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私信回复【领资料】,获取最新部编版语文、数学、道德与法治课件 教案(1-6年级上册全册)

浙教版氧气的制取和性质教学设计(浙教版科学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优秀教案)(1)

第8节 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学情分析】

本节是全章的最后一节,是对前面学过的物质的各种性质的一个初步的概括。对于初一的学生来说,他们接触到得化学变化还是非常有限的。但是可以通过一些化学反应的实验给学生一些感性的认识。本节课主要是帮助学生建立概念,为后继学习打下一个基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道物质的变化有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能说出区分两种变化的依据。知道物质的性质有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能说出区分两种性质的依据。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各种变化之间和各种性质之间的特点,找出共同点,从而对他们进行分类,形成分类的思想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观察现象,激发对物质变化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概念的建立和判断的依据。

难点:变化和性质的区别。

【教学准备】

氧气、木炭、酒精灯、生锈的铁钉、磁铁、试管、镁条、火柴、盐酸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把一块木炭分成两半,木炭发生了变化;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木炭也发生了变化,两种变化有什么区别吗?

学生活动:

1、仔细观察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用科学语言描述现象。

2、通过比较得出两者的主要区别(可以引导学生从物质变化的方面来思考)

总结:自然界有许多变化,我们可以根据是否产生新物质把他们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创设一定的情景,提出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通过实验激发学生的兴趣。并通过比较引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

知识点: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二、 巩固概念,得出两种变化的区别与关系

呈现图片:冰山消融、灯泡变黑、电热丝温度升高、钢铁生锈、以上几种变化,你能说说它是那种变化吗?你的理由是什么?

钢铁生锈:化学变化,铁变成了铁锈(部分学生对于铁和铁锈不是同一种物质可能会知道,但是为什么不是会有疑惑,这里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证明两者不是同种物质,有些学生会想到利用铁能被铁吸引的性质来证明)

(通过以上四个生活中的例子的分析巩固已有的概念,提高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过渡:钢铁生锈是一个比较缓慢的变化,那么有些变化呢非常得迅速,我们来看这样几个变化。

演示实验1:镁与盐酸反应

演示实验2:镁在氧气中燃烧

学生活动:仔细观察并用科学的语言描述反应中产生的现象,并判断它是那种变化。

(通过观察实验,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理解能力,巩固两种变化的区别)

提问:1、通过以上几个例子,你发现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了吗?它是什么?

2、化学变化中常常伴随着那些现象?

学生思考得出结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展示图片:蜡烛燃烧,这是一个什么变化?

(通过这个例子的分析使学生理解两种变化的关系)

应用:让学生对几个具体的例子进行判断,特别是学生有争议的,可以特别拿出来让学生讨论。

三、 由变化过渡到性质

过渡:铁的自诉(请一位同学起来阅读)

提问:通过刚才这位同学的阅读你能不能来说说铁有哪些性质?

学生:光亮的银白色,导电性,延展性,导热性,有熔点和沸点,能燃烧还会生锈等。

提问:你能不能说说通过什么我们可以知道它的这些性质?你可以任选一种说

(这个问题有点难度,但有些性质学生会较容易答出来,如铁的银白色,直接用眼睛看就行,铁的熔点,在铁熔化的过程中就可以获得,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注意到性质是在变化中体现出来的)

铁的性质有些必须在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的,有些则不需要。根据这点可以把物质的性质分为两类: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练习:对我们已经学过的一些性质分类

四、 性质和变化的区别

提出问题: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和木炭能燃烧,两句话请你判断那句是在描述性质,那句是在描述变化?

前一句是变化,后一句是性质。

追问:那么两者的区别是什么?(学生往往说不完整,需要教师的引导)

变化:描述的是一个“过程”。性质:描述物质本身的一种“属性”或“能力”。

练习:具体判断一些变化和性质(一方面巩固性质和变化的区分,另一方面,使学生掌握一些描述性质常用的词汇)

课堂小结

五、 应用

思维拓展:有一杯酒精和一杯纯净水,你能用几种方法来区分它们,同时说出你是根据他们的什么性质来区分的,看谁想得方法多。(这个问题的方法有很多种,比较具有开放性,应用今天所学的知识,使学生觉得学有所用)

关注我,私信回复【领资料】,获取最新部编版语文、数学、道德与法治课件 教案(1-6年级上册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