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出品方/作者:中航证券)

一、立足空港地面装备,专注高端保障装备制造

威海广泰空港设备股份有限公司(威海广泰)的前身为“威海特种电源设备厂”,创办于 1991 年 11 月,1993 年进行股份制改造,改制为威海航空地面设备股份有限公司,1996 年更名为威海广泰空港设备有 限公司,2007 年于深交所上市。目前,公司主营产品为飞机牵引车等空港装备、水罐泡沫消防车等消防装 备和军用无人机等军工装备,整体呈现多品种、小批量和定制化的特点,尤其在空港装备与消防装备领域 竞争优势明显,拥有较高的市占率。

立足于空港设备业务,上市后积极进行资本运作。2007 上市后,公司积极拓展外延市场,开辟多元化 业务领域。2010 年收购北京中卓时代消防装备科技有限公司 100%股权,进入消防车制造领域;2015 年收 购营口新山鹰报警设备有限公司 80%股权,进入消防报警业务领域,进一步完善消防业务产业链;2016 年 收购天津全华时代航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69.34%股权,进入军用无人机领域;2018 年收购营口新山鹰报 警设备有限公司剩余 20%股权,实现 100%控股。

截至目前,威海广泰拥有子公司及主要下属单位 15 家,通过旗下子公司运营具体业务,员工约 2200 人,总资产逾 57 亿元。依靠 30 年在高端装备制造及电力电子产业的技术积累,公司以技术创新为龙头带 动企业全面发展,走技术外延型的多元化发展道路,打造成为智能化高端保障装备制造平台,规划到 2025 年发展形成六大产业板块,包含空港装备、消防救援装备、军工装备、无人机装备、移动医疗装备、电力 电子装备。

威海广泰最新利好(威海广泰研究报告)(1)

威海广泰董事长与创始人为李光太先生,股权架构清晰稳定。截止 2021Q3,公司第一大股东为新疆广 泰投资,持有公司 27.25%,董事长兼创始人李光太先生合计持股 24.60%,公司股权结构清晰,架构稳定。

公司业绩稳健增长,2021 年底计提相关减值,轻装上阵。根据预告,威海广泰 2021 年实现营业收入 约为 29.65-32.61 亿元,中值 31.13 亿元,同比增长约 5.00%,2017-2021 年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约为 14.61%;2021 年实现归母净利润 4000-6000 万元,中值 5000 万,同比下降约 86.95%,主要原因为 2021 年 底公司计提商誉约 3.48 亿元,并冲减部分军品收入。若剔除计提减值等因素,2021 年实现归母净利润约 为 3.88-4.08 亿元,中值 3.98 亿元,2017-2021 年复合增长率约为 36.99%,持续稳健增长。

空港装备与消防装备贡献大部分业绩,毛利率处于可比公司前列。威海广泰2021H1实现营业收入14.30 亿元,其中空港装备收入 7.19 亿元,消防装备 6.06 亿元,合计占总收入的 92.66%。可以看出,威海广泰 空港装备与消防装备毛利率均高于行业平均值,2021H1 分别为 46.87%与 21.48%,主要原因是公司产品竞 争优势明显,且产品种类齐全,招标打包价格更具优势。

经营现金流质量良好,ROE 高于业内平均水平。威海广泰 2017-2020 年连续经营现金流净额为正, 2021Q1-3 为-9.42 亿元,主要原因是公司四季度回款较多,2020Q4 经营现金净流量为 10.20 亿元,预计2021 年全年情况有明显改善。公司 2018-2021Q3 平均 ROE 为 10.19%,在可比公司中处于前列,盈利能力 较好。

威海广泰最新利好(威海广泰研究报告)(2)

