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初听到您的音乐是《暴风雨》,它给我的感受简直无法对您言语,几天来我一直处在迷蒙之中难以自拔”,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柴可夫斯基个人介绍?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柴可夫斯基个人介绍(柴可夫斯基与梅克夫人)

柴可夫斯基个人介绍

“我最初听到您的音乐是《暴风雨》,它给我的感受简直无法对您言语,几天来我一直处在迷蒙之中难以自拔。”

这是梅克夫人给柴可夫斯基的第一封信里的一段话。

一、谁的曲子如此动人?

1876年冬天的一个下午,梅克夫人坐着马车来到了尼古拉·鲁宾斯坦的位于莫斯科郊外的庄园,受尼古拉·鲁宾斯坦一家人的邀请,她将在那里度过了一个美好的下午。

尼古拉·鲁宾斯坦是一位在音乐上很有造诣的作曲家,早年曾以职业演奏家的身份游历欧洲,受到过车尔尼、李斯特和迈耶贝尔等世界级音乐大师的赏识。

为了挖掘和培养更多的音乐人才,1866年,尼古拉·鲁宾斯坦归国后,创办了莫斯科音乐学院,并亲自教授钢琴等。为了充实师资,尼古拉·鲁宾斯坦还请来了柴可夫斯基、萨夫诺夫等人教授作曲、钢琴等课程。

每当有朋友拜访时,尼古拉·鲁宾斯坦为了助兴,也会弹奏几支曲子。他那娴熟的技巧和动人的旋律,常常会引得朋友们停止交谈,沉醉在他弹奏的乐曲中来。这也成为了朋友们喜欢到他家来做客的缘由之一。

与梅克夫人寒暄了几句后,尼古拉·鲁宾斯坦就起身离开了房间,让梅克夫人与他的妻子能痛快地说上一会儿话。随后,尼古拉·鲁宾斯坦来到了客厅里,摊开了一张新写成的乐谱,开始忘我地弹奏了起来。

随着他灵巧手指的跳动,动听感人旋律也随之如水波一般荡漾开来。

当尼古拉·鲁宾斯坦停止弹奏后。梅克夫人迫不及待地从邻室走到他面前,连声赞叹道:“这曲子太美妙了,请问它是谁的作品?”

尼古拉·鲁宾斯坦告诉梅克夫人,这首曲子的名字叫《暴风雨》,是柴可夫斯基作的曲子。

二、我买一首你的曲子。

梅克夫人回家后,还对《暴风雨》那激情澎湃的旋律念念不忘。在得知柴可夫斯基经济窘况后,梅克夫人找到尼古拉·鲁宾斯坦,希望柴可夫斯基能为她编一首乐曲。

原本尼古拉·鲁宾斯坦就一直对柴可夫斯基的音乐天赋推崇备至,因此他十分乐意帮梅克夫人这个小忙。

当时的柴可夫斯基还寂寂无名。虽然他在音乐上有着无人能及的天赋,可是他的父亲,却认为唯有成为一名公务员,才能成为一个体面的人。而他不得不听从父亲的建议,考入了一所法律学校。毕业后,他在父亲的帮助下,顺利地进入了司法部门做了一名小职员。

然而,职场上的尔虞我诈和官场上的贪污腐败,都让柴可夫斯基感到无比厌恶。于是,他全身心投入到音乐钻研中。不久后,他就以优异的成绩,考进了圣彼得堡音乐学院。

由于工作与学习音乐在时间上有冲突,柴可夫斯基没有丝毫犹豫,就辞掉了公务员工作,从此完全献身于音乐事业之中。

1865年,受尼古拉·鲁宾斯坦的盛情邀请,柴可夫斯基成为了莫斯科音乐学院的作曲教师。从那时起,柴可夫斯基开始了他的创作生涯。

不过,这样的生活仍然让柴可夫斯基烦恼无比。白天,他要在音乐学院给学生们上课,只有到了夜里,他才有时间开始他的创作。此外,他虽然写了一些曲子,但是并没能引起音乐界的注意。而他也因为只靠着微薄的薪水,生活过得非常窘困。

