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认为是汉服或唐服,有时随着主人身份变换,作者给起的名,像凫靥裘

宝玉装束

头上戴着束发嵌宝紫金冠,齐眉勒着二龙戏珠金抹额,一件二色金百蝶穿花大红箭袖,束着五彩丝攒花结长穗宫绦,外罩石青起花八团倭缎排穗褂,登着青缎粉底小朝靴(这个服饰像戏服)

还有第八回中,宝玉探病宝钗时,身上穿的是秋香色立蟒白狐腋箭袖,黄色历来是皇家专用颜色(这个比较真实)

半家居的打扮。 “头上周围一转的短发,都结成小辫,红丝结束,共攒至顶中胎发,总编一根大辫,黑亮如漆,从顶至梢,一串四颗大珠,用金八宝坠角,身上穿着银红撒花半旧大袄,仍旧带着项圈,宝玉,寄名锁,护身符等物,下面半露松花撒花绫裤腿,锦边弹墨袜,厚底大红鞋”有人一看到辫就认为是清朝人,不剃发都可结辫。

紫金冠,又名太子盔,是古代人物用来束发的一种华丽装饰品。常见于小说当中,多用于王子和年少的将领,《红楼梦》中的贾宝玉、《三国演义》中的吕布、《西游记》中的孙悟空,都曾戴过紫金冠。此三人实代表一人。

二龙抢珠金抹额

抹额,即束额巾,一种帽箍类的饰物,与束发冠同时佩戴,在额前用以压发束额。金抹额上的纹饰造型应当是两条龙口衔在一起,中间再缀一颗可以活动的珍珠。

秋香色是一种极具古典味的颜色,它是深秋里银杏树上唯美的秋叶;是桂花树上馥郁的、金灿灿的桂花;是八月晕黄的那一抹月色;是《红楼梦》里软罗烟的颜色…?

红楼梦的服装是唐朝的(红楼梦里人物的服饰是清朝还是明朝)(1)

《红楼梦》第十五回:“见 宝玉 戴着束发银冠,勒着双龙出海抹额,穿着白蟒箭袖,围着攒珠银带。

箭袖,起源于北方民族的服饰千百年来,从军服,官服到百姓常服,箭袖广为流传,成为汉服的一种袖制 箭袖和马蹄袖是两种不同的袖制。将箭袖和马蹄袖混为一谈是最常见的认知错误。满族的马蹄袖是在传统的箭袖基础上发展而来,把箭袖的袖缘改为马蹄状,也是马蹄袖名字的由来

在颜色上,只有皇族可用明黄、金黄及杏黄。普通人一般为蓝色及石青色(青色都黑色)

八团的位置是:“前后胸各一,左右角各一,前后襟各二。”因“八团”凸出衣面,故云“起花”。“排穗”亦作“排须”,指衣服下缘排缀之穗状流苏。 明·宋应星《天工开物》卷二倭缎条:凡倭缎制起东夷,漳、泉海滨效法为之。丝质来自川蜀,商人万里贩来以易胡椒归里。其织法亦自夷国传来,盖质已先染,而斫线夹藏经面,织过数寸即刮成黑光。北虏互市者见而悦之。

蟒袍,又被称为花衣,因袍上绣有蟒纹而得名。古代官员的礼服。上绣蟒,非龙,只因爪上四趾,而皇家之龙五趾,所以四爪(趾)龙为蟒﹐故称。又名花衣﹑蟒服。妇女受有封诰的﹐也可以穿。蟒,中国戏曲服装专用名称,即蟒袍。 在古代,蟒袍加身,是大夫们的最高理想,即意味着位极人臣,荣华富贵。

纹样:第一类为饰金龙九条,间以五色云纹及福、寿纹,下幅饰八宝立水,领托前后正龙各一条,左右及交襟处饰行龙各一条,袖相接处饰行龙各二条。绵、夹、裘根据季节而定。

红楼梦的服装是唐朝的(红楼梦里人物的服饰是清朝还是明朝)(2)

来自网络

第二类为织绣五爪金龙八团,两肩、前胸、后背饰正龙各一条。襟饰行龙四条。下幅饰八宝立水,其它与第一类龙袍相同。 龙袍、蟒袍下端斜向排列的线条称“水脚”。水脚上有波涛翻滚的水浪,水浪之上又立有山石宝物,俗称为“江牙海水

江牙,又称江芽、姜芽,即 山头重叠,似姜之芽,除表示吉祥绵续之外,还寓有国土永固之意。是常饰于古代龙袍、官服下摆的吉祥纹样。

红楼梦的服装是唐朝的(红楼梦里人物的服饰是清朝还是明朝)(3)

《红楼梦》第十五回,北静王水溶……穿着江牙海水五爪坐龙白蟒袍。北静王也含败靖王呢

明代服饰

文武官员服饰主要有朝服、祭服、公服、常服、赐服等。蟒袍是一种皇帝的赐服,穿蟒袍要戴玉带。蟒袍与皇帝所穿的龙衮服相似,本不在官服之列,而是明朝内使监宦官、宰辅蒙恩特赏的赐服。获得这类赐服被认为是极大的荣宠