拟新建新装备基地提高产能,规划 2025 年营收翻倍。公司计划在威海市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投资设 立子公司,总投资不超过 18 亿元,建筑面积预计约 15 万平方米,建造新的装备生产基地,用于空港装备、 消防装备、特殊装备、应急救援装备等各类产品的生产制造,产能有望大幅提升。2022 年 1 月 25 日,公 司发布战略规划(2021 年-2025 年),计划到“十四五”末实现从传统生产制造企业向智能制造业的转型, 计划 2025 年公司收入规模达 60 亿元,其中空港装备收入规模达 30-35 亿元(含军用机场),公司 2021 年 营业收入预计为 29.65-32.61 亿元,规划五年实现翻倍。(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二、技术外延型多元化发展,六大业务板块齐绽放

2.1 空港装备国内市占率领先,向廊桥业务和海外市场拓展

空港装备是提供集中处理空港人流、物流和信息流的产品服务或解决方案的行业,处于整个航空产业 链末端,为航空提供运营保障与服务。空港装备产业可以划分为旅客登机桥(PBB)、机场地面支持设备 (GSE)和机场服务等部分。其中 PBB 领域主要包括旅客登机桥、相关桥载设备以及控制系统等;GSE 领域 主要涵盖机务设备、场道设备、地服设备和传送设备等。目前全球 PBB 市场格局相对稳定,全球 2021 年市 场规模约为 33.54 亿元,全球可广泛覆盖 GSE 装备的制造商数量有限。

空港装备有严格的准入制度,国产替代效应明显。空港装备产业实行严格的许可准入制度,取得许可 证周期长、前期投入多,要取得行业生产许可证需要较多的资金投入和长时间的技术积累。同时,空港地 面装备规格多、专用性强、安全要求高,机场和航空公司等用户一般不会轻易更换供应商,容易形成对原 有供应商的依赖。此前,高端机场地面设备的核心技术曾一度被约翰宾技术(JBT.N)等欧美企业垄断,随 着国产企业的不断进取,国产装备已经得到客户和市场的认同,部分产品市占率 50%-90%以上。

威海广泰最新利好(威海广泰研究报告)(3)

中国民航业投资稳中有增,2020 年同比增长 11.55%。根据中国民航局数据,因疫情影响,2020 年中 国民航客运量与货邮运量分比为 4.17 亿人次、676 万吨,同比-36.70%、-10.17%。与此同时,中国民航业 固定资产投资继续保持较高增速,2020 年完成 1081.41 亿元,同比增长 11.55%,体现出较强的韧性。

“十四五”期间民航客运量预计保持高增速,2023 年有望恢复到疫情前数据。根据“十四五”民用航 空发展规划,中国民航业 2021-2022 年是恢复期和积蓄期,加快重大项目实施,调控运力投放,稳定扶持 政策,积蓄发展动能,促进行业恢复增长。2023-2025 年是增长期和释放期,重点扩大国内市场、恢复国际市场,加快提升容量规模和质量效率,全方位推进民航高质量发展。根据规划,2025 年客运量与货邮运 量预计达到 9.3 亿人次、950 万吨,“十四五”期间年化复合增速分别为 20.6%与 6.8%,均高于 2014-2019 年化复合增速 11.00%和 4.89%,中长期保持高景气增长。

2025 年民用机场规划达 770 个,直接带动空港装备产业发展。根据相关数据,中国 2020 年民用机场 为 580 个,其中民用运输机场为 241 个,民用通用机场为 339 个。中国民航规划到 2025 年建成 770 个民 用机场,平均每年兴建民用机场 38 个,有效带动中国空港装备需求增长。

我们预计 2022-2023 年中国空港装备年需求 70-80 亿元。从过去五年数据来看,机场建设投资占到固 定投资的 80%左右,假设空港装备占比约为 7%。根据“十四五”民用航空发展规划,我们预计中国民航固 定资产投资仍然保持较高增速,2022 年有望达到 1335 亿元,我们预计 2022-2023 年中国空港装备需求空 间为 70-80 亿元。

威海广泰最新利好(威海广泰研究报告)(4)

