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一座让世界读了2500年的东方水城。

她就像一本百科全书,随时刷新我们对她的认知,或许你觉得你已经走遍了苏州,熟的不能再熟了。

但这些关于苏州的冷知识,你可能还不知道!

一分钟教你看懂苏州(44个关于苏州的冷知识)(1)

01、全国唯一一座原址不曾变迁的城市

苏州建城2500年以上,是中国首批24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吴文化的发祥地。

和西安等有名的古城一样,苏州古城也经历过不少浩劫,吴越相争、清军围城、太平天国等等。

但不同的是,苏州古城依然在那里,虎丘园林寒山寺还在原来的地方,默默承载着岁月与文明,所以苏州是全国唯一一座在原址上不曾变迁的城市。

一分钟教你看懂苏州(44个关于苏州的冷知识)(2)

02、苏州古城和京都古城太像了

千年京都,三千年姑苏城。

从地图上看,苏州古城和京都都是经典的“棋盘式”,格局整齐,街道纵横,对称相交,苏州有护城河,京都有“y”字型的鸭川。

而且苏州古城区和京都为了做好保护进行了限高,所以苏州古城区除了北寺塔看不到高楼大厦,京都更是不见高建筑。

一分钟教你看懂苏州(44个关于苏州的冷知识)(3)

03、苏州的GDP从古时候开始就数一数二

苏州古代时就很富庶。

明朝的GDP占到全世界的二分之一,而苏州占到整个明朝GDP的四分之一。

想想看,苏州才多大:8848.42平方公里,中国可是960万平方公里,苏州在古代就这么牛,不自豪都不行了。

一分钟教你看懂苏州(44个关于苏州的冷知识)(4)

04、苏州原本并不叫苏州

自古以来,苏州有过很多别称,平江府、姑胥、东吴、长洲、吴郡、吴中、吴门、姑苏、金阊等等都曾是苏州的名字。

一分钟教你看懂苏州(44个关于苏州的冷知识)(5)

05、苏州为什么叫姑苏?

姑苏由山得名。

在吴中区木渎镇尧峰山西北方向有一座山,唐朝《吴地记》称为姑苏山,北宋《吴郡图经续记》称为姑苏山、姑胥、姑余,又名胥台山。

“胥”是大禹治水的功臣,被封在当时的吴地,所封的地方称为“故胥”,后来人转音成了“姑苏”。

唐朝的《元和郡县图志》明确记载,“苏州因姑苏山得名,山在州西四十里。”

不过也有另一种说法,《苏州杂志》记载上古大禹在太湖地区治水时,有一得力助手,名为“胥”,因辅佐大禹治水有功,在水退后被封于此地。

因此从那以后这一地区就称为“姑胥”(“姑”为当地土语语气助词,无实际意义)。

而在古代吴、楚“胥”“苏”同音,所以慢慢就写作“姑苏”了。

一分钟教你看懂苏州(44个关于苏州的冷知识)(6)

06、苏州历史最悠久的中学是苏州中学

苏州中学的历史可以追溯至公元1035年的北宋时期,当时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在现苏州中学校址上创办了“苏州府学”。

“苏州府学”一路走过清朝、民国、抗战,改革开放之后,最终正名为现在的苏州中学。

创立“苏州府学”至今,已经近千年了,校址从未发生变迁,校史悠久居苏州之冠。

一分钟教你看懂苏州(44个关于苏州的冷知识)(7)

@江苏省苏州中学

07、红楼梦大观园的原型是苏州十中

苏州十中以前是苏州织造署(苏州织造官阶正四品),校内的“瑞云峰”价值上千万。

当年康熙六下江南,将织造署西花园作为行宫,祖孙俩在苏州均驻跸西花园。

织造使曹寅(曹雪芹祖父)之母曾为康熙帝乳母,曹寅幼年也曾入宫陪康熙读书。

苏州织造署西花园长期作为行宫,实际上已经是皇家园林了。

《红楼梦》中的大观园,有一些原型就是来自织造署。

一分钟教你看懂苏州(44个关于苏州的冷知识)(8)

@江苏省苏州第十中学

08、城隍庙其实是周瑜的家

苏州的城隍庙大家都知道,就在景德路,观前街的附近,但是有多少人知道,城隍庙在以前其实是周瑜的府邸。

一分钟教你看懂苏州(44个关于苏州的冷知识)(9)

@苏州城隍庙

09、苏州为何粉墙黛瓦?

