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武侯祠坐落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河南省南阳市城西卧龙岗上,初建于魏晋,盛于唐宋,有1800多年历史,是三国时期著名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十年躬耕隐居地和历代祭祀诸葛亮的地方,也是汉昭烈皇帝刘备“三顾茅庐”处,历史上著名的“三分天下”和“草庐对策”发源地。

南阳卧龙武侯祠官网(南阳武侯祠历史上著名的)(1)

南阳武侯祠,又名诸葛草庐,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躬耕于南阳”时留下的故址,当年刘皇叔三顾之处,也是历代人们瞻仰和祭把诸葛亮的地方

李白《南都行》:“谁识卧龙客,长吟愁鬓斑”,白居易《咏史》“鱼到南阳方得水,龙飞天汉便为霖”等诗句表明早在唐代时期南阳卧龙岗武侯祠已成为一处著名的人文景观和人们凭吊先贤和陶冶情操的地方,有不少文人墨客都曾来此游览祭祀,被后人誉为“天下第一岗”,先后有众多国家高层领导人慕名前来参观过,为豫西南历史名胜之首。

三顾祠 建成于清康熙年间。垂花门为单檐悬山式建筑,雕梁画栋,前后檐下倒垂花蕾。门额“三顾祠”匾为今人卢嘉锡所书,门柱悬挂“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对联。三顾祠院翠柏挺立,绿草如茵,庭院宏敞幽深。四周围墙嵌满碑刻,有“碑墙”之称。

据《明嘉靖南阳府志校注》和清康熙《龙岗志》记载,诸葛亮殒没五丈原后,其故将黄权曾率族人在南阳卧龙岗建庵祭祀,纪念武侯,时称“诸葛庵”;晋永兴年间,镇南将军刘弘“镇宛”讨伐张昌时“观亮故宅”并“立碣表闾”;唐代,南阳卧龙岗曾多次在文学作品中出现,李白《南都行》中云:“谁识卧龙客,长吟愁鬓斑”,刘禹锡《陋室铭》中赞美:“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白居易有“鱼到南阳方得水,龙飞天汉便为霖”的诗句,许浑《南阳道中》云:“荒草连天风动地,不知谁学武候耕”等,这些表明,卧龙岗在唐代已成为一处著名的文物胜迹和人们凭吊先贤和陶冶情操的地方,不少文人墨客都曾来此游览祭祀。

南阳卧龙武侯祠官网(南阳武侯祠历史上著名的)(2)

游武侯祠,观《出师表》,远相撰词,名将手书,既能见孔明之胸怀志略,又可赏岳飞之翰墨神工

宋金时期,南阳武侯祠屡遭兵燹。宋绍兴八年(1138年),岳飞“过南阳谒武侯祠”时,曾挥泪书写诸葛亮前后《出师表》,以“稍舒胸中抑郁尔”;元大德二年(1298年),南阳监郡马哈马主持修葺南阳卧龙岗武侯祠,割附近田地二百亩作为岁时香火之具。

南阳卧龙武侯祠官网(南阳武侯祠历史上著名的)(3)

元至大二年(1309年),河南平章政事何玮到南阳指示地方官加扩卧龙岗武侯祠。元延祐二年(1315年),元仁宗交中书平章政事与翰林集议,给南阳卧龙岗古建名胜命名为“武侯祠”;明嘉靖七年(1528年),明世宗“钦赐”南阳卧龙岗武侯祠庙额,颁祭文,明定春秋二祭日期和祭品,并敕令地方官按期致祭,后又于嘉靖十八年(1539年)三月八日,特谴驸马都尉邬景和来宛致祭。自此,南阳卧龙岗武侯祠地位随之倍增,祠貌规模亦更加壮观,并招致更多的封疆大吏、文人学士纷纷登堂膜拜,题咏赋赞,极大的丰富了南阳卧龙岗武侯祠的文化内涵。

南阳卧龙武侯祠官网(南阳武侯祠历史上著名的)(4)

三代遗才意为赞扬诸葛亮的才能和品德可与三代的贤人伊尹、吕尚、傅说等相比。背后还刻有“韬略宗师”四个大字,韬略原指中国古代兵书《六韬》和《三略》,后世用来指用兵的谋略,也是赞扬诸葛亮的文韬武略的

