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义的草船借箭

《草船借箭》是《三国演义》中数一数二的著名故事,一说到“草船借箭” ,大部分人的第一想到的就是诸葛亮从曹操“得取” 十万支箭的场景。但事实上,人人知晓的这么一个脍炙人口的经典故事,是虚假的。以下是三国演义中描写的“草船借箭”。

曹操率领八十万军队征讨东吴。孙权和刘备联手抗魏。孙权帐下大都督周瑜,智勇双全,但心胸狭隘,很忌惮诸葛亮的才能。由于水战需要箭矢,恰逢军中缺箭,周瑜心生一计,给诸葛亮出了个难题,就是十天之内造出十万支箭,按照当时的生产力,这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何况周瑜还私下授意工匠们故意拖延,就是想利用这个机会来除掉诸葛亮。后面的故事大家都知道,诸葛亮说只要三天便造出十万箭矢,还立下军令状,完不成任务甘受处罚。

之后诸葛亮找到鲁肃,向鲁肃借二十只用幔子遮起来的船,每只船上配备三十名兵士并分别在船两边布设一千多个草人。之后两天,诸葛亮还是按兵不动,什么都不做,弄得鲁肃一头雾水。到了第三天,江上大雾弥漫,对面都看不见人,诸葛亮的船队出发了,当船靠近曹军水寨时,诸葛亮命船一字摆开,叫士兵擂鼓呐喊。曹操以为对方来进攻,又因雾大怕中埋伏,就从旱寨派六千名弓箭手朝江中放箭,雨点般的箭纷纷射在草靶子上。过了一会儿,诸葛亮又命船掉过头来,让另一面受箭。太阳出来了,雾要散了,诸葛亮命船赶紧往回开。此时顺风顺水,曹操想追也来不及。这时船的两边草靶子上密密麻麻地插满了箭,每只船上至少五、六千支,总共有20条船,总数远远超过了十万支。鲁肃把借箭的经过告诉周瑜时,周瑜感叹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不如他。”

三国演义草船借箭时代背景 三国演义真与假(1)

历史上的草船借箭

历史上的草船借箭并非诸葛亮的作为,而是孙权的杰作。这件事发生在赤壁之战五年后的濡须之战。史书记载的草船借箭有两个版本,分别来自《三国志·吴主传》 和《魏略》 。

《三国志·吴主传》中描述,孙权多次向曹军挑战,曹操就是坚守不出战。孙权便趁着薄雾,亲自乘坐轻舟,从濡须口进入曹操军水寨前去侦查曹军动向。曹操生性多疑,看到孙权乘轻舟而来,便下令军队加强戒备,箭弩不得妄发。孙权就这么在曹操面前大摇大摆地走了五六里路,方才返回。返回途中还向曹营方向鼓奏乐。曹操看到眼前场景便叹息说:“生子当如孙仲谋” 。

而《魏略》记载得却有所不同。孙权是乘坐大船去曹军水寨。曹操当即下令万箭齐发,箭矢都射在了孙权大船的一侧导致船就向一边倾斜,于是孙权便下令掉头,使“箭匀船平”,孙权也就回去了。这件事后来被罗贯中的移花接木,化诸葛亮为赤壁之战中所进行的“草船借箭”的原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