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潘彩霞1876年冬,莫斯科郊外的一栋庄园客厅里,著名钢琴家尼古拉•鲁宾斯坦忘我地弹奏着,宁静的气息,玄妙的幻想,自黑白琴键上轻舞飞扬,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柴可夫斯基去世多久了?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柴可夫斯基去世多久了(和柴可夫斯基纸上恋爱14年)

柴可夫斯基去世多久了

文/潘彩霞

1876年冬,莫斯科郊外的一栋庄园。客厅里,著名钢琴家尼古拉•鲁宾斯坦忘我地弹奏着,宁静的气息,玄妙的幻想,自黑白琴键上轻舞飞扬。

须臾,音乐停了,梅克夫人从隔壁房间里冲出来,她眼睛里闪着光彩,焦急地问:“这是谁写的?”

曲子名为《暴风雨》,是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的作品,那时,他正处于极度贫困中。鲁宾斯坦此行的目的,就是来为他寻求资助的。

柴可夫斯基

梅克夫人,是一位铁路富商的遗孀,她既富有,又受过良好音乐教养,曾经帮助过不少音乐家。

就在鲁宾斯坦不遗余力地夸赞柴可夫斯基时,梅克夫人打断他:“你不必替他说那么多的好话,他的音乐早已说过了!”

《暴风雨》令梅克夫人心潮澎湃,一个心如止水的人,突然“感到活转来”。连续几天,她几乎不能自拔。为了不伤害柴可夫斯基的自尊,以收藏乐曲为名,她通过鲁宾斯坦,请柴可夫斯基编一首曲子。

曲子很快编好,梅克夫人收到后写信致谢,称他的作品使她“陷入狂喜”,随信附上的,是慷慨的报酬。

梅克夫人

柴可夫斯基深受感动,在回信中,他说:“一个被失望和失败阻塞着路途的音乐家,知道您如此忠诚和热烈地爱好着音乐,这真是一种安慰。”

他白天在音乐学院教理论,晚上创作,36岁了,仍未摆脱贫困,甚至身上穿的,还是别人赠送的旧衣服,梅克夫人的资助,无疑是雪中送炭。

通信开始,友谊建立,他们除了讨论音乐,还介绍各自的经历、家庭,两个同样敏感害羞的人,出人意料地真诚而坦率。

“我从地球上飞升,我的太阳穴在跳动,我的心在颤抖,云雾遮掩了我的眼睛,我只听见那音乐的迷人的声音。”

从音乐中,梅克夫人得到巨大快乐。她收集柴可夫斯基的一切资料,迫切想知道,创造这些音乐的,究竟是怎样一个人。她渴望见到他,“跳进他的灵魂”。

然而,他是艺术天才,而自己只是平凡女子,对此,她深感不安,害怕见面,她宁愿只在音乐中倾听他。

青年柴可夫斯基

在信中,梅克夫人提议,他们的交往“仅限于通信”,她请求他送给她一张照片,以便在他脸上寻找创作时“激动的思想和感情”。

柴可夫斯基完全赞同。他同样担心,面对面了解后,音乐与他本人并没有想象中和谐一致,他害怕她会失望。

为了让柴可夫斯基“从债主的恶爪中解放出来”,每次写信,梅克夫人都会附上一笔钱。柴可夫斯基也以真诚回报,绝不肯为了她的钱,而在艺术上粗制滥造。

频繁的通信交往中,彼此的精神越来越靠近,端详着柴可夫斯基的相片,梅克夫人的心光亮又温暖,她称他为“唯一能够给我巨大幸福的人”。

柴可夫斯基也同样,他告诉她:“我没有见过一个人对我这样亲切,从没有遇见过一个人,能与我同频共振。无论我想什么,总要想起我遥远的朋友,你的爱和同情已经成为我存在的基石。”

梅克夫人

精神交往无需承诺,37岁时,柴可夫斯基走进了婚姻。无法预料的是,为这个错误的决定,他付出了惨烈的代价。

妻子是他的学生,因为崇拜,她发起爱情攻势,甚至以生命要挟。出于同情,柴可夫斯基答应了,只是,他坦率地对她说:“我只能给你平静的、兄长式的爱。”

谁料,婚姻生活令人失望,妻子庸俗不堪,从不关心他的艺术,对他的作品,“连一个音符都不懂”。

柴可夫斯基绝望了,一辈子装假,他做不到;一辈子受刑,他放不下音乐。结婚仅仅一个月,精神就到了崩溃边缘。他经常一个人游荡在莫斯科的街头,有一天甚至跳进冰冷的河里,企图得病致死。

自杀失败后,他逃到彼得堡,写信请妹妹转告妻子,不要再用指责和威胁来折磨他。同时,他向妻子提出离婚。

柴可夫斯基与妻子

离婚需要钱,柴可夫斯基想到了梅克夫人,她是唯一一个让他提到钱而不会难为情的人。

知道他的困境后,梅克夫人立刻寄去一笔钱帮他赎回自由,她写信安慰他:

