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车被乱涂乱画(内蒙古小伙涂鸦百余个公共车位)(1)

图为郭瀚远和他创作的画。 郭瀚远供图

图为郭瀚远和他创作的画。 郭瀚远供图

中新网鄂尔多斯10月3日电 题:内蒙古小伙涂鸦百余公共车位 给家乡“一点颜色瞧瞧”

中新网记者 张林虎

辽阔的草原、浩瀚的沙漠、标志性的城市建筑、憨态可掬的卡通人物……当看到这些画面出现在车位上时,你的心情会不会瞬间“提档升级”、豁然开朗。

34岁的“城市画手”,原名叫郭瀚远。

小区车被乱涂乱画(内蒙古小伙涂鸦百余个公共车位)(2)

图为郭瀚远创作的康巴什四号桥夜景。 郭瀚远供图

最近,他手绘了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康巴什区的百余个公共停车位,为这座“网红城市”增光添彩。

“现在生活节奏快,大家每天在外奔波不容易。我们让原本一成不变的停车位变得五彩斑斓,为冷寂的停车场增添了几分活力,大家停车后,看到喜欢的卡通人物出现在眼前,心情也会变好很多。”郭瀚远说。

郭瀚远出生于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两三岁时,当别的孩子还在喃喃学语时,他就开始握着笔描描画画。7岁,他正式跟着专业老师学习画画,从此一直没有断过。

“那时其实对画画的定义很模糊,就是那种纯粹的喜欢。拿起笔的那一刻,我觉得我是投入的,也是快乐的。”郭瀚远说。

功夫不负有心人,郭瀚远如愿考入了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2009年大学毕业后,像大多数同学一样,他也成为了一名“北漂”。

小区车被乱涂乱画(内蒙古小伙涂鸦百余个公共车位)(3)

图为郭瀚远创作的鄂尔多斯博物馆。 郭瀚远供图

“总觉得在北京这样的大城市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大学时候还做过兼职平面模特儿和街舞教练。”郭瀚远说。

郭瀚远的家乡鄂尔多斯位于黄河“几”字弯,这里因“羊煤土气”名满天下,经济增速曾连续15年位居内蒙古第一,人均GDP一度超过香港。

小区车被乱涂乱画(内蒙古小伙涂鸦百余个公共车位)(4)

图为郭瀚远创作的康巴什康镇夜景。 郭瀚远供图

如今,这座资源型城市正在加速转型升级,闻名世界的鄂尔多斯康巴什,更是一座景在城中、城在景中的现代化新城。

资料显示,康巴什城区绿化覆盖率达41%,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76平方米,是全国首个以城市为载体的国家4A级旅游景区。2020年,这里接待游客超326万人次,旅游收入约11亿元。

每每返乡看到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郭瀚远的心灵都一次次受到冲击。2012年,他决定结束“北漂”,回到家乡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

在他看来,回到家乡,他可以发挥更大的价值,改变很多人的生活,也留下自己的印记。

小区车被乱涂乱画(内蒙古小伙涂鸦百余个公共车位)(5)

图为郭瀚远团队画的车位。 郭瀚远供图

自此以后,康巴什的山山水水、地标性建筑都成了郭瀚远笔下表现的内容。

2017年,郭瀚远把自己“锁”进了一座大楼40多天后,一幅《全景康巴什》惊艳亮相,后来这幅油画被内蒙古人民会堂选中。之后,他又创作了《全彩康巴什》系列油画作品以及野生动物在城市系列。

在此过程中,他一边创作,一边通过短视频把内容上传到网络,部分视频的点击量突破百万。“我在展示作品的同时,也是在展示我家乡鄂尔多斯的美。”郭瀚远说。

郭瀚远告诉记者,父母期望他能有一份稳定的工作,但他却执意走了画画这条路,“这是我一辈子最喜欢的事情,我想用行动证明,人生不只是一条路可以走。”郭瀚远说。

小区车被乱涂乱画(内蒙古小伙涂鸦百余个公共车位)(6)

图为郭瀚远团队画的车位。 郭瀚远供图

近年来,街头文化逐渐成为点亮城市风景线的一种时尚,郭瀚远就尝试着用另外一种画法为康巴什的美“锦上添花”。

今年6月起,郭瀚远拿起画笔开始装扮城市停车位,和其他手绘私家车位不同,他是给城市的公共停车位“一点颜色瞧瞧”。

彼时,正值炎炎夏日,郭瀚远顶着火辣辣的太阳历时一个月,手绘完成了14个停车位,这些停车位成了众多市民蜂拥而至的网红打卡地。

“车位手绘图案更多的意义,是让快节奏的城市生活变得更加温暖与舒心。”郭瀚远说。

在文化艺术中心门口需要和音乐舞蹈相关的内容;在美食广场的门口需要美食文化相关的内容;在商场门口需要时尚娱乐主题的内容;在学校门口附近需要运动文化类主题的内容……为了让各个年龄段的人都有兴趣去打卡,郭瀚远在创作方面绞尽脑汁。

小区车被乱涂乱画(内蒙古小伙涂鸦百余个公共车位)(7)

图为郭瀚远团队画的车位。 郭瀚远供图

“我希望能用我的想法和专业知识,把我的城市打造成一个更具有文化、更具有艺术气息、更有时尚魅力的一座美好的城市。”郭瀚远说。

“今年画不完了,明年继续。”在承接下康巴什1000个公共停车位涂鸦项目后,郭瀚远更忙了。他带着专业画师、业余爱好者、无偿志愿者甚至学生向热爱的事业一路狂奔。

“除了让更多人能亲手给自己的家乡增光添彩之外,也能让他们在业余时间赚一些零花钱,何乐而不为呢?”郭瀚远说,他会一如既往地用心去画,去感受这个城市散发的魅力,也会继续用短视频记录美好,留下美好,传播美好。(完)

来源:中国新闻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