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26日是第17个“世界知识产权日”,今年的主题为“创新改变生活”当天下午,浙江省工商局与阿里巴巴联合举行了“知识产权保护公众开放日”活动,介绍了近年来政企联手打击网络假冒伪劣、保护知识产权的主要举措及工作成效,以实际行动彰显保护知识产权、鼓励创新创业的信心和决心,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阿里巴巴知识产权保护平台入口?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阿里巴巴知识产权保护平台入口(浙江省工商局与阿里巴巴联合举行)

阿里巴巴知识产权保护平台入口

今年4月26日是第17个“世界知识产权日”,今年的主题为“创新改变生活”。当天下午,浙江省工商局与阿里巴巴联合举行了“知识产权保护公众开放日”活动,介绍了近年来政企联手打击网络假冒伪劣、保护知识产权的主要举措及工作成效,以实际行动彰显保护知识产权、鼓励创新创业的信心和决心。

发挥政企合力——应用大数据实施精准监管

一直以来,省工商局与阿里巴巴密切协作,发挥政企协同优势,共同推动网络市场治理与规范。今年3月29日,浙江省工商局与阿里巴巴签订了深化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共同推出了合力打击网络违法行为、扶持小微电商成长、共建大数据交互平台、规范互联网广告产业、提升网络消费环境、共建深化合作机制等19条合作举措。在促进电商创业创新方面,通过共同搭建小微企业服务平台、培育扶持网商品牌等,助力以网络经济为主体的“新实体经济”壮大发展。在加强平台治理与网络监管方面,包括了推动法律法规完善、构建诚信体系、保护知识产权、重拳打击炒信、促进广告行业规范,以及加强网络商品质量管控等内容。特别是把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手段引入了网络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中,共同探索建立保护知识产权、治理网络假货的政企协作新模式。

共建平台——实现大数据交互共享。省工商局与阿里之间通过建立大数据交互平台,充分运用大数据对接,畅通信息互通渠道,实现政企间信息数据的无缝对接和实时共享。立足平台治理,及时把网店信息、统计信息、信用信息、违法信息等相关数据在平台上进行交互,实现主体身份比对、经营主体亮照、信用信息交互、线索推送和案件协查等功能。在数据交互的基础上,大数据协同打假变成现实。省工商局根据网络交易定向监测、消费者举报维权信息,以及阿里提供的涉嫌网络经营违法信息,组织开展有针对性的网络打假专项行动,发布网络违法典型案例,曝光违法行为。阿里积极配合工商(市场监管)部门对涉及不合格、假冒伪劣、侵权等商品,按照有关要求快速有效处置。

主体校验——确保经营主体身份真实。通过双方的交互平台,阿里将电商主体相关涉网信息推送给省工商局,省工商局向阿里开放阿里系平台内网络经营者的市场主体登记数据库,将电商主体的相关登记信息与阿里及时互通,阿里对申请进入平台交易的电商主体身份、行政许可等信息进行核对,建立登记档案,并督促、规范电商主体完善相关主体信息,最大程度地确保了主体信息的真实性与准确性。在“工商阿里大数据交互平台”正式开通之日,通过大数据交互平台,对阿里平台上登记的浙江网店主体身份信息与工商数据库进行现场比对校验。共校验有照网店23.25万家,准确率为98.8%。

信用体检——实施政企联合惩戒。诚信体系的健全与否,对网络经营的整体环境将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省工商局将联手平台加快完善电商诚信体系建设,通过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公示网络经营主体的信用情况,完善网络经营主体信用记录、归集、公示、惩戒等机制,并向阿里交互工商(市场监管)日常监管中涉及的网店信用信息。省工商局与阿里巴巴通过对22.48万家网店主体信用情况的体验校验,发现共有3437家网店主体被工商(市场监管)部门列入异常经营名录,占比1.5%。对在平台上经营的失信主体,阿里巴巴已采取一定的限制措施,督促网店落实整改。从而达到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联合惩戒效果。