对于一位有才华的音乐家来说,想要在创作上得到健康的发展,必须保证不为温饱而烦恼。而这正是柴可夫斯基迟迟无法解决的问题。所以,他听说梅克夫人想要他编一支曲子时,毫不犹豫就答应了下来。随后,他把曲子编好后,按梅克夫人给他的地址,以信件的方式寄了过去。

梅克夫人收到后,立刻写了封短信以表谢意。她还特意在信中写道:“我最初听到您的音乐是《暴风雨》,它给我的感受简直无法对您言喻,几天来我一直处在迷蒙之中难以自拔。”

同时,梅克夫人随信附上了一笔可观的报酬。

三、不见面,只是看一看你的照片。

梅克夫人的慷慨资助,对于柴可夫斯基来说,简直就是雪中送炭。再加上梅克夫人也对音乐有着极高的鉴赏力,因此两个从无交集的人,建立了友谊。

不过,由于梅克夫人提议,他们之间的友谊只限于书信往来,因此柴可夫斯基一直遵守着这个约定。

之所以,梅克夫人会提出这样的建议,这其中有一部分是因为顾及身份的原因。

原本,梅克夫人是大农场主的女儿,她的父亲和母亲都是音乐爱好者,因此她从小就是在悠扬的音乐和美妙的歌声中长大,在耳濡目染中,音乐也成为了她生活的一部分。

16岁的时候,梅克夫人嫁给了德国工程师卡尔·冯·梅克。婚后,两人先后生下了18个子女,其中夭折了7个,活下来的11个孩子要吃要喝,也足以让本就不够富裕的家庭顿时陷入贫穷。好在梅克夫人很有商业头脑,在她的影响下,丈夫辞掉了公职,开始经营铁路运输。由于经营得当,不久后就成为了铁路运输大亨。

1873年,丈夫因病去世,给梅克夫人留下了十分可观的遗产。成为遗孀后,梅克夫人带着对亡夫的沉痛思念,不再流连于上流社会的生活,从此闭门谢客,过起了隐居的生活。

梅克夫人不得不承认,是柴可夫斯基的乐曲,让她如死灰一般的内心,重又回到了人间。她在一段时间里,找来了柴可夫斯基所有的乐曲,反复听过后,她被柴可夫斯基深埋在乐曲中的精神力量所感染。她曾在给柴可夫斯基的信中坦言,听柴可夫斯基的曲子,她常有种魂游体外的感觉。

天赋是不该被世俗扼杀在摇篮里的。

梅克夫人不愿意柴可夫斯基因为世俗的烦恼而影响创作,于是她决定资助柴可夫斯基。为了维护柴可夫斯基的自尊,梅克夫人一直请他编曲,并且每次都支付相当可观的报酬。

数次的书信往来,柴可夫斯基也对梅克夫人产生了极大的好感。他没想到一个普通的,没有受过音乐教育的妇人,居然有常人不能及的音乐鉴赏能力。而且在音乐上还有非常高明的见解,因此两人很快就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

有一次,梅克夫人在信中表示,希望能得到柴可夫斯基的一张照片。她解释说,之所以不愿意见面,是担心见面后,会破坏掉两人的感觉。也许到那时候,就很难再像现在这样自在地写信了。

柴可夫斯基也有着相同的不安,他怕他的模样与音乐,会让梅克夫人产生一种落差感。

正因如此,不管是柴可夫斯基,还是梅克夫人,都不曾因为好奇,违背约定。书信虽慢,却能互诉衷肠,亦能让写信的人,常常心生欢喜。

编了好几支曲子后,柴可夫斯基已经明白,梅克夫人所谓要他编曲子,不过是个由头,实际上只是为了在金钱上施舍他。所以他坦率地在信中写道:“您想帮助我。可我不愿意为了金钱在没有灵感的情况下匆匆滥写曲子,也不想为了改善生活对艺术不忠。”

柴可夫斯基还直截了当地向梅克夫人借钱,并告诉梅克夫人,他觉得梅克夫人是他在这世上唯一借钱可以不用脸红的人。他表示,他希望他是出于真心实意为梅克夫人作曲,而不是为了钱去创作。

