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是我国最早的成熟成体系的文字,始于商朝。人们把文字刻录在龟甲和兽骨上。甲骨文也叫契文、卜辞。

当时的商朝人还是十分迷信的,他们认为,万物有灵。凡是遇到军国大事、战争农事都要进行占卜,占卜之后,就把结果刻录在龟甲和兽骨上,于是就有了我们现在所看到的甲骨文。

到了近代,甲骨文还被当做中药在使用,最早发现甲骨文的是王懿荣,他是晚清时期的金石学家。突然有一天,王懿荣发现上面有文字,并且成体系,甲骨文在学术意义上被发现。王懿荣被称为“甲骨文之父”。

王懿荣发现甲骨文始末(王懿荣是如何发现甲骨文的)(1)

有人就纳了闷了,从商朝到晚清,3000多年的时间,也出现了很多的学者和大家,为什么没有人发现呢?

考古学家李济认为,安阳殷墟周边的隋墓中已有甲骨碎片,说明晚商文化层在隋代就已经出露地表,只是隋代学者没有“发现”甲骨文,这些甲骨就被工人掺入隋墓回填土中。

他们没有一个人像王懿荣一样,偶然发现甲骨上的神秘文字,也受限于时代的影响,让这一古老文字被掩盖了3000多年,直到近代才得以重见天日。

李济先生说:“知识的进步是循序渐进的。19世纪末甲骨文的发现与其说是偶然,不如说是学者们不断努力的结果。

对甲骨文的质疑由来已久。清末民国,甲骨文研究风行一时,频频火出圈,当时就有人提出质疑,认为这一文字是伪造的

王懿荣发现甲骨文始末(王懿荣是如何发现甲骨文的)(2)

近代的另一位大师章太炎,率先对甲骨文研究者发难。他言之凿凿,说甲骨文不过是“欺世豫贾之徒”伪作,就是古董商造出来忽悠人的。章太炎之所以看不上甲骨文,有人说是出于对甲骨文大家罗振玉的鄙夷。罗振玉是前清遗老,章太炎是反清斗士,二人当然互相不对付。

罗振玉的姻亲王国维,就用他开创的“二重证据法”,证明了甲骨文的真实性与实用价值,狠狠打了质疑者的脸。

王懿荣发现甲骨文始末(王懿荣是如何发现甲骨文的)(3)

历史上最早的甲骨文图录

历史是一个国家或民族的记忆,但随着年代越来越久远,真相往往会被扭曲,史籍中的记载也就失去了本来面貌。所谓“二重证据法”,即用“地下之新材料”(考古发现的文物)与“纸上之材料”(古籍)相结合来考证历史,补正史籍中的记载。

甲骨文是殷人祭祀时的占卜记录,属于研究商代历史的第一手史料。比如甲骨中就有历代商王的名号,于是王国维用这些记载,纠正了《史记·殷本纪》中先王、先公的位次,颠覆了自古以来对商代帝王世系的了解。从商汤到帝辛,这么多个商王,谁是谁儿子,全被王国维捋顺了。

王国维(号观堂)与罗振玉(号雪堂)都以清朝遗老自居,他们长期合作,在古文字方面的研究被称为“罗王之学”,二人又与后来的董作宾(字彦堂)、郭沫若(字鼎堂)并称为“甲骨四堂”。

王懿荣发现甲骨文始末(王懿荣是如何发现甲骨文的)(4)

文字的演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