(责编:张丽玮、吴楠)

部署“红盾网剑”行动——严厉打击网络违法行为

“红盾网剑”是浙江工商强化网络监管,打击网络违法行为的一个品牌、一把利剑。近年来,浙江省工商局以社会关注的电子产品、汽车配件、家装用品、鞋帽服装、婴幼儿用品等涉及民生的商品作为重点商品,持续开展“红盾网剑”专项执法行动,重点打击网络侵犯知识产权、违法广告、虚假宣传、炒信、消费欺诈、商品质量、网络传销等违法行为。在2016年,全省工商系统共出动执法人员3.6万人次,检查相关网站3.9万家次,立案查处各类网络违法案件2130件,涉案金额达2.7亿元,移送公安机关94起。今年一季度,全省工商(市场监管)部门已立案查处各类网络违法案件942件,涉案金额2887万元,罚没款达559万元,移送公安机关10起。近期省工商局通过阿里大数据分析、梳理,共同开展对50条线索、265个网店涉嫌销售假冒伪劣进行集中查处。

政企合作打假是开展“红盾网剑”行动的一大特点。省工商局联合阿里巴巴,采用“互联网 市场监管”和“工商执法力量 平台技术力量”的执法新模式,充分发挥阿里平台的技术数据优势,通过阿里大数据分析、梳理,共同开展对265个网店涉嫌销售假冒伪劣进行集中查处,建立打击互联网领域侵权假冒违法行为协作处理、案件协查、数据信息共享等机制,利用技术优势,综合运用大数据分析手段,把线索转换为案源,实现落地查处和精确打击。

案例1:义乌查处网售假冒“ZIPPO”打火机案。近日,义乌市市场监管局接到情报,反映义乌有多家网店涉嫌销售假冒“ZIPPO”打火机且数额巨大。义乌市市场监管局和公安部门联合专案组对3处售假窝点开展集中收网行动,捣毁利用网络销售假冒侵权打火机窝点三个,成功抓获义乌、温州的犯罪嫌疑人唐某、余某、林某等5人,涉案金额220余万元,刑拘5人。现场查获侵权“ZIPPO”打火机24个、打火机燃料2181瓶、打火石4545片,总货值达10余万元。

案例2:西湖查获三起“网络刷单”平台大案。日前,西湖区市场监管局与阿里平台密切协作,查处三起“网络刷单”平台大案,涉及商家4000多家、刷手5000余名,以及京东、淘宝等著名平台和三家国内著名上市快递公司,其中,快递公司共发空包物流106万单、空包物流金额229万元、“刷流量”343万元,在业内产生较大影响。

品牌战略浙江行动——构筑知识产权保护网络

浙江是品牌大省,据悉,目前全省共新增注册商标19.3万件,总量达131.6万件;新增境外注册商标4510件,境外注册总量达7.3万件;新增驰名商标27件,总量达589件,各项商标品牌数据领跑全国。

加大对商标侵权行为的监管和打击是保护知识产权的重要环节。去年以来,省工商局大力开展“双打”行动,先后开展G20杭州国际峰会特殊标志保护、“迪士尼”注册商标、“中国黄金China Gold及图”注册商标等重点商标侵权行为的专项行动,全年共查处各类商标违法案件3927件,案值达17190.6万元。移送司法机关131起、133人次。今年,浙江省局将全力开展“商标品牌战略2017浙江行动”,着力“重点跟进”,以商标“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为契机,规范商标监管抽查工作细则,形成指导意见;力求“难点突破”,各地结合本地实际对品牌培育、使用、保护中的难点问题进行破题。

加强“政企协作”,是推进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举措。省工商局与阿里巴巴以建立行业领先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为目标,拟定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协作方案,把驰、著名商标等重点企业纳入保护名录清单,通过工商阿里大数据交互平台,实现品牌检索、线索推送等,形成聚合化的知识产权保护网络。同时,建立完善跨区域知识产权保护机制,推进区域协作信息共享。阿里借助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化手段,加强对平台内经营者及其发布的商品和服务信息的监控,共同研究确定打假重点区域、行业及范围。

