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老人,出海打鱼,好不容易抓到一条大鱼,却被鲨鱼咬得只剩骨架。

由于耳熟能详地知道这个故事梗概,所以总也提不起兴致来读《老人与海》。直到有一天,机缘凑巧之下,读了一遍。才领略到文字的力量,它将“坚强”植入读者的骨髓。

老人与海读书笔记10篇专题读后感(老人与海读后感)(1)

在《南方周末写作课》里,作者雷磊强调文字要具有时代的底色

海明威创作《老人与海》之时,正是一战结束后,短暂的繁荣与紧接着的经济萧条,传统价值观念与战后社会新状态交织冲突,让这一代人陷入了无所适从的茫然颓废的生活状态里。

正是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坚强”这个主题的选取,弥足珍贵而恰逢其时,就像穿透云隙的几缕阳光,让人倍感振奋。

什么样的素材最贴合坚强这个主题呢?

搏击大海的水手显然最能秉持坚强品质的群体,他们身上发生的故事,一定能够感染读者,激励读者。

当一个老人独自在波涛诡秘的大海中捕鱼并搏击鲨鱼的原型故事,进入海明威的视线时,一个伟大的作品便牢牢抓住了作者的心。

老人相对年轻人在体能上的弱势,更加突出了毅力的高贵。

面对迷惘一代,确定了坚强的主题,具备了老人在大海中搏击鲨鱼的故事雏形之后,海明威又是如何实现作品的呢?

按照杰里·克利弗所著《小说写作教程—虚构文学速成全攻略》中提到的小说有效编排结构,就是渴望 障碍 行动 结果。海明威似乎正是遵循着这样的节奏推进着故事的进展。

从孩子的视角引出老人,老人多日捕鱼未果,拮据的生活压力和对于荣誉的追求,迫使老人萌生了大干一票的想法。老人出海前的这些铺垫,就是为了揭示老人的渴望。

老人与海读书笔记10篇专题读后感(老人与海读后感)(2)

出海之后,没有取得有效的收获,在其他渔船相继返航时,老人却冒险向大海更深处行去。

第一个小障碍是近海无鱼获,老人的行动就是驶向深海,结果是终于钓到了大鱼。新的障碍出现了,大鱼太大力道太强,老人为了抓住它,不得不与之拔河般角力,这个拔河角力持续了整整2日,拼出的正是作品的主题:坚毅的品质。

最终老人凭借毅力打败了大鱼,将它绑在了船舷一侧。这时候,老人已经精疲力尽。一个高强度的紧密节奏之后,气氛稍显舒缓。

《小说写作教程》中提到的“每况愈下”出现了。一群鲨鱼盯上了老人的大鱼,疯狂地撕咬、收割老人的成果。老人用船桨奋力反击,拼尽最后一丝气力。在鲨鱼与风暴的夹击中,树立起无畏的形象。行动之后的结果是,老人拖着被鲨鱼咬得只剩白骨的鱼架回到了家。

渴望、障碍、行动、结果,每况愈下。各个要素累积叠加,一个伟大的作品就此诞生了。

阅读《老人与海》之前,我总是懒得纠缠事情的过程,只关注并强调事物的结论。只有读了之后,才能深深体验了坚毅的品质,并且将它纳入灵魂深处。这让我不再忽视过程,开始欣赏起追逐目标途中的一路风景。

毕竟,我们的人生,也早已注定了结局,我们享受的本来就是一个过程。

享受生活,也许就是人生的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