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努力中的文姑娘
图/网络
谈及此时此刻的梦想,莫过于有朝一日可以实现日更,然而现实总是啪啪啪打脸,最近因为粲哥得了幼儿急疹,我连周更的基本要求都达不到了。
我不想以“没有时间”的借口掩盖自己懒惰的本性,归根结底还是因为自己做出的取舍,当然是孩子的健康成长是第一位的。毕竟我全职的目的是为了全身心陪伴孩子,而不是在带孩子或者写作的过程中,全都焦虑重重。
沉着冷静秒变惊慌失措因为前阵子疫情形势严峻,粲哥原本一周岁应该打的疫苗一直拖来拖去,我纠结了良久,终于在某个下午决定带粲哥去社区扎针。
在准备前去医院的路上,我跟婆婆因为给粲哥戴口罩发生了争执,任凭我如何解释外出时,必须给孩子戴口罩。最后婆婆依然坚定地认为,大热天戴口罩这个选择不够明智,她认为这会捂坏她的宝贝孙子。
曾经知乎上有个热门的帖子说,劝父母外出佩戴口罩是历史性难题,我的亲身经历告诉我,知友所言果然不虚。在婆婆的坚持和粲哥的拒绝下,我无奈选择了妥协,只好盼望着打疫苗可以速战速决。
以前都是婆婆抱着孩子打针,可是这次粲哥说什么也不找奶奶了。我第一次抱着粲哥打针,真是害怕极了,因为我从小就特别害怕扎针。我一点也不敢看尖锐的针头,戳进他小小嫩嫩的胳膊的情景,还没来得及想好怎么按住他,就听到他一边大声喊“妈妈,妈妈”,一边撕心裂肺地大哭。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粲哥没戴口罩,还是母亲特有的某种预感,我总感觉心里极其不踏实,有种莫名的焦虑感。果不其然,哭累了的粲哥回家睡了一觉后,开始发烧了。
我对十三价肺炎疫苗的不良反应早有耳闻,加上粲哥6个月大时,回老家时发过一次烧,何况一开始是低烧,我总体来说还是比较淡定的。
吃了退烧药后,小盆友又恢复了往日的活力。直到第二天下午先生下班回家后,我们才发现不对头。一摸正在学走路的粲哥,额头滚烫滚烫的,额温枪一测竟然39.6度。我们一度认为额温枪不准确,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按住他,用水银温度计测了一遍,竟然高达39.8度。
此时已是晚上九点,我十分犹豫要不要去医院,在这个特殊时期,高烧去医院会不会就得做核酸检测或者就地隔离。
我高度怀疑他的反复高烧,是因为幼儿急疹,而不是疫苗的不良反应,因为单纯疫苗反应不会高烧至近40度。最终我们没有去医院,看着吃了退烧药的粲哥状态好了不少,心想就算是查血常规也得发烧24小时后,等到第二天早晨去医院也来得及。
有些事情总是会出人意料,9点钟吃的退烧药,不到12点粲哥又开始高烧,因为至少需要间隔4个小时,我们开始各种物理降温,基本无效。1点钟再次服用美林,2个小时里频繁测温度,发现粲哥体温有增无减。
我们俩开始无比慌张,都说幼儿急疹是高烧不假,可是吃药也不退烧是咋回事,于是我们开始怀疑是否因为退烧药已经过期了,又开始讨论是不是药量太低。耗同学实在待不下去了,坚持要求带粲哥去医院检查,鉴于外面下雨温度又低,我提议他先去医院挂个急诊咨询下医生再说。
先生匆忙回来后带了一瓶泰诺林,粲哥吃了后竟然退烧了。焦虑异常的我,总算暂时松了一口气。
