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廷举简历(推荐蒋登科评周廷发)(1)

周廷发,国家一级编剧,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重庆市作协会员,曾获文化部群星奖、中国音协晨钟奖、重庆文艺奖、重庆市群星奖、重庆市原创歌曲大赛金奖。创作小说一百多万字,出版诗集《圣洁的春情》、散文集《天地之间》、歌词集《飞翔的心语》、散文集《时光的记忆》四部文集;创作歌词一千余首。

以爱为基础,张扬向上的力量

蒋登科

《灵魂的呢喃》是一本歌词集。

“灵魂”和“呢喃”两个词的组合让人感觉很特别。如果我们要勉强加以解读,前者说的是内容,后者说的是表达方式。以轻声细语的方式诉说人的精神、情感和内心的秘密,是一种值得关注的人生方式,也是一种值得关注的艺术方式。

周廷发先生是重庆人,但我此前和他并不熟悉,只是偶尔见过他创作的歌词。直到他把整整一本歌词集书稿发给我的时候,我才知道,他创作歌词已经很多年了,而且成果颇丰,多次获得国家级、省市级大奖,很多歌曲也在全国各地传唱。

我不懂音乐,在适合学习音乐的年龄,我还在山里听鸟叫,听虫鸣,听流水,听风雨,听鸡鸭猪牛的合唱。几十年了,我似乎没有在任何一个公开的场合唱过歌,所以很羡慕那些会唱歌的人,也佩服那些可以写歌词、写曲谱的人。

如果要说我和音乐有一点关系,那就是后来学习新诗。新诗和文字的节奏、韵律有一些关系,但那种来自文字的节奏、韵律和乐曲的节奏、旋律差异很大,前者可以粗疏,可以不完全合律,而优秀的音乐好像不行,稍微出了问题,就无法吟唱。

歌词和诗歌肯定有关联。中国传统诗词特别讲究韵律,有严谨的格律规范,很多作品甚至就是按照音律而创作的,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吟唱。只是到了后来,诗与乐才逐渐分离,但诗歌在文体上保留了音乐的节奏感、旋律感,以区别于其他文体,也为了更好地和音乐般的情感状态匹配。随着艺术的发展,一些艺术样式又开始相互借鉴,吸纳各自的优长,尤其是诗歌、歌词这样的本来具有亲缘关系的文体。歌词也因此进入了很多新诗研究者的视野,或者直接叫歌词,或者叫音乐文学。西南大学中国新诗研究所就设立了一个研究方向叫“音乐文学研究”,经过吕进、毛翰、陆正兰、童龙超等学者的长期坚守,取得了令人欣喜的研究成果。

与大多数新诗作品相比,歌词在文体上的特点是很明显的,更讲究外在节奏、韵律,追求表达的流畅和适度的含蓄,在字面上显得更直白、晓畅,这主要是为了更好地谱曲。这并不是说,歌词创作就不需要艺术上的独特性,相反,能够在保持这些特点的前提下,写出特色,写出独到的发现,写出能够流传的作品,其实是对作者艺术创作能力的极大考验。

从《灵魂的呢喃》这部作品集可以看出,周廷发的歌词涉及的题材非常广泛,从对国家、民族的歌唱,到对故乡的深情吟诵,从对山川河流的赞美,到对亲情友情爱情的抒写,既有小桥流水的细腻婉转,也有大河奔腾的宏阔壮美。

周廷发抒写家国情怀,大气、开阔,充满自豪之感。这些作品具有历史感,以中华文明为根基,尤其是对百年历史进行了梳理,写出了时代变迁,写出了中国人的自豪。《这是祖国》是其中具有全局性感悟的作品,以祖国的山河为依托,抒写了作者对祖国的思考:“登上高山我拥抱日出,/漫步草原我胸怀宽广,/喝一口山泉我心里甜蜜,/抓一把故土我热泪盈眶。//跨进大海我追逐波涛,/亲吻大地我神怡心旷,/捕一网鱼虾我生活飘香,/采一束鲜花我梦想芬芳。//啊,祖国,/山是我挺拔的脊梁,/水是我真情的流淌。/那哪怕我是一株小草,/也要奉献出春天的向往,/哪怕我是一棵果树,/也要孕育出秋天的辉煌!”外在现实和内在体验相融合,视野开阔,大气磅礴,蕴含着一种向上的力量。这是周廷发歌词的主格调,他的所有作品几乎都充满乐观向上的情感取向。