清代,南阳卧龙岗武侯祠屡有修葺,规模恢宏,现今卧龙岗武侯祠基本上保持了元明的布局风格,其木构建筑多为明清重建或增建。康熙五十年(1711年),知府罗景主持大修武侯祠,增建庙堂,新辟廊庑和台榭,积土为山,叠石成峰,并按照历代题咏和诸葛亮“躬耕”时的生活起居,依前人“龙岗全图”石刻复建了卧龙岗十景,并命人在祠间空隙地方密栽修竹,种植花卉,把卧龙岗武侯祠点缀得花团锦簇,幽雅媚人。此次修葺,对后世影响很大,并奠定了今日卧龙岗武侯祠的规模,乾隆时期出现了“漫道锦官祠宇好,龙岗今日更馨香”的景象。

1940年,现代著名书法家于右任先生曾为南阳武侯祠撰写楹联一副:“大文出师表,胜地卧龙岗”。史学泰斗郭沫若先生1959年给南阳题额“武侯祠”,又于1973年书匾“诸葛草庐”。

南阳卧龙武侯祠官网(南阳武侯祠历史上著名的)(5)

南阳卧龙武侯祠官网(南阳武侯祠历史上著名的)(6)

武侯祠字匾 武侯祠殿堂上的匾额楹联,高悬低挂,很多在书法上有相当深的造诣;笔体苍劲,洒脱俊逸,历来受到国内外书法爱好者的推崇。武侯祠的碑、联、匾集文学、书法、绘画于一体,是一座珍贵的艺术宝库

武侯祠坐西向东偏南,现存殿堂房舍267间,主要建筑由东而西排列在一条中轴线上,分前后两重,建筑布局严谨,疏密相宜,殿堂雄严,亭台壮观。祠前是宏伟雅致的“千古人龙”石牌坊,高9米,面阔13.5米,三门四柱楼式,通体布满雕饰,对称的锦纹、图案,错落有致,疏朗多姿。高耸门外,望柱冲天,在苍松翠柏映衬下,使武侯祠显得更加巍峨壮观。

南阳卧龙武侯祠官网(南阳武侯祠历史上著名的)(7)

宁远楼,是卧龙岗景区最高的建筑,建筑构件十分精美

从山门至大拜殿,左右两廊为前部,是人们祭祀诸葛亮的场所。后面的茅庐、古柏亭、野云庵、躬耕亭、伴月台、小虹桥、梁父岩、抱膝石、老龙洞、躬耕田,是根据诸葛亮“躬耕”时的生活起居而兴建的纪念性建筑(即卧龙十景)。最后是宁远楼,亦名清风楼。山门之外有“诸葛井”和“澹宁读书台”。祠左侧院有关张殿、三顾堂、谢圃亭;右侧院为道房院,原是道人居住的地方。台下有诸葛书院。祠西南隅有龙角塔。大拜殿是武侯祠前部的主体建筑,殿宇高大宏伟,为歇山式建筑,殿前悬挂匾联十余幅,两壁嵌有石刻,中塑武侯诸葛亮坐像,两侧为其子诸葛瞻、其孙诸葛尚立像,形象逼真。

南阳卧龙武侯祠官网(南阳武侯祠历史上著名的)(8)

宁远楼是武侯祠后部的主体建筑,也是祠内最高建筑物,为重檐庑殿式建筑,流角飞檐,气势轩昂;楼正中塑有武侯诸葛亮抱膝长吟像。“万古云霄”是大清嘉庆十四年(1809)九月南阳郡守(知府)孔传金所书,字体行楷,用笔苍劲,结构严谨。语出唐代杜甫咏怀古迹五首》之五:“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万古,指久远的历史时期。云霄,喻之高显的地位。其含义是诸葛亮在历史上始终有很高的评价和崇高的地位。

南阳卧龙武侯祠官网(南阳武侯祠历史上著名的)(9)

牌楼东西两侧各有两道辕门

南阳卧龙武侯祠官网(南阳武侯祠历史上著名的)(10)

金牛古道在此横穿而过

宁远,取“宁静以致远”之意。语出诸葛亮《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宁远,意为清净寡欲,高瞻远瞩。

