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言国学,与你一起,品读万卷经典,博古言今,做更好的自己

“小年”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又叫“谢灶”、“祭灶”、“灶王节”、“祭灶”。

这又是一年忙碌的开端,也就是人们准备年货、扫地、祭灶等,准备一个干净整洁的新年。

北方的新年是农历十二月二十三;在南方,新年是农历的二十四。根据现在的形势,中国的大部分地区都是在农历正月二十三过小年,而在华北地区,农历十二月二十四的人比较多。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南北过小年,有哪些差异和传说呢?

过小年祭灶时间(送灶吃糖过小年)(1)

北方小年习俗:吃糖瓜、饴糖、吃饺子

糖瓜、饴糖、麻糖等吃食,本为给灶王爷嘴上抹的吃食,逐渐演变成了小孩小年必吃的零食。晋西北有“二十三吃麻糖,吃不上麻糖啃指头”的俗话

相传,小年是灶神升天之时,他要向天帝报告一年中的生活状况。

所以古人就想让他吃麻糖,让他嘴巴张不开,不要把人间的美味和美味报告给老天,免得那些爱吃喝玩乐的人受到责罚,免得来年的灾荒,祈求一年平安富足。

北方小年晚上还习惯吃饺子,意为给灶王爷送行,取意“送行饺子接风面”。上供时,饺子要端端正正摆上供台。此外,民间有“好吃不过饺子”的俗语。每逢新春佳节,饺子更成为一种应时不可缺少的美食。

过小年祭灶时间(送灶吃糖过小年)(2)

南方:吃年糕、甘蔗、做米饼

比较特殊的是南方小年祭品的区域性很强,例如南宁有过小年吃年粽的习俗,寓意“年粽年粽,年年高中(粽)”。

在老福州,人们祭祀灶神时,少不了甘蔗和马蹄。在甘蔗中,有“节节高”之妙;马蹄,是福州话的一个谐音,意思是“好运气,从一年到一年。”

在南方,过年的时候,许多地方都有吃年糕的习俗,有“年年高”的谐音,意味着人们的工作和生活都会越来越好。

广西武宣、桂平一带的民间有制作米糕的风俗。这就是“团团圆圆”的意思。由于脂肪含量低,容易消化,口感松脆,所以很受欢迎。

过小年祭灶时间(送灶吃糖过小年)(3)

南北方小年相同之处

祭灶神

南方与北方共有的习俗。小年这天,也是民间祭灶的日子。

民间有个说法,每年的小年,灶神都要到天上去报告一家人的好与坏,然后由他来奖惩。

所以,在送灶的时候,人们会把糖果,清水,料豆,秣草放在灶神的桌子上,而最后三种食物,则是给灶神准备的。

过小年祭灶时间(送灶吃糖过小年)(4)

大扫除

南方称之为“掸尘”,北方叫“扫房”。

这天,家家户户一大早就起床,打扫屋子,擦窗户,洗衣服,刷锅碗瓢盆,进行一场大扫除。

“尘”和“陈”字同音,所以“扫地”即是扫除旧物,指的是院子里的陈年积垢,以及在旧年里所遭遇的不愉快。

过小年祭灶时间(送灶吃糖过小年)(5)

小年的禁忌

小年各地的禁忌各有不同:

相传湖北部分地区,小年忌宰杀。

河南的一些地区是不能捣蒜的,因为他们觉得在过年的时候捣蒜会让家里变得穷。

台湾则忌舂米,据说会有把风神捣下来之虞,恐怕给来年带来风灾。

过小年祭灶时间(送灶吃糖过小年)(6)

欢迎各位朋友在下面留言和我们分享一些新年习俗,小年不小,从这天开始,就正式进入了“春节时间”。

年之序章,福之伊始。小年是旧岁的尾声,也是新年的前奏。你准备好迎接新年了吗?

小言在此祝大家小年快乐!万事如意,阖家团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