威海广泰空港装备产品种类齐全,国内市场占有率领先。公司产品主要有集装货物装载机、飞机牵引 车、旅客摆渡车、飞机罐式加油车等 31 个系列 304 种型号,覆盖机场的客舱服务、机务服务、货运装卸、 场道维护、航油加注、机场消防六大作业单元,涵盖飞机所需的所有地面设备,具备为一座机场配套所有 地面保障设备的能力,部分主导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达 50%以上。空港装备产业通常采用招投标模式,部 分机场和航空公司在招标时,会将多种产品一起打包招标,威海广泰拥有产品种类齐全的优势,是国内唯 一可以为新建机场提供一站式打包服务的企业,投标价格更具优势。

威海广泰客户覆盖各大机场、航司与军队客户,客户粘性高。空港装备行业有严格的准入门槛与认证 要求,客户对设备供应商的严格甄选有利于现有公司形成稳定的销售网络,同时也使得新竞争对手难以进 入。威海广泰经过多年的积累,已经与机场、军工等行业客户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产品的品质、安全 性能、性价比已被客户充分接受。

电动化空港装备引领全球,拓展旅客登机桥产品,毛利率有望进一步提升。随着双碳目标的确立,国内电动化空港装备占比逐步提升,重点区域内机场严格按照新购产品 100%电动化进行考核,空港装备电动 化正在为机场区域碳中和做出积极贡献。国际上以欧盟为代表的全球机场纷纷开始使用新能源产品,全球 电动化产品时代已经到来。威海广泰率先完成全系电动化产品研发,所有种类的电动化产品均投入市场, 引领全球空港装备绿色化潮流。同时,威海广泰子公司取得旅客登机桥生产销售资质,进一步拓展毛利率 更高、市场空间更大的旅客登机桥产品,有望成为公司新的业绩增长点。

威海广泰走向国际,市场天花板进一步打开。公司借助疫情背景下国内先发优势,抢占国际市场,制 定出口产品的标准及研发规划,确定多个有竞争力的国际主流产品,向全球空港地面设备龙头企业努力。 2021 年 11 月,公司与 Swissport 签订框架协议,7 大类产品被列入 Swissport 全球空港装备采购清单, Swissport 为全球最大的航空地面设备服务公司之一,为全球约 300 个机场提供服务,这有望在未来 3 年 内提升公司经营业绩,有利于公司空港装备快速抢占全球空港装备市场。

威海广泰最新利好(威海广泰研究报告)(5)

2.2 消防救援行业壁垒高,公司在国内市场领先

消防救援是涉及到国计民生的重要产业,行业进入壁垒较高,根据中国消防协会第十二批消防行业信 用评价名单,有 36 家消防装备企业取得最高 AAA 级认证,其中提供消防车辆企业较少,主要为中卓时代、 湖北江南、格拉曼国际等。目前国产消防车占据了超过 70%的市场份额,但主要分布在利润相对低廉的中 低端市场。常规消防车单价一般不超过 50 万元,而特种消防车单价可以达到 160-300 万元,是常规消防 车的 3-6 倍左右。随着火灾救援情况日益复杂化,我国对特种消防车需求不断增长。

水罐泡沫等常规消防车销量占比较高,特种车辆平均单价在 170 万元左右。根据 2020 年消防车上险 数据,水罐消防车与泡沫消防车销量较多,分别为 56%和 24%。特种车辆销量相对较少,但其单价较高,比 如举高类消防车单价平均在 200 万元/辆以上,几种主要类型特种消防车平均售价在 170 万元/辆左右。

消防车仍存在缺口,未来空间较大。根据 2018 年中国消防年鉴,截止 2017 年底,我国城市应有消防 站数量 8862 个,实际消防站数量 7032 个,缺口达 1830 个,实际拥有率 79.35%;乡镇应有消防站数量 7751 个, 实际消防站数量 9755 个,但 2017 年仍以 8.72%增速快速增长。根据相关标准,城市消防站分为普通消防 站、特勤消防站和战勤保障站三类,其中普通消防站又分为一级站、二级站和小型站;乡镇消防队分为乡 镇专职消防队和乡镇志愿消防队两类,其中乡镇专职消防队分为一级乡镇专职消防队和二级乡镇专职消防 队。《城市消防站建设标准》和《乡镇消防队标准》规定了各类消防站车辆配备数量。