南阳卧龙武侯祠官网(南阳武侯祠历史上著名的)(11)

南阳卧龙武侯祠官网(南阳武侯祠历史上著名的)(12)

武侯祠主体大院的戟门。上悬有“精忠粹德”匾额,左右两侧的对联为“孤忠遗恨千秋在,大树悲风日夜鸣”。及至背面,其匾额则上书“大器无方”四字,左右两侧同样有对联书道“两汉以来无双士,三代而后第一人”

《诫子书》是三国时期著名政治家诸葛亮54岁临终前写给8岁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成为后世历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它可以看作是诸葛亮对其一生的总结。

南阳卧龙武侯祠官网(南阳武侯祠历史上著名的)(13)

过戟门后即为拜殿,“大汉一人”的匾额高悬,与“天下第一流”异曲同工……其内还有“天下奇才”、“伯仲伊吕”“代仰清高”匾额,另还有各种碑文,足见人们对于丞相的评价之高,敬仰之深

武侯祠内碑石林立,蔚然成景,其内容纷繁丰富,记人记事歌咏题记均备,是记载南阳武侯祠历史沿革的重要资料。其中汉《张景造土牛碑》、《李梦初碑》、《赵到碑》等三通汉碑为世所罕见的珍品,其它的如岳飞书《出师表》碑等,或以书法取胜,或以文辞见长。武侯祠殿堂上的匾额楹联,高悬低挂,很多在书法上有相当深的造诣;笔体苍劲,洒脱俊逸,历来受到国内外书法爱好者的推崇。

南阳卧龙武侯祠官网(南阳武侯祠历史上著名的)(14)

武侯祠山门,为武侯祠正门,形式古朴端庄,正中券门额上石匾镌刻郭沫若先生所题“武侯祠”三个大字。山门内有明崇祯七年(1634)年南阳知府陈振豪重修山门时题“武侯祠”匾额。山门前一对石吼昂首雄歭须弥石座之上,气势不凡

古柏亭位于诸葛亮庐的东侧,坐东朝西,面阔三间,进深三间。正面左右两侧出廊,古砌围墙,飞檐翘角。亭的周围古柏林立,清代诗人杨铸有诗赞叹:“老柏参天几百寻,至今亭畔叶森森”。史料记载,古柏亭处原有柏树一棵,高接云天,龙态虬枝。是诸葛亮当年在卧龙岗居住时亲手种植。后来,人们就在这个地方建亭纪念他。柏树四季长青,岁寒而不凋。由物换星移,世事沧桑,它却依然苍翠,阅尽人间春色,历来为不少文人墨客所讴歌,诗仙李白有诗赞叹:“松柏本孤直,难为桃李颜”。诗圣杜甫也在《古柏行》中表达了赞美之情:“孔明庙前有老柏,柯如青铜根如石,双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

南阳卧龙武侯祠官网(南阳武侯祠历史上著名的)(15)

诸葛亮彩塑坐像

门额“古柏亭”三个字是清代咸丰四年南阳知府钮雷题写的,字体用笔古拙苍劲,入木三分。古柏亭匾额下方悬挂着两幅楹联,我们看到的这幅“老松阅世卧云壑,乔木于今似画图”,是末代皇帝溥仪的老师、内阁大学士陆润痒的墨宝,另一幅:“古木千章栖老鹤,使君三顾起卧龙”的名联,是民国六年吴佩孚将军的书法,这两幅对联都是借古柏表达了人们对诸葛亮的倾慕和颂扬。

南阳卧龙武侯祠官网(南阳武侯祠历史上著名的)(16)

巍峨的建筑飞檐

龙角塔建于清咸丰四年(1854年)秋,为南阳知府顾嘉蘅、南阳县知县钮氵雷所倡建。塔系六角形密檐式砖塔。

第一、二层用石条铺底,每层衔接处下放上收,叠涩密檐,层高1.5至0.7米不等;塔刹用青石雕制,高1.6米。塔的第二层每面正中凹嵌青石、汉白玉题字,除一、七层外,其余各层每面正中凹嵌浮雕画像砖。

南阳卧龙武侯祠官网(南阳武侯祠历史上著名的)(17)

南阳卧龙武侯祠官网(南阳武侯祠历史上著名的)(18)