他对亲情的抒写体现出较为细腻的风格。《奶奶》共四节,以小写大,写出了奶奶的人生阅历,从苦难到喜悦,见证了时代的变迁。《我的爹,我的娘》写出了父母的奉献和关爱,“看到天上的太阳,/就想到你那微笑的脸庞,/那一丝一缕的温暖,/像春日的雾霭,/像夏日的和风,/萦绕在儿女们的心上;/人世间所有的风雨,/你总是默默地遮挡。”作者所使用的比喻都是我们所习见的,但因为其间所蕴含的浓浓亲情,这些习见的意象也就具有了新意。《老家》也是很有韵味的作品,“老家在半坡的黄葛树下,/两间木楼里住着苍老的爸妈,/袅袅炊烟牵着飘香的朝霞,/陪着我的梦儿长大。//老家在半坡的竹林丛中,//陡坡的坝子放着自由的鸡鸭,/汪汪的小狗追着他人对话,/忠诚地守护着春夏。//老家的山上挂着红红的乡情,/老家的水田映着绿绿的变化,/老家的草地萌发青青的乡愁,/老家的泉水流淌甜甜是韶华。//坝坝席是老家的风光,/龙门阵是老家的牵挂!”作品抒写了典型的乡村风味,并通过一些独特的意象写出了老家的地域特色,其间还融合了民风民俗,就形成了一幅令人牵挂的乡村风景画。这样的作品,配上优美的乐曲,定然会勾起远方游子的思乡之情。对于独特的地域文化的挖掘,确实也是周廷发歌词创作的一种追求,他创作了重庆方言歌词《啷个恁个那个吔》,也写了不少土家族、苗族文化有关的歌词,如《土家快乐耍耍耍》《土苗风情》《秀山秀水请你来》等等,我们可以从中感受中国文化的魅力。

周廷发的歌词不只是关注身边的人与事,除了宏大的家国题材,他还创作了许多赞美祖国山川、都市、乡村、风物的作品,写到了新疆、西藏、青海、陕西、宁夏、内蒙古、云南、海南、福建以及大江南北的风光、风情,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作品的视野。《天山之歌》有这样一节:“天山茫茫贯西东,/皑皑雪山银色的峰,/南疆北疆绿如翠,/戈壁沙漠把爱送。/摸一摸天山的沟壑,/冰川银龙抖雄风,/看一看天山的壮丽,/心潮澎湃更从容。”写出了天山的苍茫,也写出了它带给作者的苍劲体验。《茶山欢歌》有这样一节:“小草帽儿戴起来,/小竹筐儿拎起来,/一群姐妹站成排,/对着茶山唱起来。/看谁采得多,/左手右手不停摘,/采一把春芽泡时光,/歌声飞到九天外。”欢快的旋律中,蕴含着对人生的思考,“采一把春芽泡时光”这样的句子,虚实结合,别有诗意。

爱情、友情、人生思考都是歌词的重要主题,周廷发的作品也是如此。他创作了不少抒写爱情、友情的作品,写得细腻、缠绵,涉及到思念、回忆、期待、失落等情感状态,这使他的作品有了更多的向内的思考。《妹妹的心事》的最后两节是这样的:“秋风吹来李长大/圆圆的李子树上挂/妹妹对着李子数/个个都是知心话//秋风吹来桃成熟/红红的桃子圆又大/妹妹倚在桃树上/盯着山路眼不眨”,写出了对远方“哥哥”的思念,情态、心态和这些成长、成熟的植物、果实融为一体,具有民歌味道。《夜思》写的也是思念,只不过是男孩的思念,同样细腻、内敛,“宁静的山岗,/明媚的月光,/带着满心的希望,/等待心爱的姑娘。//清澈的荷塘,/一片荷花香,/揣着满腹的秘密,/想与她共同分享。”《我就是我》写出了对独立人格的坚守:“我不会像大海,/有风就汹涌澎湃。/我不会像鹦鹉,/不分是非好坏。/即使我是一只萤虫,/也要绽放自己的光彩。/即使我是一株小草,/也要哺育美丽盛开。”不随风摇摆,不人云亦云,坚持自己的追求,坚持自己的理想,这其实是一种人生哲学,但作者不是空洞说教,而是尊重歌词的特点,并借用了一些意象,写得明白、通俗。

总体来说,周廷发是一个执着的歌词作家,他的作品关注现实、人生,充满向上的情感追求,在尊重歌词可读、可唱特色的基础上,尽可能采用了一些诗意化的手法,以增加歌词的含蓄蕴藉特征。注重音乐性,是歌词的重要特征,周廷发的歌词在分节、分行、押韵等方面都体现了自己的特点,或者说,他较好地把握了歌词的文体特征和艺术规律。歌词主要是用来谱曲吟唱的,单从文字层面打量,他的很多歌词显得较为直白,没有优秀的诗歌那样的含蓄、内敛,其特色、意味或许需要在作曲家的配合之下,才能够更好地体现出来。不过,从学术上说,他的歌词白而有味,有情,更符合歌词要求,我是歌词的外行,更是音乐的外行,只能借用诗歌的方式来解读歌词,而且对国内歌词的整体发展状况不太了解,所以在谈论周廷发歌词的时候,我只能算是坐井观天,简单谈谈我对其文本的浅显理解。

因此,这只是一篇简单的读后感。我本来是要推辞的,但周廷发先生坚持要我写几句,我实在不好拂逆了他的信任。那就算是抛砖引玉吧,希望真正的歌词研究专家能够对他的歌词创作进行更科学、公正、合适的评价。当然,我也期待周廷发先生创作更多的具有深度、厚度、新度的优秀作品。

2022年1月5日,于重庆之北

(此文为蒋登科为周廷发歌词集《灵魂的呢喃》所作序)

作者简介:

蒋登科,文学博士,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西南大学中国新诗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西南大学出版社副社长,兼任重庆市作家协会副主席。

蒋廷举简历(推荐蒋登科评周廷发)(2)

《灵魂的呢喃》已由重庆出版社2022年8月出版

编辑:罗雨欣

责编:陈泰湧

审核:王 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