摇滚在式微,吉他市场在衰退。
去年六月,《华盛顿邮报》曾发表一篇文章称:电吉他在缓慢而沉默地死亡。
每一家厂商都在说:我们需要吉他英雄。可偏偏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没有吉他英雄。
吉他发展到今天,厂商不懈的开发固然功不可没,但不得不承认的一点是,一直以来,促使吉他迈向繁荣的巅峰的,正是这批吉他英雄。
查克·贝里用他的鸭子步,迈开了摇滚的辉煌序幕,自此之后,有18岁即封神的Eric Clapton,有重新定义电吉他的音色、掀起一场摇滚革命的Jimi Hendrix,有缔造重金属和迷幻音乐的Jeff Beck,有Eddie Van Helen,有Slash,有Stevie Ray Vaughan,有Steve Vai……
查克·贝里
以Jimi Hendrix为例,在他把电吉他插入音箱之前,从没有人想到,电吉他原来可以这么玩。他用Fender Stratocaster弹奏出各种细腻的音调变化和微妙的颤音,让这把琴成为Fender的传世之作。
Jimi Hendrix
其他人或许没有Jimi Hendrix这样空前绝后的能量,但他们每一个人,几乎都能凭借一己之力,掀起一场吉他的风暴,让每一个他们经手的品牌型号,成为不可动摇的经典。
Les Paul设计的实心电吉他,遭受了Gibson十年的冷落,是Fender推出的市面上第一款实心电吉他,广受好评之后,Gibson才开始重新考虑与Les Paul的合作。
Les Paul
Les Paul成为Jimi Page、Slash等知名乐手的爱琴,是这些乐手的逐代使用,造就了LP在摇滚史上的不朽,谁又会去在意或追究,这把琴的诞生,本是为了爵士乐?
Slash
厂商生产乐器,音乐家定义声音。但吉他常有而英雄不常有,这个没有吉他英雄的时代,经典该交给谁来定义?没有音乐家的认可,厂商对自己产品的宣传,会不会被界定为吹嘘?
优秀的乐手使用优秀的吉他,吉他英雄则改造吉他。曾经的英雄们,你方唱罢我登场地,将吉他的表现艺术,开发得淋漓尽致,也带动了吉他产业,步步弥新。
查克·贝里那“哒哒哒”的琴声,是摇滚的经典音色;Eric Clapton即便只用几个简单的和弦,也能令众人羞愧汗颜;Jimi Hendrix人琴合一,一经出世便封神。
Eric Clapton
但或许正是英雄们的表现太过夺目,像是被提前透支了一样,往后的十多年,电吉他的发展几乎停滞,演奏吉他的技法,也无人能再作突破。
到达巅峰,必会回落。厂商们是该静静等待不世出的英雄,还是该埋头开发创新?没有了吉他英雄带货,又有谁来为这些创意买单?
吉他英雄们的存在,曾是树立在年轻人心中的一座标杆,他们嗑药,酗酒,玩弄女人,可他们是卓越的吉他手。他们在舞台上极具魅力的表演,振奋了一代年轻人抱起吉他,加入到追逐吉他之神的队伍之中,吉他文化也随之普及开来。
Jeff Beck
人们争相模仿大师的表演风格,优秀的吉他手互相影响,能够延续好几代。吉他对于他们来说,是一种精神,一种信仰,是缔造神话的媒介,有关吉他的一切,都是这样新奇,这样令人兴奋,仿佛手握吉他,就能实现一切不可能。
但在这个没有吉他英雄的年代,随着吉他英雄们一个接一个地逝去,吉他也走下神坛,飞入寻常百姓家。它不再带有“叛逆”、“疯狂”、“热血”的标签,变得稀松平常,触手可及。
人们与吉他的联结变弱了。人们对吉他,不再抱有强烈的兴趣,他们有更多的途径来玩音乐——有嘻哈,有电子,不需要双线圈,不需要六根弦。天才仍在,只不过天才表达自我之时,吉他不在。
新一代的年轻人没有吉他英雄,这些创造了摇滚辉煌历史的人物,对他们来说,只是一张张模糊的面孔,他们不会为了追逐这些模糊的面孔,就想要拥有一把吉他,那么吉他自身,该凭借什么吸引人们的兴趣?
烟花易冷,彩云易散。这个时代的一切都变得太快,人们的热情更是难以持久。也许这个时代,不是不出现英雄,而是我们自身,已不再需要英雄。
在这个大师纷纷陨落的年代,谁来引领新一代?
吉他英雄的出现,是希望。没有吉他英雄,是现实。
神话湮灭,传奇消亡。我们怀揣希望的同时,更应该直面现实。
对吉他产业来说,这前所未有的危机,会变成转变的契机吗?对即将成为,或已经成为吉他手的后来者来说,无英雄会比有英雄之时更自由,还是更茫然?
身处没有吉他英雄的时代的我们,未来该去往什么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