中国消防车辆市场规模为 130 亿元左右,竞争格局稳定。我们根据市场测算,2022-2023 年消防车新 增市场需求约为 90 亿元,《机动车报废年限一览表》规定,消防车使用寿命为 10 年,每年车辆更新需求 约为 40 亿元,市场规模合计 130 亿元左右。目前,行业护城河深,头部消防装备企业竞争格局稳定。

威海广泰最新利好(威海广泰研究报告)(6)

威海广泰应急救援装备依托于全资子公司中卓时代,整体实力在我国消防车行业位居前三。公司主要 产品有水罐泡沫消防车、火场照明消防车、通迅指挥消防车、抢险救援消防车、压缩空气 A 类泡沫消防车、 机场主力泡沫消防车、举高消防车等达 18 个系列 100 多个品种,是华北地区消防车产业领域第一名。

中卓时代客户均为中大型企业和消防系统单位。公司客户遍布应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各省市自治区 消防总队和支队,以及各军兵种、民航机场、中石化等大型企业。公司及产品列入国家发改委汽车改装生 产企业及产品公告目录,取得九项国家级科技术创新奖项,其中“车用压缩空气泡沫灭火系统及压缩空气 泡沫消防车”和“机场快速调动消防车”获得一等奖。

消防报警设备由全资子公司新山鹰报警提供。营口新山鹰报警具有数十年生产消防报警产品的行业经 验,主要产品有二线制火灾控制报警系统、智能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统等,现有产品包含 9 个系类 211 种型号,2020 年新增地级代理商 28 家,完成 14 家央企总包单位消防报警品牌入围。

中国消防报警市场持续增长,中小企业差距逐渐拉开。受益于相关强制性政策的出台以及我国城镇化 率的持续提升,消防自动报警器市场将持续扩大。竞争格局方面,受政策以及技术的驱动,头部企业将逐 步拉开和小企业的差距,“大行业,小企业”的竞争格局有望被打破。具体产品种类多样化,趋势从报警 类单一产品发展到一体化产品、二线制产品、灯具产品、无线产品以及消防物联网平台。同时,智慧消防 建设速度将会加快,工程系统庞大,涉及范围广阔,行业未来发展潜力较大。

威海广泰最新利好(威海广泰研究报告)(7)

2.3 军工装备订单充足,受益于健全后勤保障体系和实战化训练需求

军品方面,公司在手订单充足,市场需求旺盛。公司军工装备业务覆盖全系列军用机场设备、特种装备,产品涉及 20 多个系列近百种型号。公司凭借空港装备业务的技术优势和产品优势,同时与十多所军 内外科研院所和知名高校共建研发中心和产学研合作,紧紧抓住军民融合契机,在将民用空港装备推广到 多军兵种军用机场的基础上,大力拓展军用后勤保障装备市场。

2020 年 12 月 23 日,中央军委发布《军队后勤条例》,重塑军队后勤体系,理顺后勤保障关系,健全 后勤工作制度。2021 年 1 月,中央军委 2021 年 1 号命令签署,向全军发布开训动员令,全面加强实战化 练兵备战。实战化训练将带动军工装备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融合,对装备应用提出了新的要求,促进 了军工业务需求长期稳定增长。随着武器装备的不断升级、实战化训练水平和层次的不断提升、后勤工作 的不断加强,军用保障装备的需求持续扩大。

资金投入方面,我国装备费用主要来源于军费。2021 年我国对国防建设的支持力度创下近三十年来最 高,军费增速与公共财政支出的差值已经达到了 5.09%,是自 1991 年以来的最大值,表明我国对国防建设 的支持力度正在快速提升。