放心消费在浙江——开辟网络消费维权绿色通道

2016年,全省工商系统共受理消费投诉26.7万件,同比增长48.75%。其中网络购物投诉15.6万件,占全省消费投诉总量的58.2%,同比增长151%。2017年一季度淘宝平台所在地的余杭区市场监管局已受理网络购物投诉5万件。

为实现网络消费举报投诉的快速处理,2016年5月,杭州工商部门与阿里巴巴联合开通“红旗渠”,打通杭州12315举报投诉指挥平台与淘宝天猫消费投诉自行处置平台之间的“红旗渠”绿色通道。2017年一季度共受理“红旗渠”投诉举报共38355件,大幅度缩短一般消费投诉的调处时间,消费投诉处理效率提升50%。目前,这条“红旗渠”已经囊括了淘宝、天猫,飞猪、淘票票、阿里通信、天猫超市、天猫国际等平台,网络投诉的处理速度和效率都在加快。

省工商局还指导阿里巴巴推出“网络消费者权益保障计划”,即“极速退货,发起申请零秒响应;极速退款,平台垫付扩大范围;极速维权、举证更加简单快捷;极速响应,消费维权无缝对接;无忧购物,行业服务新标准;精准抽检,强化商品品质监控;协同治理,重拳打击违法行为;全民参与,大众评审再度升级”八项举措,把平台自律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真正的形成良性的网络经营模式。

把加大流通领域网络产品质量监管作为扫除网络假货阴霾的重要手段。今年,在国家工商总局的授权下,省工商局对天猫商城、淘宝网、京东商城、1号店、苏宁易购、贝贝网、蘑菇街、唯品会等国内主要的八家电商平台销售的婴幼儿服装、孕妇装、儿童地垫等母婴商品开展了网购商品质量抽检,共抽检300批次,经检测发现内在质量不合格81批次。对不合格商品,以案件交办的形式交由当地工商(市场监管)部门立案查处;对于存在危及人身、财产安全危险商品,已通报生产者所在地质监部门进行查处。

目前杭州正在加快建设国家工商总局电子商务12315投诉维权中心(杭州)和网络商品质量监测中心(杭州),将为浙江加强网络消费维权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以网管网——对互联网广告实行全网监测

广告宣传是影响消费者购买的重要因素。虚拟的网络空间,给虚假违法广告提供了温床,违法广告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良好的网络生态,同时也会侵害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为实现对互联网广告的有效监管、监测和监控,国家工商总局委托浙江建设了国家互联网广告监测中心,作为对全国互联网广告监管的重要平台。平台以掌控互联网广告系统性、区域性风险为目标,重点实现全国互联网广告预警功能、全国互联网监管展示功能、全国互联网广告监测功能、全国互联网案件指挥功能、全国互联网信用评价功能、全国互联网数据分析功能等六大功能。

目前,该中心已监测各类网站400家,覆盖了全国所有副省级以上城市,监测互联网广告1284.6万条次,去年,全省工商(市场监管)系统共查处违法广告案件538件、虚假宣传案件382件。2017年,国家互联网广告监测中心将在目前400家网站的监测量的基础上,拓展监测网站至1000家,覆盖全国网站广告经营额的95%以上,而目前400家网站代表的广告经营额,已经占全国网站广告经营额的90%以上。

省工商局针对各类违法广告充斥网络市场的问题,如广告用语中使用“最高级”、“最佳”等绝对化语言,贬低其他生产经营者的商品或者服务,以及发布未经审批或擅自篡改审批内容的医疗、药品、医疗器械、保健品食品等网络违法广告违法行为,集中力量开展专项整治。把违法广告、虚假宣传作为重点整治对象。去年,全省共查处违法广告案件538件、虚假宣传案件382件。(沈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