岳飞书前后出师表碑亭 岳飞所书诸葛亮前后出师表,行草书,只有刻石,未见墨迹。成都的武候祠,南阳的武候祠及汤阴的岳庙和济南大明湖遐园都有此帖的刻石

在东北面塔门的上方镶嵌一青石塔名题额,高0.7米,宽0.4米,中镌刻“龙角塔”三字,上款题“咸丰四年秋月吉日”,落款“知南阳府顾嘉蘅、知南阳县钮氵雷建造,堪舆临晋杨豫怀选吉勘定。”题额为楷书,阴刻,竖行。邻塔名题额,自左而右,每一塔面镶嵌一0.7米见方的汉白玉,每方一个大字,分别为“奎、娄、联、斗、牛”,环绕塔身一周,字体为行楷,阴刻,深1厘米,剔底并饰钻花。于第一石“奎”字的右上方款书“咸丰四年”,第五石“牛”字的左下方署款“钮氵雷书”。顾嘉蘅书体遒婉俊逸,钮氵雷书法苍劲洒脱;两者结合起来给人以法度谨严、气势磅礴的视觉效果

南阳卧龙武侯祠官网(南阳武侯祠历史上著名的)(19)

古柏亭

大拜殿是有大殿林和拜殿两部分组成的。这是武侯祠的主体建筑,也是历朝历代官吏百姓举行盛大祭拜活动的场所。在大殿内的卷棚下,还挂有一副名联,被称为中原第一联。上联“心在朝廷,原无论先主后主”;下联“名高天下,何必辨襄阳南阳”。这副楹联是清代同治年间,南阳知府顾嘉蘅为平息当时南阳襄阳诸葛亮躬耕地之争而撰写的。

南阳卧龙武侯祠官网(南阳武侯祠历史上著名的)(20)

诸葛草庐。匾额为郭沫若题写。南阳诸葛庐初建于魏晋,盛于唐宋,有1800多年历史。是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 躬耕隐居地,汉昭烈皇帝(刘备)三顾茅庐处,"三分天下"的策源地。也是诸葛亮"躬耕南阳"的故址和历代祭祀诸葛亮的地方。刘禹锡有《陋室铭》曰:"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李白《南都行》:"谁识卧龙客,长吟愁鬓斑"。

大殿下在“南襄”联旁边还有一联“心在人民原无论大事小事;利归天下何必争多得少得”。这副楹联是1958年9月,时任共青团中央第一书记的胡耀邦同志,第一次来到南阳视察武侯祠时,看到了清代知府顾嘉衡撰写的楹联后根据“南襄”联的平仄和对仗即兴妙改此联,寄语广大青年和干部象诸葛亮那样为国家和人民的利益鞠躬尽瘁多做贡献。

南阳卧龙武侯祠官网(南阳武侯祠历史上著名的)(21)

野云庵 在草庐右侧东部。传为诸葛亮会客之所。原系草屋三间,清康熙五十一年(1712)改建为砖石结构,呈长力体,进深三间,阔6.4米。正面壁饰“松鹤延年”、“六合同春”图案,树木、花卉、鸟兽皆以砖雕。门额“野云庵”及两侧楹联亦系青砖雕成,是一座独特的综合性雕刻艺术建筑物

“卧龙书院”是我国封建社会教育制度的缩影,始建于元至大年间(1309年)历时三年落成,是当时全国四大书院之一。书院兴建初期由“房舍”和“学田”两部分组成。“房舍”主要是讲学和举行祭祀的场所,共有46间。元代祭祀先贤是书院活动的主要内容,卧龙书院当时是祭祀诸葛亮的。由于诸葛亮“诫子书”中“非学无以广才,非静无以成学”的遗训,因此卧龙书院的讲堂取名“静成之堂”、“明志之斋”、“广才之斋”。卧龙书院一直是元、明、清南阳最高学府之一,并为我国封建社会培养了大批人才。虽然它已失去了昔日的作用,但它仍是卧龙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南阳卧龙武侯祠官网(南阳武侯祠历史上著名的)(22)