2019 年《新时代的中国国防》白皮书指出,中国国防支出主要由人员生活费、训练维持费和装备费三 部分组成。2010-2017 年,国防支出中装备费占比逐年提升,由 2010 年的 33.25%增至 2017 年的 41.11% ( 7.85pcts),2010-2017 年间,装备费的复合增速为 13.44%,大幅超过国防支出的复合增速 10.06%。 随着国防和军队改革的推进,军费投向的重点将延续优化武器装备规模结构以及发展新型武器装备的战略 方向。公司将受益于健全后勤保障体系和实战化训练需求,充分发挥空港及其他保障装备的技术优势和产 品优势,把装备推广到多军兵种军用机场和后勤保障市场。

威海广泰最新利好(威海广泰研究报告)(8)

近年来,公司大力拓展军工业务,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产品主要涉及军用特种车辆和军用消防车。 根据公司公告,公司提供的为军用物资提供远距离投放研制的某型物资装卸平台车已大量持续列装。根据 公司公告,2020 年公司累计签订特殊合同或中标军品采购项目金额为 17.90 亿元,2019 年度为 12.93 亿 元,2021 年获得批次金额最大的 6.56 亿元特殊业务合同。

2.4 无人机“军品为主,以军带民”,营收平均每年增长 30%

军用无人机业务主要依托于全资子公司全华时代,为母公司分别于 2015 年收购 69.34%股权,2018 年 收购剩余 20%股权,实现 100%控股。全华时代成立于 2010 年 4 月,一直致力于固定翼、多旋翼、直升机、 系留平台等近二十款工业级无人飞行器的设计开发。公司目前主要产品为军用无人机,开发了军用固定翼 无人机、多旋翼无人机系列产品。截止 2020 年底,公司拥有软件著作权 7 项,专利 44 项,其中发明专利 15 项,实用新型专利 25 项,外观专利 4 项。

公司的发展路线为“军品为主,以军带民”,围绕我军作战需求,定位于我军空中体系构建的重要参 与者。公司原有业务为工业级无人机,市场竞争激烈。自 2015 年加入威海广泰以来,在集团总部的助力 下,公司作出 “以军带民”的战略决策和转变,围绕军用无人机板块实现全产业链配套生产,积极参加各 类飞行保障任务和飞行试验,成功签订批量军品订单,营业收入平均以每年 30%的速度增长。

公司飞控技术、机身生产制造技术、小型航空涡喷发动机等实现核心技术自主研发。2017 年,公司与保定玄云涡喷动力设备研发有限公司合作,实现了为自身旋翼、固定翼无人机提供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 的动力装备,且各项指标能够比肩国外同类产品,不但填补了国家空白,且成本比国外同类产品大幅下降。 截至目前,公司与玄云已研发出平原型(普通型)和高原型两大类小型涡喷发动机,目前正致力于大推力、 军用高空高速中小型发动机研发。

威海广泰最新利好(威海广泰研究报告)(9)

公司军用无人机获军方认可,成功签订批量军品订单,业绩长势喜人。公司于 2016 年推出 “飞鸢” 军用无人机,2016 年 12 月参加军方某部组织的靶试并取得成功,得到了各军兵种和各战区首长的高度评 价和认可。2018 年,公司营业收入 4040.97 万元,同比增长 37.72%,实现净利润 67.61 万元,实现扭亏, 归母净利 577.52 万元,同比增长 329.80%。而到了 2019 年,公司仅军品合同额就达到 8128.5 万元。2020 年,公司新产品任务型干扰机及某型靶机成功进入市场并形成批量销售,同时实现某型无人机优化升级, 自主研发的某新型无人机飞行试验取得成功。

我国军用无人机发展驶入快车道。根据美国空军协会 2020 年空战研讨会发布的数据,过去 10 年里, 全球 95 个国家和地区拥有军用无人机,全球在役军用无人机数量已经超过 3 万架,使用无人机的国家和 地区增加了 58%。据不完全统计,全球共有 28 个国家具备大型军用无人机的开发能力,10 余个国家已有 将军用无人机实战化的空袭活动。我国无人机技术虽然起步较晚,但进入到 21 世纪后开始加速发展,特 别是“彩虹”系列、“翼龙”系列等的研制成功,标志着我国军用无人机技术水平已经与发达国家水平相 当。尤其是近十年来,我国在军用无人机领域取得“井喷式”进步,推出了种类繁多的中小型战术无人机 与大型战略无人机,我国正处于无人机研制的快速发展的阶段。

