拈出就是专家级(拈出就是专家级)(1)

《金瓶梅词话》兰陵笑笑生著 插图

说《金瓶梅词话》难读,原因很多,其中之一,就是错字、别字太多。

产生错别字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形误字,借音字,记音字、传抄、书写误字、刻印误字、作者误字等等。因为错别字太多,太杂乱,至今人们也未能将“金”书中的错别字全部纠正过来。

为什么“金”书中的错别字那么地难以纠正呢?

因为在《金瓶梅词话》里使用了大量的方言俗语,如果不能完全地破解这些方言俗语,就很难纠正“金”书方言中的错别字。而“金”书中的某些方言字词,都是化石级的“金石之语”了,破解何其难也!

今天我们不妨看看,在“金”书中,有这么两个含有错别字的方言词语。“伤叔”与“饿眼见瓜皮”。

说到这两个词语里的错别字,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人能识别出来,予以纠正。就是以往的《金瓶梅词话》各校注本,也没有把这两个错字校出来。更有意思的是,在明清小说里还经常看到“饿眼见瓜皮”这个词语,也没人指出这里面的错字。

我们先看“伤叔”一词里的错字。

这个词语出现在《金瓶梅词话》第六十七回第十一页。

王经取过骰盆儿,就是温老先生先起,温老秀才道:“学生岂敢僭?还是应老翁来!”因问老翁尊号。伯爵道:“在下号南坡。”西门庆戏道:老先生你不知,他家孤老多,到晚夕桶子掇出屎来,不敢在左近倒,恐怕街坊人骂,教丫头直掇到大南首,县仓墙底下那里泼去,因起号叫做南泼。”温秀才笑道:“此坡字,不同那泼字,乃是点水边之发。这坡字,却是土字傍边着个皮字。”西门庆道:老先儿倒猜的着,他娘子镇日着皮子缠着哩!”温秀才笑道:“岂有此说?”伯爵道:“葵轩你不知道,他自来有些快伤叔人家。”温秀才道:“自古言,不亵不笑。”

这里面的“伤叔”一词,人们可以根据这段话的意思猜出个大概。但具体是什么意思,却不能完全说得清楚。

在明清小说里,“伤叔”这个词都没有看到过,只有《金瓶梅词话》里有这个词语。这样,就有两种可能:一是“金”书作者所处的方言区域独有这个方言词语;再就是这个词语根本就不存在,或者是方言词语的字写错了。

要想知道“伤叔”一词的对错,只有真正熟悉这个词语的人,才能鉴别出来,知道正字是什么。否则只能是猜测。

在鲁南方言里,有个词语叫“伤督”。当读到这段话时,自然而然地就辨认出“伤叔”应该是“伤督”。因为在这个词语的语言环境中,按鲁南方言,用这个词语最贴切。

“伤督”是什么意思?

本义是监督得过份,让人不好接受。也就是说监督虽然是好意,但说得过分了,让人不好接受,人就有些恼了,感到有些伤害了。引申意义,多用于过度反复地教育、批评,有时显得有些埋怨,责备;开玩笑过度的言语戏娱,甚至言语戏谑;还有的有意反复地用言语,把过错往人家身上推等等。这些情况,都可以用“伤督”一词。

又因为“伤督”又与“伤嘟”同音,把只是因为反复嘟囔,让人不好接受,让人烦的情况,说成“伤嘟”。

现在来看上例,西门庆一再戏娱应伯爵的场景。西门庆文房里找了个温秀才。这温秀才刚来,因问应伯爵的尊号,伯爵说号南坡。在场的西门庆戏娱地说他家孤老多(孤老,多指嫖客。),筒出的屎尿多,让丫鬟提出去向南边去泼(倒),就叫南坡。温秀才是学究之人,说此“坡”不是彼“泼”。“泼”是点水边加发。“坡”是土字旁加个皮。西门庆接着温秀才说的这个“皮”字,继续开玩笑地说,他老婆整天被皮子缠着呢!皮子,就是黄皮黄鼠狼,人被皮子缠着,会神神叨叨,失魂落魄,脸黄消瘦的样子。这样的损人的玩笑,开得是有些过分了。在旁的温秀才都听得不好意思了,他怕伯爵接受不了,就赶忙说:“不亵不笑”。