淡定小伙扎针哇哇大哭第二天一大早,给粲哥喂完饭后,我跟婆婆带粲哥来到了医院,幸亏我家离儿童医院比较近,要不然光是坐车也得折腾半天。粲哥不是很有精神,他一向不怎么粘人,这几天发烧却一定要我抱着,别人再怎么哄也不行,嘴里还不停地喊着“妈妈,妈妈”。
儿童医院必须扫码才能进入,没来得及给婆婆注册健康码,也没有带身份证,只好我自己抱着粲哥去看医生了。
医生简单问了下情况,就让粲哥坐在她面前的床上,将听诊器放在他的前胸,小家伙竟然丝毫没有抗拒。医生又将一个小木头片放进他嘴里,看他的喉咙,他被戳得一直干呕,竟然也没有哭泣,他的高度配合真是出乎我的意料,连医生都忍不住表扬了他说:“这个小朋友好乖啊。”
我母亲以前常说,小孩子可是不经夸的,果然这句话应验了。因为要化验血常规,我抱着他到了采血窗口,前面有个5岁左右的小男孩正在嚎啕大哭,他妈妈和护士两个人也没能压住他抽血,护士十分无奈地说,还是让小宝宝来给你做个示范吧。
我掰着他瘦瘦的小手腕,眼看尖锐的针头扎进了他嫩嫩的小手指肚,粲哥哇哇大哭,眼泪哗啦啦直流,还不停地喊着“妈妈,妈妈”,拼命挣脱我压制他的手。我说妈妈知道扎针很疼,我也很害怕扎针,只是你发烧不舒服,我们得搞清楚是谁在作怪啊。粲哥根本不听我的安慰,鼻涕眼泪一大把,响亮的哭声盖过了刚刚那个小哥哥,这个示范真是无比成功啊。
取完血后,粲哥手指还在不断冒血,可是他不允许我用棉签按他的手指,十分嫌弃地将我的手推开。我只能眼睁睁看着他手指流血,直到自然凝血。在等验血结果的过程中,他一直哭声不止,只是后来变成了小声啜泣,他不停地指着大门的方向,我猜他可能特别渴望回家吧。
我抱着他看金鱼、看电视,他都毫无兴致,与此同时,我感觉他身上急剧升温,又变成了一个滚烫的小火炉。果然,药劲过去了,这哥们又开始高烧了。
我问医生会不会是幼儿急疹,医生说有可能,化验结果显示也确实有病毒感染,嘱咐观察两天后看会不会烧退疹出,如果没有的话,一定再来找她。医生顺便开了几种抗病毒的中药,还有一个口腔喷雾,我们终于回家了。
深夜高烧不退身心俱疲粲哥白天吃退烧药就可以迅速退烧,晚上一过9点吃什么退烧药也白搭。摸着他滚烫滚烫的肚皮和小脸,我真是揪心不已。
先生愁眉不展,十分担忧地问我:"他这样会不会烧坏脑子啊。"
我特别气愤,没好气地说:“你脑子才会烧坏呢,别胡说八道,他退烧了不是就生龙活虎了嘛。”
先生很无奈,小声说:“可是……”
我一下子打断了他:“没有可是,再胡说我扔你出去。”
其实我心里真的十分忐忑,毕竟在这样一个特殊时期里,我们心里都非常害怕,唯有祈祷疹子赶紧出来。
我有些身心俱疲,感觉自己脑子应该真是烧坏了,上眼皮跟下眼皮总想黏在一起,洗了N遍脸,不停提醒自己千万不要睡着了。先生说他看着让我好好睡,想着他白天上班那么忙碌,还是不忍心,其实还有大部分原因是不放心。
既然不能睡觉,那就索性看书吧,正好看到“微信读书”正推荐扶霞的《鱼翅与花椒》。既然我对一切都难以提起兴致,不如让花椒的香气帮我提神醒脑吧。我有个特殊的爱好,心情不好或者生病的时候,就疯狂看下厨房里的食谱,那些美味总能帮我按摩不适的身心,这真是件无比神奇的事情。
我一边强忍着困意看书,一边抱着粲哥,给他物理降温。虽然医生说这并没有什么作用,可是老母亲总是固执的认为,这样孩子会舒服些。其实比较省事的是退热贴,只是粲哥可能不喜欢被粘着的感觉,总是很容易就撕扯了下来。
因为粲哥的高烧,我在那个周创了读书时长的新高,位居好友排行榜之首。这本书也让我获益匪浅,从一个外国人的视角看中国的美食,真是一种很别致的体验。