一个十分爱面子的男人找女人借钱,这往往需要很大的勇气。因为一旦被女人拒绝,很有可能两人的关系就会陷入尴尬之中。

显然,梅克夫人并不因为柴可夫斯基找她借钱,而轻视柴可夫斯基,反而十分高兴地认为,这是柴可夫斯基把她当作最信赖的朋友才会有的行为。所以,她立刻给柴可夫斯基寄去了3千卢布。

四、陷入不堪收拾的婚姻之中。

在柴可夫斯基37岁的时候,女学生米科柳娃对他展开了疯狂的追求。甚至为了嫁给他,还以死要挟。

柴可夫斯基身边的朋友也希望他能安定下来,能和大家一样,享受天伦之乐,所以大家对他多有劝说。最终,柴可夫斯基答应了米科柳娃的追求,两人很快步入了婚姻殿堂。

然而,柴可夫斯基在婚后才发现,米科柳娃压根就不喜欢音乐,也不关心他的艺术,甚至对他的作品“连一个音符都不懂”。米科柳娃每天还像一只麻雀一样,总是喜欢和他聊一些家长里短。最让他不能忍受的是,米科柳娃总是津津乐道当年她被诸多出身高贵的青年追求时的情景。

两个人的三观不一致,很快就暴露出来。因此,婚后的生活才一开始,家里就硝烟四起。对婚姻大失所望的柴可夫斯基在婚后一个月,精神就陷于崩溃的边缘。他为了逃避妻子,常常在莫斯科的大街小巷游逛。为了能早点死掉,他曾在寒冷的冬天投河自尽,只是很快,他就被人救了起来。

自杀未遂后,柴可夫斯基出走圣彼得堡,并向米科柳娃提出了离婚。

在那个年代,离婚是需要付给女方赡养费的。以柴可夫斯基的境况,他是没有资格离婚的。但为了能早日摆脱婚姻,柴可夫斯基向梅克夫人说明了一切,并寻求她的帮助。梅克夫人本来就很同情柴可夫斯基的遭遇,所以为了帮助柴可夫斯基恢复自由,她很快就帮助柴可夫斯基付清了所有债务,并约定每年提供6千卢布,作为柴可夫斯基的生活费。不过,梅克夫人也有要求,就是希望柴可夫斯基能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除此外,为了让柴可夫斯基的精神得到康复,梅克夫人还安排他去瑞士散心,让他在阿尔卑斯山下住了下来。美丽的风景和清朗的空气,对柴可夫斯基的精神康复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五、唯一的一次擦肩而过。

对于梅克夫人做的这一切,柴可夫斯基十分感激,他在给梅克夫人的信中写道:“从今以后,我笔下写出的每一音符都要献给你,除了用我的音乐向你服务之外,别无它路。”

不久后,当柴可夫斯基前往意大利时,梅克夫人正好也在意大利度假。于是,她就在她的住所附近,给柴可夫斯基租了一套整洁舒适的公寓。虽然近在咫尺,但梅克夫人和柴可夫斯基依然保持着书信往来,并不曾打破曾经的约定。

回到俄罗斯后,在梅克夫人的邀请下,柴可夫斯基还到她在乡下的别墅里小住。总之,梅克夫人为了让柴可夫斯基能安心创作,她总是极细心体贴地为他打理好一切。

当然,两人也并不是没有见过面。

有一次,柴可夫斯基正在林荫道上散步,一个车夫驾驶着一辆马车迎面而来。

就在马车从他身边走过的时候,他看到梅克夫人正透过马车上的窗户望着他。由于事发突然,两人都很意外,柴可夫斯基甚至来不及挥手致意,马车便疾驰而去了。

第二天,柴可夫斯基特意写信向梅克夫人道歉,结果梅克夫人回信写道:“原本我是默默地爱着你,从来只是想象着你的风采,没想到竟然能够碰到你,这使我觉得我所爱的并非虚幻,这使我心里感到踏实,也觉得非常快乐。”