这段主要说的西门庆嘻戏伯爵,从伯爵的号,引发出说伯爵老婆养汉,并且很多拉得也多;又说伯爵老婆让皮子缠着了,魔鬼上身,神经不正常。这样的过份损人的玩笑,不是很要好,很底实的人,一般是接受不了的。但伯爵脸皮厚,只是说,他总是这样的屎口,好伤督人家。也就是说,他总是这样的,喜欢过份地戏弄奚落人家。“人家”指伯爵自己。从这里也能看出,应伯爵与西门庆的关系不一般。伯爵贴食西门庆,当然由着西门庆戏谑,为讨西门庆喜欢,不会生气,也不会恼怒。西门庆觉得经常和他开玩笑,他脸皮厚,轻重都无所谓,只是图个乐子罢了!温秀才刚来,还不是很了解,他看到这两个人太铁了,玩笑开得都到了亵渎的程度了,伯爵还不生气,真是铁哥们啊!但他还是有些担心,怕伯爵接受不了,也是为西门庆的不留情面的过份玩笑,便带点安抚打圆场地说:“不亵不笑”。

大家看,这样的情形下,伯爵就可以说西门庆他“伤督”我了。

所以,这个词语只能是“伤督”,而不能写成“伤叔”,“叔”字,是错字。至于这“叔”字下的目,是如何漏掉的,就不得而知了。

拈出就是专家级(拈出就是专家级)(2)

《金瓶梅词话兰陵方言解读》李照川著

下面我们再来看看“饿眼见瓜皮”错在哪里?

这个词语在《金瓶梅词话》第五十五回第八页。

(金莲)便写一封书封着,叫春梅径送与陈姊夫。经济接着拆开,从头一看,却不是书,一个曲儿。经济看罢,慌得丢了买卖,跑到卷棚后面看。只见春梅回房去,时(对)潘金莲说了。不一时也跑到卷棚下,两个遇着,就如饿眼见瓜皮一般,禁不的一身直钻到经济怀里来。

实际上,“饿眼见瓜皮”,这是个常识性的错误。人或动物饿了,见什么能吃的就吃什么,所谓饥不择食,不见得非要见了瓜皮,才不管好的歹的去吃。这是个常识。

所以,这个“饿”字,显然是不合适的,是错字。

在生活中,喂过鹅的人都知道,鹅是喜食草的家禽,因为鹅没有牙齿,最爱吃的是象瓜瓤,熟软的红薯等软软的这一类的食物。如果在喂食鹅时,同时给它瓜皮等几种食物,它一定第一选择的就是软软的瓜皮瓤了。所以它看见了瓜皮,不管好的歹的去争先抢着吃。

这就是,鹅眼见瓜皮——不管好的歹的,这个歇后语的由来。

然而,奇怪的是,不知哪个书上最先记载了这个歇后语 。是哪本书最先把“鹅”字误写成了“饿”字。有意思的是,在以后的书上,也没有人把它改正过来。所以现在看明清小说,会经常看到“饿眼见瓜皮”,如:《醒世姻缘传》第五十三回,“……(这)晁无晏饿眼见了瓜皮,扑着就啃。”等。

在一些《金瓶梅》的注释里,“饿眼见瓜皮”,有的解释为饥不择食。李申先生在《金瓶梅方言俗语汇释》里的注释比较切合实际:“饿眼见瓜皮,形容欲望的急切。”而“鹅眼见瓜皮”不仅有不管好歹想得到的意思,还有因爱好而急不可耐的意思。正与李申先生的解释相符。实际上,既然是饥不择食,为什么还非要眼见瓜皮呢?这本身就很矛盾。一些网上相关这个词语的解释,也是大多数沿用了这一注解之意。所以,错了这么一个字,对句子的意思的理解也就不一样了。

对于“叔”和“饿”这两个错字,大家有何高见,请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