(惜春,缁衣顿改昔年状,朱允炆的诗 款段久忘飞凤辇,袈娑新换衮龙袍。缁衣,和尚服)

明朝服饰是指明朝时的衣饰,专指这段时期的汉服,即明制汉服。明太祖朱元璋根据汉族的传统,“上承周汉,下取唐宋”,重新制定了服饰制度。

戴巾 明朝男子头上戴巾是主标,葛巾

红楼梦的服装是唐朝的(红楼梦里人物的服饰是清朝还是明朝)(4)

自网

明朝女子髻式也颇多

衣身较长,缀有金玉坠子,外加云肩、比甲

明代女装上衣是三领窄袖,身长三尺有余,露裙二、三寸,即所谓“花冠裙袄,大袖圆领”。当时扬州流行一种新式样:女衫长二尺八寸,袖子宽一尺二寸,外护袖镶锦绣,冬季镶貂狐皮。

红楼梦的服装是唐朝的(红楼梦里人物的服饰是清朝还是明朝)(5)

来自网络

裙装在明代初年用色偏向浅淡

裙褶十分盛行,有细密褶纹,也有大褶纹。褶纹装饰十分讲究(金粉福地赋)里有写

红楼梦的服装是唐朝的(红楼梦里人物的服饰是清朝还是明朝)(6)

明代还有一种特殊式样的帔子,由于其形美如彩霞,故得名“霞帔” 明代服用此式较为普遍,它的形状宛如一条长长的彩色挂带,每条霞帔宽三寸二分,长五尺七寸,服用时绕过脖颈,披挂在胸前,由于下端垂有金或玉石的坠子,因此越发显得挺拔高贵、

四品命妇霞帔用金绣云霞孔雀纹。 五品命妇霞帔用绣云霞鸳鸯纹

皇后常服,洪武四年三月定:戴龙凤珠翠冠、穿红色大袖衣,衣上加霞帔,红罗长裙,红褙子,首服特髻上加龙凤饰,衣绣有织金龙凤纹,加绣饰。凤冠是一种以金属丝网为胎,上缀点翠凤凰,并挂有珠宝流苏的礼冠。褙子,又名背子。汉服,是宋朝代表性服装

皇帝常服

常服又称翼善冠服,即头戴乌纱折上巾(又称乌纱翼善冠),身着盘领、窄袖(明中后期袖型逐渐肥大)、前后及两肩绣有金盘龙纹样,玉带皮靴。此服用途较多。明代皇帝的常服,服装以黄色的绫罗,上绣龙、翟纹及十二章纹。 龙的图案从上古发展到明代,经历了无数次的变化

明代曳撒 明代较为流行的服饰之一,自元代辫线袄演变而来。短袖或无袖者称袴褶,长袖者称曳散。前身分裁,打马面褶子,后身通裁,无褶;身侧有摆。明中后期,服饰花样翻新,众彩纷呈,缙绅士大夫很热衷于创新服饰新式样。士大夫闲居,出现了曳散、程子衣、道袍三种式样,总称“袴褶”。 明代曳撒又称“一撒”,为“一色”变音,来自蒙语“质孙”。明代曳撒服至为质孙服别称。

裙拖六福湘江水

明代袄裙 明代上袄下裙的服装形式,与唐宋时期的裙衫是完全不一样的,明代女子常在裙外加一条短小的腰裙,以便活动,有些侍女丫环也喜欢这种装束。上袄的领式很多,有交领、方领和竖领。裙子的颜色,初尚浅淡,虽有纹饰,但并不明显

"比甲",是宫廷中皇后的专用服式。

明代男装以方巾圆领为代表形式 其特点是宽袖、皂(黑)色缘边,青圆领、皂绦软巾垂带

脚夫和搬运工则着青布衫裤,青布长手巾,上衣沿宽边,足着草制的靸鞋。(刘备卖草鞋,鲁智深也穿草鞋,说穿不贯磨破了脚)

官服是云缎圆领袍,另有外加云缎外套的穿法。这种袍长离地一寸,袖长过手,袖椿(指袖身)宽一尺,袖口宽九寸,足着大红色履为典型式样

明代士人平时还喜欢穿着道袍、直身、直裰等交领袍服。

明朝建国二十五年以后,朝廷对官吏常服作了新的规定,凡文武官员,不论级别,都必须在袍服的胸前和后背缀一方补子,文官用飞禽,武官用走兽,以示区别。

披风是明代男女皆可穿着的对襟式外套

披风的形制为对襟,直领,领的长度约一尺左右,大袖敞口,衣身两侧开衩,前后分开不相连属。衣襟缀有系带一对用以系结固定,也有使用花形玉纽扣进行扣系的

明代妇女的服装,主要有衫、袄、霞帔、褙子、比甲及裙子等。衣服的基本样式,大多仿自唐宋,一般都为右衽,恢复了汉族的习俗。其中霞帔、背子、比甲为对襟,左右两侧开衩

百子衣 百子,历来是中国吉祥话(画)的题材之一,意喻多子多福。 元代杨绯桢《六宫戏婴图》诗:“百子图开翠屏底,戏弄碰扭未生齿。

对照红楼中女性穿着

《红楼梦》第五十一回:凤姐儿看袭人……身上穿着桃红百子刻丝银鼠袄子,葱绿盘金彩绣绵裙,外面穿着青缎灰鼠褂。凤姐儿笑道:这三件衣裳都是太太赏你的,倒都是好的。(袭人桃红袄子裙褂)

