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看《兄弟》之前,曾经有几度犹豫,因为以前看过余华的作品《活着》,文中福贵大叔的悲惨命运让我几度潸然泪下。这位作家总是可以用最冷静的话语勾勒出最真实的残酷,然而我最终还是打开了《兄弟》这本书,不为别的,只为我信任并热爱这份真实,即使他如此残酷,可是唯有真实能让人铭刻于心。

但看完了《兄弟》之后我心头却有一种不一样的感觉,有一点儿荒诞,有一点儿魔幻,更多的是深深的悲凉。这份悲凉,就来自于他的真实。

作品的前半段仍然是熟悉的暗黑的背景,这种暗黑色来源于那个我们都熟知的年代,即压抑又疯狂,是大多数人的噩梦,但却是少数疯子的盛宴和狂欢。

前半部书中最出彩的人物无疑是宋凡平。作者浓墨重彩地描述了这条汉子,他善良、乐观、勇敢、既有柔情又有担当。看着他的经历,让我想起了电影《美丽人生》里的圭多,他们同样是无力挣扎的平凡人,尽管无力对抗世界,但却用他们的乐观和勇敢为自己弱小的孩子编织起了一个美丽的谎言,他们让一切残酷的现实变成了游戏的规则,他们用自己的生命告诉自己的孩子,要永远心怀希望。

圭多死在了解放之前,宋凡平也死在了迎接爱人的路上,他们同样如此热爱生命,有最爱的人和最难以放弃的割舍和牵挂,是这个残忍的世界辜负了他们。

李光头和宋钢这两兄弟毫无血缘关系,因为二婚的父母而结缘,但是却仿佛是宋凡平这个根上长出来的两片树叶。他们如此不同,却又彼此依赖,他们都曾经背叛过对方,并被这种背叛感所折磨,但是从他们的内心来说,对方永远都是最珍视的家人。

李光头继承了宋凡平的乐观和勇敢,宋钢继承了宋凡平的隐忍和有担当。然而处在绝境的时候,他们又可以互相转化。李光头也可以变得隐忍——隐忍到极致,成了无赖。宋凡平也可以变得勇敢——勇敢到极致,甚至可以结束自己的生命。

因为他们各自的特性,李光头可以抓住任何机会,在刘镇这个地方掀起来一阵一阵的浪潮,制造了一个个荒诞不经的名场面,也成为了世俗眼中最成功的有钱人。李光头总让我想起金庸先生《鹿鼎记》中的韦小宝,正气中带着三分邪气,风流中有着几许深情,无赖中还透着点侠义。他是如此矛盾,却又如此和谐。也正因为这些特性,他才能如此风生水起,他用自己的方式对抗世界,用坚忍和乐观赢得了许多,但却失去了更多。

而宋钢默默的接受生命一次又一次的锤打,在爱情和亲情之间不断的纠结,他一次次的对现实妥协,却迎来了一次次更加悲惨的命运。我想他最后的自杀并不是一种怯懦的表现,这只是他认为对爱情和亲情最好的一种平衡方式,他宁愿用自己的生命去交换。这是宋钢式的隐忍和勇敢,也是他留给这世上他最爱的两个人的最后一份礼物——礼貌地退让,也让自己解脱。

他们对彼此的兄弟之情从未有过怀疑,所以在宋钢的最后时刻,当他得知他的妻子和李光头同时辜负了他,他却把他最爱的妻子托付给了李光头。而在宋钢死后,李光头再也无法原谅自己,他内心深处体会到了深深地孤独,并永难无法释怀。这样的兄弟尽管有裂缝有缺口,却一直坚如磐石,让人动容。

本书中还有刘镇上的许许多多既清晰又模糊的面孔让人感动。

说他们模糊,是因为在千千万万个相同的乡村城市里都有一样的脸谱——他们简单纯粹,风口来的时候,他们一会儿往东,一会儿往西,他们既无耻又善良,他们包容又健忘,他们是刘作家、赵诗人、苏妈、童铁匠、关剪刀、余拔牙、王冰棍……

说他们清晰,在这本书里他们叽叽喳喳地吵闹着,性格饱满而又鲜明的从书中涌出来,他们和所有的我们一样,在刘镇出生、成长、壮大、老去、死亡然后又重生。他们就是我们,有时候被岁月的巨浪顶到天上,有时候又被无情的拍死。然而总会有更年轻而又鲜活的面孔步我们的后尘,一代一代在无数个名为刘镇李镇王镇的地方休养生息,延绵不断。

这真是一个可怕的故事,真实的地方过于真实,让你无法躲避。荒诞的地方又过于荒诞,但却让你有理由相信,这种荒诞其实也是另外一种形式的真实,这才是让人最可怕地方!当我们有意无意的被裹挟进一出出荒诞的故事里,保持清醒会让我们崩溃,随波逐流又可能尸骨无存,我们又将何去何从呢?

棠棣为啥叫兄弟(棠棣之华兄弟)(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