苏州给人的印象大多是粉墙黛瓦的江南水乡。

苏州的粉墙来源于老建筑会在外墙上刷“白粉”,这种粉主要成分是碳酸盐,南方雨水多,这些白粉可以防潮。

于是就成为了我们现在看到的黑瓦白墙、粉墙黛瓦的样子了。

苏州如今还有专门的墙改办,负责维护老城区白墙黑瓦的风貌。

一分钟教你看懂苏州(44个关于苏州的冷知识)(10)

10、同德里是谁建的?

同德里、同益里位于五卅路北口,街巷两侧有上个世纪二十年代的民国西式洋房19栋,由30个石库门组成,居住着127户居民。

上世纪三十年代,上海大亨杜月笙出资兴建了同德里。

现在的同德里,是苏州少有的民国风建筑群。

一分钟教你看懂苏州(44个关于苏州的冷知识)(11)

11、苏州最窄的巷子只有70多厘米宽

苏州最窄的巷子叫“韭菜弄”。

宽只有70多厘米,够一个人走,有人说:“晚饭少吃点,肚子撑圆了就回不去了哟。

”这条巷东起河西巷,西至西大营门,在桃花坞大街附近。

历史记载表明,韭菜弄名副其实,此地以前确实是种植韭菜的~

一分钟教你看懂苏州(44个关于苏州的冷知识)(12)

12、苏州最小的园林只有140㎡

苏州最小的园林叫残粒园,只有140㎡。这是一处建于清末的古典园林建筑。

在苏州市内装驾桥巷,位于住宅之东,原为清末扬州盐商姚氏的宅第,后为画家吴待秋及其子所有。

面积仅140多平方米。规模虽小,但筑有假山、石洞和一泓池水。

由住宅经圆洞门“锦窠”入园,迎面有湖石峰为屏障。

一分钟教你看懂苏州(44个关于苏州的冷知识)(13)

13、苏州最短的拱形桥三步就能走完

网师园里的“引静桥”是苏州最短的拱形桥,同时也是中国园林里最短最小的拱形桥,桥长2.4米,桥面宽1米,桥栏高0.2米,桥孔高1.7米,三步而逾,因此也称之为“三步桥”。

一分钟教你看懂苏州(44个关于苏州的冷知识)(14)

14、古城区最大的城市内湖是翠园湖

位于姑苏区双塔街道翠园新村的翠园湖,是苏州中心城区内除护城河外最大的一片水域,也是古城区最大的城市内湖,总面积相当于4.6个标准足球场那么大。

之前的翠园湖环境很糟糕,去年双塔街道进行了翠园湖整体环境提升改造,今年年初竣工,终于迎来了风景宜人的翠园湖。

一分钟教你看懂苏州(44个关于苏州的冷知识)(15)

15、苏州最长的公交路线是69路

69路往返于苏州火车站南广场站和金庭石公山站,行程58.7公里,停靠站点有75站。

在全省最长公交线路中排名第四,现更名快线11号,途径太湖的时候一路都是令人感叹的美景~

一分钟教你看懂苏州(44个关于苏州的冷知识)(16)

16、苏州最高楼是中南中心还是九龙仓?

目前苏州在建和已建中高度超过150米的高楼数量77个,其中苏州中南中心以729米的高度成为全国最高,在世界在建和已建高楼中排名第二。

这座高楼的效果图像一支削好的铅笔,细细长长直冲天际,可惜这个项目目前已停工,不知最后是否会落成。

一分钟教你看懂苏州(44个关于苏州的冷知识)(17)

目前已建好的苏州最高楼是九龙仓苏州国际金融中心,因为形似口红被称为“口红楼”,一共92层,高达450米。

和南京紫峰大厦同为江苏第一高楼,目前正在内部装修,相信不久就能和大家正式见面了。

一分钟教你看懂苏州(44个关于苏州的冷知识)(18)

