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没房的打工人(没房的深二代饿不死)(1)

并不是所有深二代家里都有(多套)房。

深二代,可能是国内被误解得最深,同时也是最尴尬的一个群体。

人们普遍认为的深二代,是那些从小跟随父母在深圳长大,享受到改革开放红利的80后、90后和00后;他们的家庭非富即贵,不是赚得盆满钵满,就是手里有几套房或几栋楼,现在过着悠闲舒服的收租生活。

以至于,当一起聊天的时候,有人听说你是在深圳长大,也不了解真实情况,就先入为主,给你贴上了一个难以撕下的标签。

“你是深二代,家里一定很有钱吧?”

“你是深二代,上班只是为了体验生活的吧?”

“你们家都在这,不用买房了吧?”

事实上,将“深二代”等同于“富二代”,这是一个错误的标签。

现实中的深二代,其实并没有大家想象中的那么有钱,很多深二代的生活也和普通打工人一样,有房不是常态,无房才是常态。

深圳没房的打工人(没房的深二代饿不死)(2)

关于没有房的深二代,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饿不死,没退路,打工租房住。”

01

这两天,在网上刷到一个帖子,内容很扎心。

主人公是一位90后,零几年跟着父母来深圳,迁入了深户,在他小学的时候,父母曾带他去看过几次房,那会儿深圳的房子还很便宜,几十万就能买到一套不错的三房,但最终不知道什么原因,房子没有买成。

深圳没房的打工人(没房的深二代饿不死)(3)

由于家里没有房子,导致他当时差点上不了初中,最后经过家里找人帮忙的情况下,他被分到了另外一所不是很好的学校。从那时起,他就开始因为家里没房子而变得有些自卑,总是觉得自己低人一等,“家里无房这个事实,就像扎在我心头的一根刺。”

再后来,他考到了外地上大学,他们家还是没有在深圳拥有一套房子,那时的深圳房价一路上涨,他们家经济条件越来越跟不上。

深二代是没有退路的,深漂起码有老家做后盾。

所以读完大学,他还是选择回到深圳工作,他在这里度过了全部的少年时光,这里有他熟悉的人与物。如今月收入2万的他,依然过着租房生活。

此外,职场生涯中,“深二代”这个标签,一度让他觉得尴尬。因为身边的人,会惊讶于他们家来深圳这么多年,居然都没有买房!

看着深圳房价一年一年地上涨,他表示,就算打工一辈子,似乎勉强才能买得起一间厕所,就算掏空父母的钱包,拿得出首付钱,这辈子也基本上被房子绑住了,一生都要背着“房奴”的名号,而且未必供得起。

深圳没房的打工人(没房的深二代饿不死)(4)

有没有想过躺平,去深圳周边城市?

他不是没想过,只是不甘心,“一旦去了,也就意味着我和我的家庭,在深圳这近二十年完全失败了。”

躺不平,卷不赢,同时个人又无法接受失败。

有的人之所以不快乐,大概也是因为这个吧。

02

“我是在南山长大的深二代,但我结婚也买不起房。”

在一档真人记录青年人的真实故事节目中,第5位采访者如是说。

这位采访者毕业于深职院,今年29岁,目前在互联网创业公司上班,月薪四五万,家里有一套房,他名下无房,自己外面租房住。

深圳没房的打工人(没房的深二代饿不死)(5)

从小在南山长大的他,自称从来不觉得本地人有什么不一样,如果有的话,那可能只是在某一个过渡期,他会过得稍微轻松一点,不用一下子扛那么大的担子在身上。

但其实本质上,很多东西是一样的。

像在深圳买房,大多数人不得不借力于父母,甚至是掏空六个钱包。单凭自己在深圳买房的年轻人,凤毛麟角。

现在的深圳房子,很多人通过了一些年的努力工作之后,两口子一起还房贷的问题不大,难点就是首付资金。

举个例子,一套1000万的南山刚需房,首付至少就300多万了,哪怕是做生意的家庭,一下子拿出这么多现金,也是有难度的。

三代人总有一代人需要努力,就是这个原因。

采访的最后,主持人问他,“你现在还有买房压力吗?”

他没有正面回答,只是颇为心酸地说想买一套房结婚,然后反问:谁不想呢?

03

曾有人在知乎上发起这样的问题:没房的深二代,如何在深圳生活下去?

其中有条高赞回答,非常残酷——没房的不叫深二代。

虽然很残酷很扎心,但是在现实面前,好像又无力反驳。

就像网友调侃的——来了就是深圳人,没钱就是东莞人、惠州人、中山人。

也正因为没有退路,才要在风雨中前行!

看完前面两个故事,特别让人感慨。在我看来,只要认知到位,稍微用点买房黑科技,月薪两万在深圳买房上车完全没有问题。月薪四五万更是可以随便挑选,特别是在目前这个难得的特殊时期。

在深圳买房最难的不是资金,而是对于买房这件事系统的认知。

科学买房尚未普及,我们仍需努力。


觉得文章不错,对你有所启发,欢迎留言转发,点击右上方关注楼市诸葛,及时收看更多好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