烧退疹出全家喜出望外发了四天烧,三天高烧反复,终于等来了烧退疹出,这个过程真是太艰难了。听闻粲哥出了疹子的消息,粲哥姥爷和大姨远在山东老家都激动到无以言表,我们更是喜出望外。
最初看到他脸上若隐若现的小红点,身上不再那么滚烫了,我内心特别激动,眼泪几乎夺眶而出。孩子在跟病魔抗争的同时,父母何尝不是在与自己的担忧和焦虑的情绪作斗争,这份心情里,不掺杂任何矫情的成分,全部都是真情实感。
其后的两天里,疹子从额头迅速蔓延全身,直至脚指头后才逐渐消退。因为眼睛疹子密集,粲哥眼皮肿得特别高,大眼睛直接变成了三角眼。我甚至不敢看他的脸,烧退后的粲哥恢复了往日的活泼,还是那么喜欢笑,即使顶着满脸厚厚的红疹子。只是因为太过虚弱,刚学会走路的粲哥已经走不稳当了,又改为了熟练的爬行。
又过了整整三天,粲哥身上的疹子才慢慢褪去,他也终于渐渐有了食欲,我俩过了过称,他瘦了整整2斤,本来就被医生定义为“消瘦”的他,这次连“小圆脸”也真的不圆了。
短短几天里,我成功减掉了4斤,这真可谓是意外之喜,看来对我来说,熬夜是效果比较显著的减肥方式。只是令我欣喜的同时,我还落了个毛病,可能因为长时间以错误的方式抱着粲哥,我的老腰剧痛无比,其疼痛程度仅次于出月子时得了腱鞘炎的双手。
摸着粲哥终于不再滚烫的身体,我和先生心里的大石头终于落了地,也终于体会到了为人父母的另一种挑战。我想起来十几岁时自己突然失眠,母亲彻夜不睡在旁边搂着我,一直为我梳头助眠的情景;某个深夜我突发高烧,母亲紧握着我的手去村里的卫生室喊人打针退烧。
如今的母亲连我都不认识了,更别提这些往日的回忆了,母亲健康时也从未提及她对孩子的关爱和付出,我也将这些回忆深深埋在了心底。
结语当我自己成为了母亲,看着粲哥发烧难受的时候,脑海中就突然浮现出了这些温暖感人的画面。我不自觉地学着母亲的样子,极尽柔情地哄睡粲哥,穷尽各种办法安慰这个正在受苦的小人。
我想如果母亲心智清醒,看到如此笨拙又用功的我,一定会略带嘲讽地说:“抱个孩子还能腰疼、手腕疼,我带了8个孩子也没跟你一样,我怎么会生出你这么笨的女儿?”
我可能也会以从小怒怼母亲的口吻犀利地还击:“我就是这么笨啊,也不看是谁生的?”母亲最后肯定会不停地嘟嘟囔囔,然后一把抱过去粲哥,心疼地丢一句:“既然那么笨,就赶紧去歇着吧。”
令人心痛的是,所有的这些都只能来源于我的回忆和想象了,如今想跟母亲吵架斗嘴已经再也不可能了。每当看到记忆全无的母亲,我都在想为什么以前没有将那些与母亲相处的小事记下来呢,以至于现在只能靠着支离破碎的记忆片段,去回忆母亲的温暖与无微不至,这真的是一笔巨大的损失。
我立志要将我与粲哥相处的过程尽可能记录下来,不是为了让他铭记我们对他的爱,而是我想让自己记住这劳累又幸福的感觉。多年以后,回忆起陪伴孩子长大的这几年,至少不会误认为自己是在虚度光阴,而是坚信自己当时在做一件极具意义的事情。
我也希望粲哥长大后,能体会到这种被爱包围的感觉,当然我指的不仅仅是父母之爱,更多的是那些给予他深切关爱的亲朋好友们。
愿粲哥将来成长为眼中有光,心中有爱的阳光男孩,愿他能带着足够的爱与希望,去追寻自己的人生目标,活成自己理想中的模样。
我是@努力中的文姑娘,热爱文字,热爱生活,写有温度的文字,做温暖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