卧龙潭传说是诸葛亮洗澡游泳的所在

在南阳武侯祠大殿北的碑廊里,陈列有南宋抗金名将岳飞手书诸葛亮的前后《出师表》碑刻,二表由二十一通石碑组成,每通碑高110厘米,宽58厘米,计一千三百余字。其笔体为行草,苍劲有力,龙飞凤舞,且刻工精,十分壮观,每当游人至此,都要驻足细观、赞叹不已。

南阳卧龙武侯祠官网(南阳武侯祠历史上著名的)(23)

大拜殿 大殿门额挂道光三年(1823年)南阳知府廖文锦书“隐居求志”匾及乾隆二年(1737年)陈仲荣书“儒者气象”匾。此外,“莘野高风”、“遗风伊吕”、“勋侔伊吕”。“第一良才”、“舜业尹功”、“惠我无疆”等匾额均以凝练的语言概括了诸葛亮的生平功德

“千古人龙”石牌坊,立柱冲天,华美壮观,坊高9米,面阔13.5米,为三间四柱楼式。坊额浮雕“丹凤朝阳”、“麒麟送宝”等祥云瑞兽图极具生动。左右横额上雕饰的是诸葛亮生平故事“躬耕南阳”、“舌战群儒”等栩栩如生。这座石牌坊最初建于明代,清道光壬辰年(1832年),南阳知县萧其芬重修。1943年5月牌坊被雷电击倒,1957年原南阳县人民政府重新复原了这座石牌坊,可惜在六十年代再次被毁。1992年美籍华人赵连仁先生,怀着对诸葛亮的崇敬之情,捐资十五万人民币复建了我们今天看到的“千古人龙”石牌坊。

南阳卧龙武侯祠官网(南阳武侯祠历史上著名的)(24)

南阳卧龙武侯祠官网(南阳武侯祠历史上著名的)(25)

南阳卧龙武侯祠官网(南阳武侯祠历史上著名的)(26)

南阳卧龙武侯祠官网(南阳武侯祠历史上著名的)(27)

南阳卧龙武侯祠官网(南阳武侯祠历史上著名的)(28)

南阳卧龙武侯祠官网(南阳武侯祠历史上著名的)(29)

南阳卧龙武侯祠官网(南阳武侯祠历史上著名的)(30)

南阳卧龙武侯祠官网(南阳武侯祠历史上著名的)(31)

南阳卧龙武侯祠官网(南阳武侯祠历史上著名的)(32)

南阳卧龙武侯祠官网(南阳武侯祠历史上著名的)(33)

南阳卧龙武侯祠官网(南阳武侯祠历史上著名的)(34)

南阳卧龙武侯祠官网(南阳武侯祠历史上著名的)(35)

南阳卧龙武侯祠官网(南阳武侯祠历史上著名的)(36)

南阳卧龙武侯祠官网(南阳武侯祠历史上著名的)(37)

南阳卧龙武侯祠官网(南阳武侯祠历史上著名的)(38)

南阳卧龙武侯祠官网(南阳武侯祠历史上著名的)(39)

南阳卧龙武侯祠官网(南阳武侯祠历史上著名的)(40)

南阳卧龙武侯祠官网(南阳武侯祠历史上著名的)(41)

南阳卧龙武侯祠官网(南阳武侯祠历史上著名的)(42)

南阳卧龙武侯祠官网(南阳武侯祠历史上著名的)(43)

南阳卧龙武侯祠官网(南阳武侯祠历史上著名的)(44)

南阳卧龙武侯祠官网(南阳武侯祠历史上著名的)(45)

南阳卧龙武侯祠官网(南阳武侯祠历史上著名的)(46)

南阳卧龙武侯祠官网(南阳武侯祠历史上著名的)(47)

南阳卧龙武侯祠官网(南阳武侯祠历史上著名的)(48)

南阳卧龙武侯祠官网(南阳武侯祠历史上著名的)(49)

南阳卧龙武侯祠官网(南阳武侯祠历史上著名的)(50)

南阳卧龙武侯祠官网(南阳武侯祠历史上著名的)(51)

南阳卧龙武侯祠官网(南阳武侯祠历史上著名的)(52)

南阳卧龙武侯祠官网(南阳武侯祠历史上著名的)(53)

南阳卧龙武侯祠官网(南阳武侯祠历史上著名的)(54)

南阳卧龙武侯祠官网(南阳武侯祠历史上著名的)(55)