17、圆融天幕是世界上最长的天幕

前几年,时代广场圆融天幕街是大家最爱逛的地方之一,孩子们总是八点准时去看那世界上最长的天幕,就连大火的偶像剧也会来这里取景。

这块位于园区圆融时代广场中部的LED天幕,全长约500米,宽32米,高约21米。

是目前世界上长度最长、显示面积最大、造型最新颖、独特、结构最复杂的先进高新媒体之一。

一分钟教你看懂苏州(44个关于苏州的冷知识)(19)

18、太湖那么大却不深

太湖水域辽阔,水面面积2338平方公里,从《地理知识》杂志提供的资料中获悉:

根据测量表明,太湖的湖底十分平坦,平均坡度仅0°0′19.66〃,湖底72.3%处于水深1.5~2.5m,同时太湖也是中国五大淡水湖中的一个。

一分钟教你看懂苏州(44个关于苏州的冷知识)(20)

19、苏州地下竟然有8层

第一层地面车库,第二层地下排水通道,第三层地下车库,第四层地下井,第五层地下商圈,第六层防空洞,第七层地铁,第八层墓葬。

一分钟教你看懂苏州(44个关于苏州的冷知识)(21)

20、苏州博物馆的设计师还设计了卢浮宫玻璃金字塔

苏州人都知道,精美的苏州博物馆是由苏州贝氏家族的贝聿铭设计的。

但是,他还为世界闻名的卢浮宫改造设计建筑了玻璃金字塔,再创了一个奇迹!

可惜的是去年5月贝老病逝,成为了“现代建筑的最后大师”。

一分钟教你看懂苏州(44个关于苏州的冷知识)(22)

21、唐伯虎点秋香的故事并不真实

历史上既有唐伯虎也有秋香,两人都是名人,却没有任何交集!

据地方史志记载:秋香比唐伯虎足足大了95岁,他俩本就不是同一年代的人,只因两人的墓地相距较近,后来的文人墨客便构思出这个脍炙人口的才子佳人故事,流传至今。

一分钟教你看懂苏州(44个关于苏州的冷知识)(23)

影视剧中,唐伯虎一副风流才子的形象,实际上唐伯虎一生命运多舛。

在考中解元之后赴京赶考,却因遇人不淑而被卷进了作弊案,这在重文风的姑苏城是一件十分严重的事情。

但是在世人的鄙弃中,他挺过来了,还形成了“吴门画派”,流传百世。

一分钟教你看懂苏州(44个关于苏州的冷知识)(24)

@唐寅园官微

22、苏州还有一种特产:状元

科举盛行1300年,现在可考证到的状元有600名,苏州出了60名。

科举涌现出了十万进士,苏州独占三千,还有江南四大才子也是苏州人哦。

一分钟教你看懂苏州(44个关于苏州的冷知识)(25)

23、苏帮菜真的甜吗?

都说苏帮菜甜,那甜的印象怎么得来的呢?据说这是源于大烟馆,刚吸完大烟的人喜欢吃一口甜食。

虽然如今大烟馆早已消失不见,但苏州菜偏甜的印象却流传了下来。

一分钟教你看懂苏州(44个关于苏州的冷知识)(26)

24、碧螺春怎么就“吓煞人”了呢?

作为苏州名茶之一的碧螺春,曾被康熙皇帝亲自命名,这在中国茶叶中难再找出第二例。

它原产于洞庭东山碧螺峰石壁间,农民们每年背箩筐上山采摘。

有一年茶树长的十分好,箩筐都装不下茶叶了,农民们便将茶叶放至围裙中,谁知茶叶被体温温过后竟散发出奇香,人们禁不住大呼“吓煞人香”。

一分钟教你看懂苏州(44个关于苏州的冷知识)(27)

25、苏州面条其实产自重庆

苏州人超爱吃面,无论是面馆还是面里的浇头都超级多。

但你知道苏州的面产自重庆吗?老百姓在面馆里吃的面。

以及在市场上买到的生面,80%以上都是重庆云阳加工生产的。

在众多规格的面条中,苏州人吃得最多的是直径为1.25毫米的圆面条。

一分钟教你看懂苏州(44个关于苏州的冷知识)(28)

