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后餐饮行业搭上了数字化的快车,据大众点评最近公布的数据,2020年上半年餐饮行业外卖销售额同比上涨30%之多,餐饮工业化好似越来越成常态,那作为一直以“世界面食看中国,中国面食看山西”的我们,作为已面食传承之心立志起愿的我们,究竟面食传承的意义在哪里,这背后又有些什么故事呢?近日我校面艺传承班在纳新,每天晚上烹饪系的部分小可爱会聚集在食堂,听大神们讲述他们年轻时做学生的故事,今天请跟随小编去听听王建军董事长的故事。

农村人最受欢迎的面食(面食传承盛开希望之花)(1)

我是个和面的

“我也是一个和面的,现在也能来两下,只是身体不允许了,你们现在叫我校长,老师们叫我董事长、校长,社会上的人叫我王总,可是在根上,骨子里,心里,我一直都是个和面的,每当在学校中看到你们,就想到自己小时候,想到我们师兄弟和师傅学徒的日子,看见你们总会去畅想未来你们也许是董事长、校长、高管或者没有那么多花里胡哨的头衔,只是安安稳稳,自得其乐的做着自己的小买卖,我都是开心的。我也是同你们一样的年纪,16岁开始做面,因为跟初中老师赌气没考上高中,1970年考到了太原实习饭店学习做面。”王董事长说,他从小随父母一直生活在太原,那时他对餐饮行业很陌生,甚至连面食的一些基本术语都一无所知,更谈不上对山西面食的理想。当时他之所以选择这个行业的主要目的是想找个正式的工作,给家里减轻负担。

拜师于温三毛

“我很幸运遇到了一位好老师!好师傅!”他的老师温三毛是当时省城最有名的面食师傅,温师傅曾于1962年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担任面点技师,擅长制作山西面食和“百合酥”“佛手花篮酥”等高档筵席点心,有“面食泰斗”之称。这对王董事长来说,无疑是人生一大幸事。“但是说实话,我曾经对师傅有怨言,不理解,”王董事长说,温师傅是一个对待学生特别严格的人,“几乎严格到令人不能接受的程度,那时候自己每天早上6点半准时到店里,推个小推车先倒炉渣,再装满炭,最后把现场打扫干净,经常是边学习边干活,365天从不间断,一干就是5年。”但正是在温老严厉督促、传授之下,董事长凭着自己的勤奋、认真,几年的时间就在面食技术上突飞猛进,1984年他在全国烹饪名厨大赛上,一举获得最佳面点师称号。 “在当时与我同台竞技的都是50多岁的师傅,技术比我全面,而我胜就胜在面食技艺的某一点特长上,能取得成功我特别感谢我的恩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