南阳卧龙武侯祠官网(南阳武侯祠历史上著名的)(56)

南阳卧龙武侯祠官网(南阳武侯祠历史上著名的)(57)

南阳卧龙武侯祠官网(南阳武侯祠历史上著名的)(58)

南阳卧龙武侯祠官网(南阳武侯祠历史上著名的)(59)

南阳卧龙武侯祠官网(南阳武侯祠历史上著名的)(60)

南阳卧龙武侯祠官网(南阳武侯祠历史上著名的)(61)

南阳卧龙武侯祠官网(南阳武侯祠历史上著名的)(62)

南阳卧龙武侯祠官网(南阳武侯祠历史上著名的)(63)

南阳卧龙武侯祠官网(南阳武侯祠历史上著名的)(64)

南阳卧龙武侯祠官网(南阳武侯祠历史上著名的)(65)

南阳卧龙武侯祠官网(南阳武侯祠历史上著名的)(66)

南阳卧龙武侯祠官网(南阳武侯祠历史上著名的)(67)

南阳卧龙武侯祠官网(南阳武侯祠历史上著名的)(68)

南阳卧龙武侯祠官网(南阳武侯祠历史上著名的)(69)

南阳卧龙武侯祠官网(南阳武侯祠历史上著名的)(70)

南阳卧龙武侯祠官网(南阳武侯祠历史上著名的)(71)

南阳卧龙武侯祠官网(南阳武侯祠历史上著名的)(72)

南阳卧龙武侯祠官网(南阳武侯祠历史上著名的)(73)

南阳卧龙武侯祠官网(南阳武侯祠历史上著名的)(74)

南阳卧龙武侯祠官网(南阳武侯祠历史上著名的)(75)

南阳卧龙武侯祠官网(南阳武侯祠历史上著名的)(76)

南阳卧龙武侯祠官网(南阳武侯祠历史上著名的)(77)

南阳卧龙武侯祠官网(南阳武侯祠历史上著名的)(78)

南阳卧龙武侯祠官网(南阳武侯祠历史上著名的)(79)

南阳卧龙武侯祠官网(南阳武侯祠历史上著名的)(80)

南阳卧龙武侯祠官网(南阳武侯祠历史上著名的)(81)

南阳卧龙武侯祠官网(南阳武侯祠历史上著名的)(82)

南阳卧龙武侯祠官网(南阳武侯祠历史上著名的)(83)

南阳卧龙武侯祠官网(南阳武侯祠历史上著名的)(84)

南阳卧龙武侯祠官网(南阳武侯祠历史上著名的)(85)

南阳卧龙武侯祠官网(南阳武侯祠历史上著名的)(86)

南阳卧龙武侯祠官网(南阳武侯祠历史上著名的)(87)

南阳卧龙武侯祠官网(南阳武侯祠历史上著名的)(88)

南阳卧龙武侯祠官网(南阳武侯祠历史上著名的)(89)

南阳卧龙武侯祠官网(南阳武侯祠历史上著名的)(90)

南阳卧龙武侯祠官网(南阳武侯祠历史上著名的)(91)

南阳卧龙武侯祠官网(南阳武侯祠历史上著名的)(92)

南阳卧龙武侯祠官网(南阳武侯祠历史上著名的)(93)

南阳卧龙武侯祠官网(南阳武侯祠历史上著名的)(94)

南阳卧龙武侯祠官网(南阳武侯祠历史上著名的)(95)

南阳卧龙武侯祠官网(南阳武侯祠历史上著名的)(96)

南阳卧龙武侯祠官网(南阳武侯祠历史上著名的)(97)

南阳卧龙武侯祠官网(南阳武侯祠历史上著名的)(98)

南阳卧龙武侯祠官网(南阳武侯祠历史上著名的)(99)

南阳卧龙武侯祠官网(南阳武侯祠历史上著名的)(100)

南阳卧龙武侯祠官网(南阳武侯祠历史上著名的)(101)

南阳卧龙武侯祠官网(南阳武侯祠历史上著名的)(102)

南阳卧龙武侯祠官网(南阳武侯祠历史上著名的)(103)

南阳卧龙武侯祠官网(南阳武侯祠历史上著名的)(1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