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6月期间,中国文字博物馆发布首批甲骨文释读优秀成果获奖名单,一篇意义深刻的论文被同时公布,首次宣布民间人士破解甲骨文字体的成功事迹。这个破解甲骨文的专家究竟是谁?他又破解了哪个字?十万奖金的背后,需要付出多少辛酸?如果您想知道,就让小编来为您揭秘:

甲骨文研究最新成果(这位学者破译一个甲骨文)(1)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2016年10月期间,中国文字博物馆发布了一则公告,名字叫作“甲骨文释读优秀成果奖励计划”。计划公告内容很简单,中国文字博物馆就现今甲骨文破译发展问题提出新计划,宣布寻找社会各界人士,破译出还没有解读过的甲骨文,该馆会以单字10万元进行奖励,并且如果有人能对尚有争议甲骨文作出新的释义,也会进行5万元的单字奖励。

甲骨文研究最新成果(这位学者破译一个甲骨文)(2)

此公告一出,社会各界舆论哗然,不少人都跃跃欲试,拿着自己“破解”的文字前来应试,但最终都因各种原因,被文字专家否决,致使两年来,也没人能在“甲骨文释读优秀成果奖励计划”中夺得“开门红”。这位破解甲骨文的社会人士是谁呢?他就是蒋玉斌,一位从事古文字研究的民间专家。

众所周知,甲骨文是中国的一种古老文字,又被称为“契文”、“甲骨卜辞”、“殷墟文字”或“龟甲兽骨文”,属于现今我们所能见到的最早的成熟汉字。甲骨文起源于我国,同时我国也是世界上甲骨文收藏数量最多的国家,一共收藏12万片之多,而日本、加拿大、英国、美国等一些国家,收藏的数量仅有2万片左右。可即便如此,对于甲骨文文字的破解,我们仍停留在缓步前进阶段,目前所发现的甲骨文一共有4500个字左右,但是迄今为止被解读成功的文字,却只有2000余个,不足总数量的1/2。

甲骨文研究最新成果(这位学者破译一个甲骨文)(3)

此次蒋玉斌所破解的文字,无疑为我国甲骨文事业发展带来了希望,并将甲骨文破解的方向扩大到了民间各界。蒋玉斌所破解的文字,曾经在甲骨文中数次出现过,而这个字究竟是什么?众多文字学家无法给予解释,只能将其列为生僻字进行研究。

蒋玉斌从小喜欢研究文字,早在高中的时候,就在老师的影响下,研究甲骨文的破解。几十年来,他笔耕不辍,一直在工作之余研究甲骨文文字,但是由于甲骨文太过晦涩,蒋玉斌的成果暂时还未取得较大的突破。近些年来,他一直研究一个较为抽象的甲骨文字,同样也遇到了很大的瓶颈,研究工作暂时陷入了僵局。

甲骨文研究最新成果(这位学者破译一个甲骨文)(4)

在一天晚上,蒋玉斌又完成了一波案头资料工作后,他突然灵光乍现,脑海中下意识地便将这个字与“屯”“春”等字联系起来。“量的积累,才能产生质的飞跃”,蒋玉斌的灵感绝非偶然,而是整日埋头研究资料的结果,最终他确认,曾经将自己难倒的字,正是“屯”字!不过蒋玉斌还认为,此字虽然为“屯”字,但它还是一个通假字,即通“蠢”字。

蒋玉斌为了证明自己的猜测,还特意撰写了一篇专业性论文,专门用以诠释“蠢”字释义的由来。蒋玉斌认为,早在商周时期,中原政权附近存在一些动乱、不安分地方国,它们都需要通过征伐加以平定。但是问题不期而至,古书上一般该如何称呼这些方国呢?蒋玉斌是这样解释的,“比如动乱的夷方,就叫‘蠢夷方’;动乱的盂方,就叫‘蠢盂方’。这样释读了甲骨文‘蠢’,顺势也就解决了西周金文的‘蠢’,像‘蠢淮夷’‘蠢猃狁’,这些都是先动乱、后被征讨的方国部族。”。

甲骨文研究最新成果(这位学者破译一个甲骨文)(5)

与此同时,蒋玉斌还在论文中举出不少例子,例如《墨子》中的“蠢兹有苗”、《尚书》中的“蠢殷”、《诗经》中的“蠢尔蛮荆”、清华简《说命》的“蠢邦”等。其释义都与语境相符,即使是《说文解字》一书内对“蠢”的解释,也与上述材料如出一辙。换句话说,甲骨文中的“屯”,其实就是“蠢”的意思,贴切解释为“蠢蠢欲动”。当然,在我国的文字文化中,“蠢”字也略带贬斥的味道,如“愚蠢”、“蠢笨”之类等等。

蒋玉斌的论文成果,得到了古文字研究学界的重视,经过诸多考古学家们的一致品评,最终确定,该论文结论观点鲜明,符合古文字学研究方向。因此,中国文字博物馆馆方宣布,蒋玉斌的研究成果真实有效,不仅为其颁发了荣誉奖章,而且还将10万元奖励交到他的手中。

甲骨文研究最新成果(这位学者破译一个甲骨文)(6)

蒋玉斌认为,研究甲骨文工作虽然枯燥无味,但是只要找对了方向,自己付出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一旦破解成功,那种喜悦更是无以言表的。目前,蒋玉斌又开始了自己的研究工作,而此次所研究的甲骨文字,却是“酉彡”字。古文字专家罗老曾认为,甲骨文中的“酉彡”字,应为尝酌的酒祭,而郭老却认为,此字应为“积薪燔柴之槱祭无涉”,属于“鼓缶”、“击缶”等打击类器物。

据蒋玉斌称,目前他在所有的甲骨文中,发现“酉”旁加几个斜点的字,其出现次数高达2000次,虽然业内人士对其用法、读音有所了解,但却一直未能有明确的解释,自己研究这个字,也算是一个全新的挑战。

甲骨文研究最新成果(这位学者破译一个甲骨文)(7)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甲骨文是中华文字的源头,也是人类文字长河中的精华,破解甲骨文的意义极为深刻,不仅能够厘清华夏之源,更能寻找到中华文明中最深的底蕴。

文澜海润工作室主编文秀才,本文撰写:特约历史撰稿人:常山赵子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