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民间故事的古诗乞巧(巧对诗句显才华)(1)

很早以前,有一个大同的教书先生,一日正在午睡,忽然有客来访,傍晚放学之前,先生给学生出了一句“有客登堂,惊醒我万里春梦”的诗句,让他们对上下联,明天早上交来,看谁对的好。

第二天早上,先生逐人检查。其中有一个叫小青的诗句引起了先生的赞赏。他对的是:“无人共枕,枉费你一片痴心”。先生反复琢磨着这句诗句,确认这句诗不论从声调平仄,词性对偶,格式规范上都是再合适不过的了,但又想到小青平常那股调皮劲儿,就猜想这诗不可能是他想出来的,于是就反复追问,小青只得说出这是姐姐帮他对的。几次应试未中,至今还是单身汉的先生觉得此句另有含义,不由得喜上心房,眯着眼睛,苦苦思索着适合表达试探姑娘心里真情的诗句。稍等片刻,他对小青说:“昨天是别人代作的,这不行,现在我再给你出上一句:“六尺红绫,三尺束腰三尺剩”,赶早饭后对上来。吃早饭时,小青把上联交给姐姐,姐姐一看,抿嘴一笑,提笔对曰:“一幅锦被,半幅遮身半幅空。”先生看了这幅下联,竟飘飘然起来,提笔写道:“山高路远,樵夫难以下手。”又让小青拿回家中,姐姐一看,一股愁云笼上眉间,她咬了咬嘴唇道:“这个书生呀,真是太多心了,谁有那意思呢?”于是提笔写下了“海阔水深,渔翁空自劳神”。先生看后,自知讨了个没趣,半晌才说了句:“无风怎有浪,叫人真冤枉!”于是又在纸上写下一句:“竹本无心,节外偏生枝叶”。让小青快送与他姐姐,以消除这场误会,站在一旁的小青不解其缘,只好把先生的诗句送回家去。

不一会儿,小青从家里又带来姐姐的回音:“藕虽有孔,其中不染泥尘。”先生长嘘了一口气说:“有情郎望文生意,无意女见诗罚情,何苦呢?”他口里虽是这么说,但心里却更加佩服小青姐姐的高才博学,这真是:

无意变有意,

有情却无情,

虽是一场梦,

赋诗显才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