凤姐 只见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戴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衡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褃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

凤钗,项圈,玉佩,锭衣窄袄,衣褂,下身裙子,五凤,就是五只凤凰;挂珠就是每只凤凰嘴部都垂下一根链子挂着一颗宝珠;钗,就是发簪。赤金就是上等成色的金子;盘螭,就是盘着一条龙,螭,龙的一种没角,璎珞指上面镶嵌的玉石;圈,就是戴在脖子上的项圈。豆绿指颜色;宫涤,宫中特制的丝带,汉服,双鱼比目就是两只鱼头尾相对,多为圆形;玫瑰佩,玫瑰玉佩。缕金线的印有蝴蝶、花的大红色底面的窄袄。五彩的刻丝工艺制作的石青色的银鼠皮做的褂子。翡翠绿色印花的褶皱裙子。

那凤姐儿家常带着秋板貂鼠昭君套,围着攒珠勒子,穿着桃红撒花袄,石青刻丝灰鼠披风,大红洋绉银鼠皮裙,粉光脂艳,端端正正坐在那里,手内拿着小铜火箸儿拨手炉内的灰”。(貂桃红袄披风大红洋绉皮裙)

比如“刻丝”,也就是“缂丝”,是中国传统丝绸艺术品中的精华,宋元以来一直是皇家御用织物之一,常用以织造帝后服饰、御真(御容像)和摹缂名人书画。 因织造过程极其细致,摹缂常胜于原作,而存世精品又极为稀少,是当今织绣收藏、拍卖的亮点,常有"一寸缂丝一寸金"和"织中之圣"的盛名 而宝钗穿住朴素是因为他家是商人,不是想如此,朱元璋有规定。变成凤姐时则不一样了。

黛玉着装

黛玉丧母之后满腹忧愁前往外祖母家的船上,双眼含泪的黛玉穿的是浅紫鸡心领绣梅花褙子、白绸竹叶立领中衣。

宝玉和秦钟一起去学堂,来向黛玉辞别时,正在梳妆的黛玉穿的是“白绸桃红滚边中衣、米黄撒花披肩”

当宝玉和众姐妹刚刚搬到大观园中时,黛玉和众人在花间嬉戏,黛玉着“白底水红领子对襟印花褙子、水红撒花百褶裙”

黛玉悲伤葬花的时候,她穿的是“青缎交领背心、白底绣花腰封、天蓝腰带、月白圆领长袍”,此时黄土陇头送白骨

红楼梦的服装是唐朝的(红楼梦里人物的服饰是清朝还是明朝)(7)

宝玉杜撰耗子精的时候,黛玉穿的是“粉蓝五彩花草纹样缎褙子、月白绣梅花百褶裙”,

在端午节打趣袭人“嫂子”时,黛玉穿的是“淡紫色五彩印花绸缎对襟褙子、雪青长裙”,使黛玉显得娇俏调皮。当宝钗在薛姨妈怀里撒娇时,黛玉穿的是“粉红立领中衣、粉橙绣梅花对襟褙子、朱砂马面裙”,泛红的含情目、嘟起的樱红口与柔弱的浅粉 在居家时,黛玉的服装有“雪青纱衣、淡蓝色小衣、白纱裙”、“粉色对襟中衣、粉红裤子”等等,以简约淡雅为主。符合明服规定浅淡

在探望挨打卧床的宝玉时,黛玉穿的是雪青色纱质对襟褙子,与宝玉雪青色的中衣同色同调,更体现了宝玉黛玉心灵的契合。 在黛玉病势加重,只能卧床时,黛玉的服装有“梅花暗纹粉领米白缎面交领中衣、白色小衣”、“淡蓝色暗花中衣、同色裤子”

当听说外出的宝玉遇到劫难时,黛玉在梦中荒郊野岭中凄楚地呼喊宝玉,此时黛玉着“紫色对襟背心、白色披帛、白底紫色渐变色长袍”不在宫中时以素衣为主。黛玉服饰花梅花较多

在一些重要而正式的场合,黛玉的着装还是有不同风格。比如在元春省亲的盛大活动中,黛玉的着装风格是与庄重盛大场合相配的,“鹅黄色梅花圆领锦袍、青灰撒花马面裙”,显得华贵大气;比如在宝玉和宝钗成婚之时,宝玉想象中的黛玉新娘的形象, 头戴金凤钗、身穿红嫁衣,星眸含情,巧笑嫣然

红楼梦的服装是唐朝的(红楼梦里人物的服饰是清朝还是明朝)(8)

红楼梦的服装是唐朝的(红楼梦里人物的服饰是清朝还是明朝)(9)

红楼梦的服装是唐朝的(红楼梦里人物的服饰是清朝还是明朝)(10)

图均来自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