26、阳澄湖八鲜来源于八仙

传说八仙过海之前,先在阳澄湖逗留了数日,

阳澄湖的父老乡亲对张果老、曹国舅、铁拐李、吕洞宾、韩湘子、蓝采和、何仙姑、汉钟离热情招待,八仙十分感动,

于是就商议,每人给阳澄湖留下一样水产,结果,真就“各显神通”,变出了八样水鲜,个个鲜美无比:

大闸蟹、清水虾、甲鱼、鳜鱼、白鱼、鳗鱼,莲藕、菱角(也有大同小异的其他八鲜之说,但八鲜之说却是肯定的)。

百姓们将其冠以“八鲜”称号。

一分钟教你看懂苏州(44个关于苏州的冷知识)(29)

27、太湖的第一条大鱼要献给禹王

位于太湖中的平台山大禹庙是太湖渔民们不可磨灭的信仰,禹王庙每年有正月、清明和冬季三期大香信。

其中以清明祭禹最为盛重,香期为七天,前三天祭祀,后四天娱神。

而冬季献鱼头的本意是祈祷禹王保佑渔汛丰收,因而冬捕开始后,要将第一条捕捉到的大鱼献给禹王。

一分钟教你看懂苏州(44个关于苏州的冷知识)(30)

28、一到春夏,五卅路的梧桐树下美的像漫画

春夏的时候,五卅路的法国梧桐便开始了ta的浪漫之旅,阳光从梧桐树叶的缝隙中透下,树影斑驳,星星点点,凉快又有调调,仿佛走进了一幅日系的漫画里,多久都不觉得累~

29、苏州人一般不在夏季办婚宴

据说是跟“热昏”的发音有关。所以,各大酒店基本上都会在夏季推出婚宴优惠,价格会更加亲民。

一分钟教你看懂苏州(44个关于苏州的冷知识)(31)

30、虎丘上到底有没有老虎?

虎丘位于苏州城西北郊,距城区中心五公里,景色秀美,享有“吴中第一名胜”的美誉。

一种传说是虎丘山上真有老虎。

相传春秋时吴王夫差葬其父于此,葬后三日有白虎踞其上,故名。

还有种说法是虎丘最早名为“海涌山”。

早期苏州是汪洋大海中的一方,经过日积月累的海陆变迁,大海中被冲击的泥沙慢慢积累,凝固成小山丘,于是得此名。

而后,老百姓认为这小丘形似老虎,故亲切地称其为“虎丘山”。

一分钟教你看懂苏州(44个关于苏州的冷知识)(32)

31、七里山塘真的有7只狸猫

七里山塘也被称作“七狸山塘”。因为这里真的有七只狸猫!

“七里”指的是山塘街的长度,3600米,约七里。

“七狸”则是说山塘街的七只石狸猫。

这七只狸猫分别是:山塘桥畔美仁狸、通贵桥畔通贵狸、星桥畔的文星狸、彩云桥畔彩云狸、普济桥畔的白公狸、望山桥畔的海涌狸、西山庙桥畔的分水狸。

去玩的时候不妨找一下。

一分钟教你看懂苏州(44个关于苏州的冷知识)(33)

32、木渎因“堵”而出名

相传春秋末年,吴越纷争,越国战败,越王勾践施用“美人计”,献美女西施于吴王。

吴王夫差专宠西施,特地为她在秀逸的灵岩山顶建造馆娃宫。

又在紫石山增筑姑苏台,“三年聚材,五年乃成”,源源而来的木材堵塞了山下的河流港渎。

“木塞于渎”,木渎之名便由此而来。

一分钟教你看懂苏州(44个关于苏州的冷知识)(34)

33、乐桥曾经是刑场

地铁一号线有一站叫乐桥,那里原来叫做戮桥,是杀头的地方。

后人觉得戮不吉祥,吴语戮乐不分,于是改称为“乐桥”了。

一分钟教你看懂苏州(44个关于苏州的冷知识)(35)

34、太监弄真的曾住过太监

苏州观前街有条太监弄,那里因以前住过太监而得名。

明朝年间,朝廷一般委派太监到苏州来监督织造局,而太监们就长期住在今天的太监弄附近,久而久之就得名了。

其实在古代,一个地方有大量太监居住是件很不一般的事情,除了古都的皇宫。

而苏州则因为丝绸业的发达,招来了一大群的太监,这正好印证了苏州当年的繁华。

一分钟教你看懂苏州(44个关于苏州的冷知识)(36)

