九岁的黄香怕父亲受冻,就用自己的身体将父亲的被窝暖热。他的事迹传开后,时人称"天下无双,江下黄香"。

三字经全部典故(三字经典故及释义)(1)

在汉朝时期,科举制度还没有出现,那时候以"举孝廉"为朝廷用人的标准制度之一。古人讲"忠臣孝子"——一个人如果能够孝顺双亲,自然会忠于君王。那么地方长官若是发现辖区内有非常有名的孝子或非常清廉自守的人,就可以向朝廷举荐为官。

黄香后来被举为孝廉,官至尚书令。其子黄琼、曾孙黄琬,都官至太尉,闻名于天下。

三字经全部典故(三字经典故及释义)(2)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孔融让梨的故事,我想大家都知道。东汉时期,孔子的十九世孙孔融,聪明好学,才思敏捷被誉为神童。有一天,父亲让孔融将一盘梨(当时可是稀有产品)分给兄弟们吃,孔融自己拿了一个最小的,其余的按长幼之序按大小分配。父亲就问为什么这样分,孔融说:"哥哥们比我大,应该吃大的;弟弟们比我小,我应该让着他们"。

现在独生子女众多,很多孩子最缺失的就是礼让、分享之心。虽然历史上有很多人对让梨一事有诸多猜测与非议,但是孔融在小时候都可以做到谦让有礼,还是非常难能可贵的事,对我们教育孩子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所以这几句《三字经》的意思就是:黄香幼年丧母,小小年纪便知道体恤父亲,用自己的体温给父亲焐热被子,他的孝心和亲情,是值得我们每个人都学习的。

孔融四岁时就知道把大个的梨让给哥哥吃,这种尊敬兄长,懂得分享的美德,小孩子应该从小就知道。

三字经全部典故(三字经典故及释义)(3)

孔融逸闻轶事:"小时了了(liao),大未必佳"。孔融在十岁是跟随父亲去拜访洛阳名士李鹰。由于探访的人太多,李鹰府上有规定:如果不是名士或者亲戚一般不予通报见客。孔融就对李鹰的门人说:我和李大人是亲戚!守门人通报后,李鹰见到孔融就非常好奇的问"请问咱们有什么亲戚关系呢?"孔融就说,从前我的祖先孔子向你的祖先老子有"问礼"一事,从此李孔两家有师资之谊,所以我们是世交啊!

李鹰和大家对此都很惊奇,当然也有人不以为然,客人陈韪(wei)就说了一句"小时了了,大未必佳",就是说小时候聪明,长大了也许就不一定优秀了。孔融听了后,向陈韪做了一辑,立刻怼道:想君小时必当了了!陈韪当场就愣住了,很是尴尬。李鹰打圆场对孔融笑道:你长大了必定有出息!看来还是做人要厚道啊!

感兴趣的朋友不要忘了加个关注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