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新嫁娘词三首》

婆媳关系,一直都是婚姻关系中绕都绕不开的话题。比如自古以来就有"新嫁媳妇难当"的普遍看法,其实不论是旧社会还是新社会,新媳妇难当的说法也确实有一定道理。首先,新媳妇对婆家人的生活习惯、饮食口味等方面还不是很熟悉,煮的饭菜容易不合婆婆的胃口;其次,有的婆婆对于儿媳的看法通常都是,儿媳"抢了"自己的儿子;最后,婆媳关系的双方说白了,既没有血缘关系也没有婚姻关系,有些婆媳相处起来难免别扭。

而归根结底,婆媳关系难以处理的根本原因还是在于人的自身。婆媳关系没有婚姻和血缘的维系,也就不那么稳固。如果婆婆和儿媳双方,在婆媳关系中都没有注意的话,可能会导致婆媳产生裂缝,甚至会威胁到夫妻双方的婚姻关系。而古往今来,关于婆媳关系破裂的事情和案件数不胜数。下面要说的一个明朝奇案"婆婆玷污儿媳",属实奇葩。但奇葩的背后,却是对人性的深刻思考。

明清奇案之贤妇伸冤(明朝奇案34)(1)

这个明朝奇案记录在冯梦龙创作的《古今谭概》之中,它的名字叫做"婆媳奸",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婆婆玷污儿媳",婆婆是怎么玷污儿媳的呢?看一下故事就知道啦!这个奇案发生的时间是明朝的万历年。据记载,当时有一户家大业大的富商之家,儿子是经商的,一年四季经常在外奔波,很少能回家。

但好在他的妻子很贤惠,丈夫在外面经商养家,妻子就在家里照顾老人,把家务事打理得井井有条。按照我们的看法,这个富商家庭应该很幸福,丈夫主外经商,妻子主内无微不至地照顾老人。开始的时候一家人也确实其乐融融,但是时间长了,这家人的婆婆却开始"搞事情"了,家庭幸福平静的生活就被打破。

原来,这位妻子不仅贤惠,而且年轻貌美。婆婆总是怀疑自己的丈夫和儿媳有不伦的关系。起初,婆婆只是偶尔在脑海里闪过这么一个想法,但这种坏想法一旦冒了头就会无止尽地生长。看见儿媳给丈夫端茶倒水,婆婆就觉得他们两个"有一腿"。但是由于那个时候男尊女卑,加上自己只是主观臆断并没有掌握证据,婆婆不敢和丈夫说,也不好意思直接去质问自己的儿媳。

明清奇案之贤妇伸冤(明朝奇案34)(2)

后来,婆婆自作聪明地想出了一个"假扮公公试探儿媳"的办法。夜里,婆婆趁着丈夫熟睡,偷偷起身穿上他的衣服,借着月光摸进了儿媳的房间。然后上到床上对正在熟睡的儿媳进行了猥亵。儿媳惊醒之后,大喊救命然后奋力挣扎,在这个过程中抓伤了婆婆的脸。婆婆吃痛,赶紧溜走,儿媳在月光下隐隐约约看到逃跑的人穿着公公的衣服,于是便觉得今晚猥亵她的人就是公公。

第二天,受了委屈的儿媳收拾行李回了娘家。父亲一看女儿哭哭啼啼的回来,忙问发生了什么。她说:"我被公公欺负了",然后把事情的经过讲了一遍。愤怒的父亲当即去官府报案,抓了公公去审讯。而做贼心虚的婆婆,假装自己生病了身体不舒服,说不方便去官府,其实就是怕别人看到她脸上的伤。

明清奇案之贤妇伸冤(明朝奇案34)(3)

公公莫名其妙地帮自己的妻子背了黑锅在官府喊冤,他听自己的儿媳讲完事情的经过以后,说:"如果我真是那猥亵儿媳的贼人,我脸上应该有伤才对"。官老爷一看公公脸上确实没伤口,就宣布他无罪。儿媳的父亲见女儿冤枉好人,又闹上了官府好不丢脸,臭骂了女儿一顿后就走了。儿媳被猥亵有苦说不出,如今又被父亲责骂,自己的名声也丢了,一时想不开就自缢身亡。

儿媳死后,官府的人又过来调查案件。这时有一个围观的人说,他今天好像看到婆婆脸上带着伤。于是官府的人就把婆婆抓起来审问,见事情闹到了这个地步,婆婆也承认了是自己试探儿媳,结果没想到儿媳会自尽。如今她也很后悔,冤枉了自己的好儿媳,但是人死不能复生,后悔有什么用呢?

明清奇案之贤妇伸冤(明朝奇案34)(4)

结语

这个关于婆媳关系的事情,虽然荒诞又离奇。但是从人性的角度来看,这个荒诞故事告诉我们,永远不要去考验人性。尤其是婆媳之间,原本应该是亲密的两个人,婆婆却因为对儿媳的不信任而去考验她。这看似是在考验儿媳,实则是在考验婆婆自己。她对丈夫和儿媳不信任要考验人性,最后换来一个让人悲痛的结局。你说这又是何必呢?

参看文献

《古今谭概》

《新嫁娘词三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