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问中国历史上哪一位诗人,在他生前就被称为神仙的,娇娇妈想了想,除了李白,应该没别的人了。
当时的诗坛前辈,比李白大40多岁的贺知章,读到李白的《蜀道难》,再亲眼看见李白,直呼他是“谪仙人”,意思是被贬下凡间的仙人。
而身为李白超级迷弟的杜甫,更是用难得豪放浪漫的诗句,描写下了他眼中的李白。
也让一千多年后的我们,得以有机会想象李白的风采:
“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仿佛我们熟悉的李白,就是这样的。
但是李白也有年轻的时候。
二十多岁,初出茅庐的他,写的诗歌,会是怎样一番景象呢?
今天娇娇妈给小朋友们分享的诗歌《望天门山》,就是李白二十五岁时的作品。
下面,我为小朋友们朗诵一下:
望天门山
【唐】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解析:
天门山从中间断裂,是因为长江把它冲开的,
碧水向东流,到了这里就折了回来。
两岸青山隔江出现,
江面上一叶小舟从日边行驶过来。
这首诗到底是李白哪一年写的,至今还有争议。
但是大多数学者公认:写于开元十三年。
一位20多岁的年轻人,他“以天为容,以道为貌”。
长时间的读书,加上练武修道。
这位年轻人一看就不凡,当时的道教界领袖司马承祯说这位后生“仙风道骨,可以神游八级之表”。
青少年时期的李白,月下舞宝剑、灯前写华章,山中访仙人。
然而他还没有忘记自己的志向:
发挥自己的能力,希望成为宰相,使得天下安定,海晏河清。
抱着这样的志向,李白离开家乡,乘船从峨眉山出来。
从水路一路向东,来到了天门山这个地方,看到这里突然矗立两座山,成对峙的气势,自然产生一种豪迈之情,挥笔写下这首诗。
第一句:“天门中断楚江开”。
“楚江”就是长江,因为天门山所在的安徽当涂,战国时候是楚国领地,所以诗人称呼流经这里的长江为“楚江”。
“中断”两个字把长江波涛的气势给凸显了出来。
在这句诗中,我们仿佛看到了长江那白波千里、势不可挡的雄姿。
第二句:“碧水东流至此回”。
天门山夹对峙,形成约束,导致江水流经两山间的狭窄江面,形成回旋。
这里娇娇妈要特意说哟下“回”的读音,是“huái”。
之所以有这个读音,有两个原因。
第一个就是押韵的需要。
《望天门山》的韵脚就是“ai”,因此按照绝句的押韵要求,偶数句必须押韵。
第二个理由就是这里的“回”。
同是通假字,通“徘徊”的“徊”。
第一句诗人借助山势来写出水的湍急。
第二句诗人则是借助水势,来突出天门山的险峻。
后两句:“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两座青色的山,像是约好了一样,同时拔地而起。
“青”突出了色彩美,“出”字更显巧妙,让本来静止不动的山有了动感。
从这一句我们可以看到这首诗是诗人顺流而下,乘船看到的景象,所以才如此真实鲜活。
“孤帆一片日边来”写出了一叶小舟乘风破浪,越来越靠近山的景象,包含诗人的感情。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
看这首诗,我们更能体会李白的积极精神、热爱自然山水的情感。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于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