在梅克夫人的欣赏和鼓励下,柴可夫斯基激情澎湃,最终编写出了《第四交响曲》。柴可夫斯基对于自己创作的这支曲子颇为满意,于是他在给梅克夫人的信中写道:“这是专门写给你的,你一听就会知道,我常常是多么地想你。”

梅克夫人也期望能早日听到《第四交响曲》,所以她花钱帮助柴可夫斯基出版。又在莫斯科首次演出《第四交响乐》时,不顾糟糕的天气,乘坐马车到音乐会去听这支乐曲。回家后,她立刻在给柴可夫斯基的信中写道:“这部交响曲会成为我生命中最为光彩的一部分。”

果然,《第四交响乐》很快就在音乐界获得了极高的赞誉,而柴可夫斯基也随着名声越来越大,他的作品也越来越受欢迎,最终他成为了世界顶级的音乐家。

对于获得的成功,柴可夫斯基对梅克夫人充满了感激之情,他在信中热烈地表示:“这一切都是你给的,我的生命、我追寻自由的机会和从来连想都不敢想的好的运气。”

对于柴可夫斯基取得的成绩,梅克夫人非常得意。在和柴可夫斯基书信往来的这些年里,梅克夫人不仅在房间里摆满了柴可夫斯基的作品,而且报纸杂志上,只要是关于柴可夫斯基的消息,她都会细心地保存下来。

六、绝交后,依然相互思念,直到生命最后一刻。

然而,随着柴可夫斯基在音乐界的地位越来越高,他的社交和演出也越来越多。由于太过于忙碌,柴可夫斯基不再像从前那样,频繁地给梅克夫人写信。

1890年,柴可夫斯基收到了梅克夫人的绝交信。梅克夫人写道:“我的经济出现了问题,不得不终止对你的资助。希望你能偶尔还会想到我。”

信的最后一句话,显然让柴可夫斯基受到了极大的触动,他立刻在回信中写道:“是你把我即将用尽的力气积聚起来,让我专心地在音乐之路上进行创作。我从不曾忘记你一刻,以后也不会忘记你。因为我创作时,每一个想法都是和你连在一起的。”

经过打听,柴可夫斯基得知梅克夫人并没有陷入到破产的境地,这个谎言让他深深地感觉到自尊心受到了伤害。

从那时起,柴可夫斯基再也没收到过梅克夫人的来信,而他也因为要忙于太多的音乐活动和应酬,没有再给梅克夫人写过一个字。

其实,当时的梅克夫人已经患上了非常严重的肺结核,再加上她的大儿子也是因肺结核去世,这让梅克夫人陷入深深的自责中。她认为是因为自己太过于专注与柴可夫斯基的感情,忽略了儿子的健康,因此上帝才带走了她的大儿子,并让她患上肺结核,以此来惩戒她。正是在精神饱受折磨的情况下,梅克夫人才写下了那封绝交信。

除此外,由于疾病越来越严重,梅克夫人的手臂也越来越僵硬,神经系统也受到了严重的摧残,导致她的听力也下降得非常厉害。

梅克夫人因为迟迟没有得到柴可夫斯基的来信,曾十分失望地说:“他已经不需要我了,我也给不了他什么了。假若他还会想起我,那么他为何没有给我写过一封信呢?”

是的,此时柴可夫斯基已经成为了炙手可热的音乐家。他无论走到哪里,都会有如潮水般的掌声和鲜花等着他。他的财富也早已让他过上了上流社会才有的奢华生活。

但是,物质上的优渥并不能使他快乐,他常常想起梅克夫人。那段曾经掏空他所有感情的友谊,在梅克夫人宣布和他绝交后,柴可夫斯基就无一刻不在痛苦和绝望中挣扎。也就是在那样的心境下,他先后写下了《第六交响曲》《悲怆交响曲》等流传深远的作品。

1893年,柴可夫斯基因在饭店饮用了不洁的水,导致他患上了霍乱、很快他的人生就走到了尽头、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刻,他还不断念着梅克夫人的名字。

在柴可夫斯基去世2个月后,已经病入膏肓的梅克夫人,也带着无尽的哀怨和委屈,撒手人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