“你要知道,你给了我多么愉快的时光,我对此是多么的感激,我是多么需要你,恰如你一样。因此,这倒不是我来帮助你,而是帮助我自己。”

任何时候,他的自尊,她都小心呵护着。她帮他在瑞士安顿下来,窗外,终年积雪,宁和清静,他的精神状态逐渐恢复。

对这场劫难,柴可夫斯基心有余悸,他向梅克夫人承诺:“从今以后,我笔下写出的每一个音符都要献给你,除了用我的音乐向你服务之外,别无他路。”

他开始沉醉在《第四交响曲》的创作中,并在信中告诉她:“它是属于你的,你一听到就会知道,我是如何经常地想着你。”他把乐曲题献给她,并称之为“我们的交响曲”。

《第四交响曲》

曲子完成后,梅克夫人帮他花钱出版,在莫斯科首演时,她冒雨去听音乐会。一个人坐在包厢里,波澜起伏的乐曲在心头激起无尽情思,她激动地告诉他:“这部交响曲将永远是我生命的光彩。”

《第四交响曲》的演奏引起狂热追捧,从此,柴可夫斯基的音乐创作进入成熟期。

1879年,柴可夫斯基辞去音乐学院的教职,他要全身心献给音乐。至于生活,梅克夫人永远是他最坚强的后盾。

她去意大利度假,就在附近为他租一个舒适的公寓,以便能呼吸同样的空气;她回到俄罗斯,便邀请他到她的别墅消夏,那儿,随时有一间为他准备的屋子。

尽管近在咫尺,但他们仍然约定互不见面,只靠书信互通款曲。

虽然刻意回避,可命运还是安排了相遇。有一天,柴可夫斯基在林间散步,就在这时,梅克夫人的马车从对面驶来,擦肩而过时,他清楚地看到,她深蓝色的眼睛温柔深邃。

那一瞬,他们认出彼此,惊惶失措匆匆致意。第二天,柴可夫斯基写信致歉,梅克夫人却无比欢悦:“你是我所爱的,能碰到你,使我感到这一切都不是神话,而是现实,这真是我最大的快乐。”

他的出现,是那样夺目,令她神魂颠倒。她的书房里,有他的作品全集,桌上的报纸杂志,上面都是关于他的报道。

柴可夫斯基

感受着梅克夫人的气息,柴可夫斯基灵感勃发,创作进展神速,欧洲、美洲相继向他敞开怀抱,作品逐渐走向国际乐坛。

他的成就,也感动着梅克夫人,一遍遍弹奏着《第四交响曲》,她在信中献上了“失控的自白”: “我爱你胜过其他任何一个人,我珍惜你胜过世界上所有的东西。如果这个消息使你烦恼,那就原谅我吧,反正我已经说出口了。理由是——你的交响曲!”

柴可夫斯基热烈回应:“一切都是你给的:生命、追寻自由的机会,和连做梦也想不到的好运气。”

如他所言,好运气接踵而至。随着歌剧、圆舞曲的大获成功,他终于成为誉满全球的著名音乐家。

社交和巡演开始邀约不断,疲惫不堪中,柴可夫斯基与梅克夫人的通信逐渐减少。直到有一天,他收到她的绝交信。信中说,她面临破产,不得不停止对他的资助,最后一句话颇为伤感:“希望你有时还能想起我。”

梅克夫人

突如其来的消息,令柴可夫斯基震惊了,他立刻回信表示:“你把我将尽的力气积聚起来,使我再度走上音乐之路,我一刻也没有忘记你,将来也永远不会忘记你,因为我头脑中产生的每个想法,都是和你连在一起的。”

然而,没有等来任何回音。他不知道的是,除了经济损失,梅克夫人的肺结核越来越严重,听力也正在消失。而那封绝交信,也是在儿女逼迫下写的。

他已经不需要她的资助,可是没有她的友谊,他痛苦而绝望。 矛盾和苦闷之下,柴可夫斯基开始创作《第六交响曲》。他心潮翻涌,思绪万千,把“整个心灵都放进这部交响曲”。

他用音乐总结人生,也向失去的友谊告别。交付出版前,这部曲子被命名为《悲怆交响曲》。

这是他最后的作品。1893年,饭店的一杯生水让他感染霍乱,生命最后时刻,他反复呼唤着“娜杰日达……”

“娜杰日达”,是梅克夫人的名字。她听到了他的召唤,失去他,她同样被忧郁淹没,一直住在精神病院。柴可夫斯基去世两个月后,她便追随而去,只留下千余封书信,还在见证着爱的传奇。

这一生,唯有音乐难弃,留下所有旋律,只为代我爱你。

柴可夫斯基与梅克夫人通信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