35、玄妙观前的无字碑上其实曾有文字

观前街玄妙观的无字碑上原刻有方孝孺所写的一篇碑文。

后因方孝孺得罪明成祖朱棣,被处以“株连十族”的空前极刑,连碑文也一并被铲除了。

一分钟教你看懂苏州(44个关于苏州的冷知识)(37)

36、锦帆路得名于吴王夫差

现在的大公园那一片地方,古时是姑苏城的子城,边上的锦帆路以前是一条子城的护城河,因当年吴王夫差乘着挂有锦帆的游船在河上游览风景而得名。

37、临顿路的名字和张士诚有关

临顿路因当年张士诚临时停顿兵马得名。

据记载,张士诚亲征东夷时,曾在此临时停顿憩息,宴赏军士。

后在此置馆建桥均以临顿命名。路亦以此得名。

一分钟教你看懂苏州(44个关于苏州的冷知识)(38)

38、苏州也有座黄山

苏州的“黄山”是三座山峰的总称,位于现在高新区横塘街道的西侧,南边就是胥江。

但它没有安徽黄山的雄伟,主峰海拔也只有97米。

因为误传,现在人们都把这座山叫作“横山”。

一分钟教你看懂苏州(44个关于苏州的冷知识)(39)

39、郑板桥、施耐庵其实都是苏州人

明朝洪武年间,苏州有过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

主要是阊门一带的人口被朝廷强制迁往苏北一带,因此有很多人寻根阊门。

包括当年的郑板桥,施耐庵都是祖籍苏州。

一分钟教你看懂苏州(44个关于苏州的冷知识)(40)

40、胥门和伍子胥的关系

苏州胥门得名于伍子胥。

当年伍子胥率领人员,不辞辛劳,筑成大城和内城。

虽经2500多年漫长历史的演变,但时至今日,姑苏城池仍保持了伍子胥主张的“必立城廓”的风貌。

苏州人不忘这位神勇智慧的伟人,便把与他有着深刻关系的此座城门叫做胥门。

一分钟教你看懂苏州(44个关于苏州的冷知识)(41)

也有这样的传说,说是当年吴王夫差信任奸臣,不听伍子胥的劝谏,逼伍子胥自尽。

伍子胥死后的头颅被挂在城门上示众,于是这座城门就被叫做胥门。

一分钟教你看懂苏州(44个关于苏州的冷知识)(42)

41、苏州盘门的由来

苏州盘门原名“蟠门”,因原门上刻有蟠龙得名。

后因盘门“水路相伴,沿回屈曲”改叫盘门,素有“北看长城之雄,南看盘门之秀”的美名。

一分钟教你看懂苏州(44个关于苏州的冷知识)(43)

42、退思园的由来

清朝有一位名为任兰生的官员,一生清廉。

但是被不知情人士污蔑搜刮民膏民脂,被罢职后于是请人建造退思林园。

“退思”源自《左传》中的“进思尽忠,退思补过,社稷之卫也”。

很多人将“退思”理解为退位后要反思自己的过失,但这不符合当时的儒家思想。

任兰生本意为:即使人退位了,也要考虑如何补君主的过失。

一分钟教你看懂苏州(44个关于苏州的冷知识)(44)

43、相门原本是干将莫邪铸剑的地方

相门原名是“匠门”,干将莫邪铸剑之地。

大概是因为吴音“匠”“相”不分,逐渐就演变成“相门”。

一分钟教你看懂苏州(44个关于苏州的冷知识)(45)

44、同里古镇原本叫富土?

苏州有这样一句话,“木渎一个镇,不及同里一个梢”,由此可见同里的富庶程度。

同里本名为“富土”,唐初,因其名太侈,改为“铜里”。

宋代,又将旧名“富土”两字相叠,上去点,中横断,拆字为“同里”,沿用至今。

一分钟教你看懂苏州(44个关于苏州的冷知识)(46)

看完这些关于苏州的冷知识,是不是对苏州的了解又多了一层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