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客,源于英文单词“maker”,指出于兴趣与爱好,努力把各种创意转变为现实的人。创客强调“造物”,通过制作去实现自己的设想。格物斯坦认为:从无到有的创造新事物。在信息技术急速发展的社会语境下,创客以信息技术融合为基础,更加提倡“基于创造的学习”。融入创造情境,投入创造过程。

steam智能机器人教育(stem机器人教育)(1)

创客的“造物”核心,要求创客一定是具备创造性思维的人。有创新,有独到的问题解决方式,甚至可以为同一问题给出多种解决方案。创客要有丰厚的跨学科知识储备和强动手能力。创新的想法是基底,但将脑海的设想变为现实,通过各种有效途径制作设计并动手完成,这种实践能力则更为重要。

培训当天,我分别听了一节校综课与《STEM课程,光的魔法》。两节课都是老师们精心准备的,第一节课,以生动有趣的操作性,紧紧吸引住了老师与学生的目光,最后展示的版画,更是精彩绝伦,不得不说,这是发散学生更多学习兴趣的一堂课。第二节课《STEM课程,光的魔法》,第一次接触STEM课程的我,显得新奇而又有趣,老师幽默的语言,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法,学生的参与性,都让整堂课都充满了灵动性,学生通过一次次的探索,实验与验证,最后掌握了如何利用光线,来制作有趣的万花筒,学生们的脸上一个个洋溢着开心的笑容。而STEM课程的先进性也是让在场的所有老师大开眼界,原来课堂还可以这样“玩”。

steam智能机器人教育(stem机器人教育)(2)

通过网上搜索, STEM课程重点是加强对学生四个方面的教育:一是科学素养,即运用科学知识(如物理、化学、生物科学和地球空间科学)理解自然界并参与影响自然界的过程;二是技术素养,也就是使用、管理、理解和评价技术的能力;三是工程素养,即对技术工程设计与开发过程的理解;四是数学素养,也就是学生发现、表达、解释和解决多种情境下的数学问题的能力。在科学、技术、工程、数学之间存在着一种相互支撑、相互补充、共同发展的关系。如果要了解它们,尤其是它们之间的关系,就不能独立其中任何一个部分,只有在交互中,在相互的碰撞中,才能实现深层次的学习、理解性学习,也才能真正培养儿童各个方面的技能和认识。

这是一种无形的激励机制,激励孩子们有更多的热情投入到STEAM教育的学习和创作中来,这就也会形成一个学生之间的自循环系统,这样孩子们才能找到真正的学习乐趣。乐趣当然是STEAM教育的第一生产力。

steam智能机器人教育(stem机器人教育)(3)

综述上述,STEAM教育在发展,领导们的意识也在进化,从最初的道具式培训到现在要求的项目课程化培训再到他们正在改进的平台互动,自我修炼式培训。所有改变都是必须建立在以人为本的这个大方针基础之上的。任何一种新事物,新模式的发展都需要时间,STEAM教育也一样,经过几年的发育期,越来越多的领导知道STEAM教育是怎么回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