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9年9月2日,就是现在全国的学校开学的时间点那天,清朝政府以光绪皇帝的名义颁下谕旨,向全天下宣布:“全国所有乡、会试一律停止。”宣告了在中国延续了1300年的科举制度,在一夜之间画上了句号。

然而,下一道圣旨容易,对全国的影响那是不可等闲视之。所以,科举废除才几年功夫,统治中国近300年的满清政府也退出历史舞台。

慈禧取消科举是好事吗(年老昏聩慈禧突然宣布废除科举)(1)

为什么满清会突破之间废除科举,这与慈禧的年老昏聩密切相关

一个国家高层统治者的年老昏聩,思维混乱,实在是国家民族的悲哀,晚清慈禧太后就是典型的代表,当年,随着外国势力在华的得寸进尺,清朝统治者沦为主权丧失,对外国人奴颜婢膝,这种失去脸面和骨气之举,导致忠君思想在大众心里没有市场,甚至一些大臣对王朝也失去信心。俗话说,人心齐,泰山移,所有的人都和朝庭离心离得的时候,这种危机是最致命的。

义和拳一开始的时候,她以为找到了一条振兴清朝的救命稻草,还特意召集义和拳领导人表演杀洋人的绝技,当时,户部尚书立山、兵部尚书徐用仪、礼部侍郎联元联名反对义和团灭洋行动,说“不可,他日洋兵进城,鸡犬皆尽矣!”结果竟被载漪扣帽子是“里通洋人”,说“杀三人,洋兵可退”,这风马牛不相及逻辑,竟被慈禧采纳,导致立山、徐用仪、联元三大臣推出午门斩了首,并堂而皇之地向列强正式宣战,说明她根本不是正常人的思维。

慈禧取消科举是好事吗(年老昏聩慈禧突然宣布废除科举)(2)

还有她一开始坚决反对变法,把一些支持变法或参与变法的人都砍了,赶走了。后来,日俄战争后,小小的日本击败了强大的沙俄,人家告诉她“俄以专制败,日以立法胜”,所以,立即说要变法,但是,当初凡是支持变法的官员,一律被清除出官僚队伍,这导致整个集团“都明白要变法,却都没法进行变法”,因为大家都不懂,当年变法要主要角色都被砍了头。人才是头等大事。

慈禧取消科举是好事吗(年老昏聩慈禧突然宣布废除科举)(3)

没有人才怎么办?关键是教育体系出了问题,那些读《四书》《五经》的科举人才肯定没有办法用,只要学习科学知识,于是,她又作出了科举废除的荒唐决定。然而,这只是想象中的人才培训体系,这一废除,对社会影响之大更是非同小可。

对广大农村地区来说,科举的废除,严重破坏社会的生态系统。

清朝时的统治最基层政府只到县一级,所以县令叫七品芝麻官,县以下的就是以姓氏、宗族来维持社会稳定、进行社会资源分配,同时,也承担着教育等职责。特别一些理念叫耕读传家,家族里面有私塾,家庭成员子弟要求识字,所谓知书达理。而这个族长是整个家族有名望的,或者家庭条件最好的,大家都会听他的指挥。这种家族社团制几百年都是如此。

慈禧取消科举是好事吗(年老昏聩慈禧突然宣布废除科举)(4)

而且他们都有自己的族规,章法,这种都是成员通过大家一致讨论通过,并认真执行相互监督,社会凝结力极强,一般一个家庭凝结一大片人,一旦这个家族里有有一个通过读书成为官员之后,他一般都推举为族长,就会更鼓励这些子弟去读书,这样,无疑就家族与朝中的纽带,随着科举的废除,地方上宗族社团渐渐和清朝切断了传统纽带,宗族社团的社会作用就渐渐衰退,于是,社团不再有自身的族规法度,而是直接蜕变成一个社会:里面不再是依靠亲情、效忠来维持,而是变成社会那样的“钱权开道”。

由于资源分配倾向于城市,农村最后在这个竞争中不再占有有利地位,其农村文化也就瓦解了···过去农村里还有家族来维护稳定,家族长老是一言九鼎的,而现在,农村里几乎都是以恶霸、财主为头目,他们成了最大的权威,不可避免导致道德的沦丧和文化的衰败。

慈禧取消科举是好事吗(年老昏聩慈禧突然宣布废除科举)(5)

对城市来说,科举的废除,使一些以读书来博取功名的人一夜之间没有了依靠。

城市的读书人也有很多,他们都是通过读书来博取功能,这也是祖祖辈辈留下来的光荣传统,也可是说是一条转换身份的唯一途径,从而不会一个人专看出身,导致社会阶层的固化,比如今天所谓的工二代、穷二代、富二代、官二代、军二代等等,这种人群一旦固化,阶层没有适当的流通,一旦有什么风吹草动,很容易引起动乱,对社会稳定有非常直接或间接的影响。而今科举废除,这唯一的通道被关闭,人们在心理上肯定不能接受,因此,当年有很多读书人都自杀,因为他们觉得自己读了几十年的书,根本就看不到希望。

慈禧取消科举是好事吗(年老昏聩慈禧突然宣布废除科举)(6)

因此,慈禧太后在突然间废除科举是非常愚蠢的,导致整个社会系统出现瘫痪。给我们的教训是,任何改革都要建立在客观条件的基础之上,通过循序渐进,稳步推进,如果一味地求轰动效应,贪快往往咀嚼不烂,后来导致的灾难性后果就说明了一切,使军阀混战,民不聊生,外寇入侵,贫穷落后也就随之而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