全华时代研制的靶机是军用无人机的一种重要类型,无人机的诞生便是在 20 世纪初期作为靶机使用 的。靶机泛指作为射击训练目标的一种军用飞行器,利用遥控或是预先设定好的飞行路径与模式模拟敌军 的航空器或导弹等,为各类型火炮或是导弹系统提供假想的攻击目标。随着各国对防空反导的重视程度不 断提高,各种武器系统的试验和军队的防空反导训练越来越多,引导无人靶机的性能提升和消耗量增加。

我国军用无人机产业体系健全,民营企业参与度持续提升。无人机产业链上游行业主要为机身复合材 料及基础构件制造,下游行业主要包括核心部件制造及总体设计与集成,用户主要为军方及军贸代理商, 主要受我国军费安排、国际安全形势、装备采购计划的影响。军用无人机的核心技术集中在总体、动力系 统和飞控系统,三者共同决定了无人机系统最重要的技术指标。近年来,我国参与无人机研制的单位数量 快速增长,形成以主要军工集团为主导,相关科研院所、高校和民营企业参与配合的产业链格局。其中, 军用无人机系统集成商有航空工业集团、航天科技集团、航天科工集团以及北航、西工大等军工集团和军 工院校。机载系统及任务载荷多由军工集团下属子公司或科研院所承担,部分民营企业也有参与。

威海广泰最新利好(威海广泰研究报告)(10)

公司军用无人机业务将受益于我国练兵备战的需求增长。“十四五”期间,我国国防建设和军工行业 发展将迎来规模性快速增长和结构性转型升级,其中,练兵备战的紧迫性提上日程,主要体现在实战化训 练导致耗损增加,以及备战带来武器装备快速提质补量。公司将从如下两个方面受益:

① 实战化训练强度加大:实战化训练将更多的采用实弹射击,加大了对无人机靶机等武器耗材的消 耗,采购需求将随之增长;

② 装备更新换代提速:“十四五”明确提出加快武器装备现代化建设,加速落后装备的淘汰和新装备 的研制及列装。国际上通常一枚新型导弹研制从设计到定型过程至少需要 40-50 次空中靶试,大量新研及 改进项目的开展将扩大对靶机的需求。

我国民用无人机规模化处于起步阶段,受国家政策导向和地方政府推进合力推动。2017 年,工业和信 息化部发布《关于促进和规范民用无人机制造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到 2020 年,民用无人机产业 持续快速发展,产值达到 600 亿元,年均增速 40%以上。到 2025 年,民用无人机产值达到 1800 亿元,年 均增速 25%以上。

我国工业无人机占比持续提升,下游应用广泛。民用无人机按照用途可以分为工业级无人机和消费级 无人机,根据 Frost&Sullivan 统计数据显示,2015 年以来,我国工业级无人机在民用无人机市场份额占 比逐年上升,2019 年,在民用无人机市场中,工业级无人机市场份额占比达 34.88%,至 2020 年,工业级 无人机市场占比约达 45.61%,未来市场占比仍将保持增长趋势。一般而言,工业无人机主要应用领域包括 农林植保、电力巡检、安防监控、地理测绘、快递物流、医疗急救、环境保护、高速公路管理、航空测绘、 海事监察、气象监测、反恐防暴等。根据 2020 年数据,工业无人机中的农林植保类无人机占比最多,达到 42%,其次为电力巡检(19%)、物流运输(16%)、安防无人机(14%)。

威海广泰最新利好(威海广泰研究报告)(11)

