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内容是个人综合了多个版本的核心观点加以阐述,本着尊重原文为基础去解读。

以简明清晰的逻辑分析,系统性地概括书中的知识关联,不过度推理及过度化书中内容的态度去阐述书中知识。

如有不当之处,还请读者们多多指正。

道德经善莫大于知足(道德经知足不辱)(1)

上文品读了“《道德经》: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老子再次提出了“柔弱”、“无为”的重要性。

老子特别强调,天下最至柔的东西,往往能驾驭最强硬的东西。

比如看似无形无状的事物,却能穿透毫无缝隙的事物。

从这种事物中,老子说他领悟到了“无为”的益处。

随后提到说,不用言说的教化和无为的好处,天下是很少人能够真正领悟到的。

继续第四十四章“甚爱大费

名与身孰亲?

身与货孰多?

得与亡孰病?

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

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名与身孰亲?

名誉和生命相比哪个更亲切呢?

身与货孰多?

货:财富

生命和财物相比哪个更贵重呢?

得与亡孰病?

得到名利和失去生命哪个更有害?

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

甚爱:过分地爱名利。

过度追逐名利必定会有过量的消耗,过多积聚财货必定会导致更惨重的损失。

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殆:危害。

所以懂得知足就不会受到屈辱,知道适可而止就不会有危害,这样才能保持长久。

本章老子俯下头来,联系实际,用通俗的哲思告诉人们要知足知止,名利、金钱等皆是身外之物,不值得珍惜。

没有什么比生命的充实和内在的幸福快乐更重要。

人们普遍多轻身而徇名利,贪得而不顾危亡。老子这里是强调世人要贵重生命,不可为名利而奋不顾身。

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这是贴合大众人的话。

人生来就有欲望,人都有功利上进心,这很正常。但可悲的是,欲望不足,贪心过盛,辛苦忙碌,脚步匆匆,没有停歇。

但悲哀的是,纵使最后名利双收,终不免得不偿失之感。这就是为钱所害,为名所累。又何必呢?

人生不仅是为了简单的生存,生存不只是为了名利物欲的满足,还应该有更高层次的追求:在满足自己需求的同时,最大限度地释放自己的能量。

当今社会已经不愁吃穿,更不应该只把精力放在追逐名利之上,这种人生是不会长久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