公司民用无人机业务将受益于我国民用无人机规模化发展,以及工业无人机应用场景的不断丰富和占 比持续提升。全华时代研制的无人机主要涉及消防、公安、特警、航拍等方面,其中,多旋翼大载荷无人 机是未来需求量最大的无人机品种,不仅可以应用在应急救援领域,在快递行业也大有作为。2021 年 10 月 28 日,公司发布公告,在威海设立全资子公司威海广泰航空产业有限公司,注册资本 5,000 万元,主要 从事军用高端大型无人机及工业级应急消防救援无人机的研制开发。目前,公司将原有民用机型与军用需 求相结合,发挥协同效应,加大军转民力度,已在警用、消防等潜在用户挖掘上找到新的增长点。

2.5 移动医疗快速发展,有望成为新的业绩增长点

基于现有优势业务,威海广泰不断拓展新领域。威海广泰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是威海广泰全资子公司, 主要从事全系列移动医疗保障装备及供氧系统的研发设计,生产与服务,提供高端智能医疗装备整体解决 方案。新冠疫情防控暴露了我国公共卫生安全领域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方面存在救治能力不足的问题,移 动医疗作为我国医疗卫生的重要补充,对于西藏、新疆等医疗资源相对匮乏,医疗卫生资源分布不均,地区间差异较大的地区具有深远影响。近年来在互联网技术移动终端、大数据技术等带动下,积极解决快速 医疗保障和调节医疗卫生分布不均,重点加强医疗资源下沉及医疗全覆盖将成为卫生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在 5G 等技术支持下,移动医疗快速发展。移动医疗作为中国医疗卫生的重要补充,近年来在 5G 技术、 互联网技术动终端和大数据技术等驱动下,实现了快速的发展。总体来看,移动医疗参与主体众多,电信 运营商、医疗信息公司和医疗设备供应商预计呈现三分天下的态势,移动医疗车等基础装备供应商有望充 分受益。(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威海广泰最新利好(威海广泰研究报告)(12)

三、投资逻辑和分析

公司深耕高端装备领域三十余年,是全球空港地面设备行业的领跑者,国内领先的应急救援、移动医 疗、无人机、电力电子装备制造商。公司立足于空港地面装备制造,采用技术外延型多元化发展,六大业 务板块齐绽放,产业板块集空港、军工、消防救援、移动医疗、无人机、电力电子等智能化高端保障装备 于一体,提供飞机牵引车、旅客摆渡车、消防救援车和军用无人机等产品,客户覆盖机场、航司、政府消 防救援队和空军等军方客户。

我们认为,公司的投资逻辑如下:

1、计提减值,轻装上阵。公司在 2021 年计提商誉约 3.48 亿元,并冲减部分军品收入,虽短期内对公 司业绩造成负面影响,但公司基本面未发生较大变化,同时也卸下历史包袱,资产负债表更加夯实,有利 于未来长期稳健发展。

2、空港装备积压需求集中释放,民航业触底反弹走出疫情阴霾。2020 年疫情以来,中国民航产业受 影响较大。根据中国民航十四五规划和消费有序放开政策,民航客运量有望在 2023 年恢复至疫情前数据, 并保持年化约 20.6%的高速增长,疫情期间积压的空港装备需求有望迎来释放。

3、消防救援装备行业壁垒高,头部企业稳健增长。消防救援行业参与壁垒高,子公司中卓时代整体实 力稳居中国消防车领域前三,产品种类丰富。我们测算 2022-2023 年中国消防车市场规模约为 130 亿元, 行业头部玩家强者恒强。

4、军品在手订单充足,市场需求旺盛。公司的军工装备和无人机板块将受益于我国国防现代化建设、 武器装备练兵备战和更新换代,以及后勤保障体系建设的需求。

5、不断拓展新增长点,提供了业绩弹性。基于传统优势业务,威海广泰积极进取,不断拓展高毛利率 的航空旅客登机桥、快速发展的移动医疗设备等新领域,为未来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精选报告来源:【未来智库】。未来智库 - 官方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