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祖】

和硕恭亲王为世祖章皇帝脉下宗支,始祖为世祖章皇帝第五子常颖。常颖,顺治十四年十一月初四日申时生,生母为庶妃陈氏。康熙十年正月,恩封和硕恭亲王。康熙二十九年七月,授安北大将军。康熙四十二年六月初七日戌时薨,年四十七岁。圣祖命诸皇子经理其丧,并谕诸皇子每日齐集丧次,至发引后乃止。又给银一万两,命内务府郎中皂保监修坟茔立碑。二十五日,遣官致祭和硕恭亲王常宁。七月初一日,圣祖归京,命诸皇子及扈从诸臣、侍卫,至殡所奠酒。

【封号释义】

常颖的封号“恭”,满语为“gungnecuke”,意为“恭敬的”。

【支系】

常颖生有六子,其中嫡出的第一子夭折,但是康熙年间承袭了其爵位的并非是庶出居首的第二子满都护,而是庶出居次的第三子海善,这据说是因为满都护并不孝顺,故而圣祖让第三子承袭了爵位。后来海善获罪,大宗才有满都护继承,满都护生有七子均夭折,所以满都护去世后绝嗣,大宗由回到了海善一支。再之后,常颖第五子车泰和第六子文殊保也绝嗣,最终流传下来的常颖后裔,即是大宗的第三子海善,以及第四子辅国将军对清额这两支,其中以海善一支的人口最繁。

(旧)恭王府谱系略图 红色为大宗承袭

【旗籍】

恭王府一支入旗之后,作为远支宗室被分配在正蓝旗第六族,自己一支后裔独占一族。

【承袭·大宗】

1.和硕恭亲王常颖。世祖章皇帝第五子。康熙十年恩封和硕恭亲王。康熙四十二年病故。

2.多罗僖敏贝勒海善。常颖第三子。康熙三十四年恩封奉恩将军。康熙四十二年恩封多罗贝勒。康熙五十一年革爵。雍正十年恩赏多罗贝勒品级。乾隆八年病故,谥曰僖敏。

3.多罗贝勒满都护。常颖第二子。康熙五十一年袭封多罗贝勒。雍正七年降为固山贝子,同年又降为奉恩镇国公。雍正九年病故。

4.多罗贝勒斐苏。海善第二子禄穆布之第一子。雍正九年袭封多罗贝勒。乾隆二十八年病故。

5.固山贝子明韶。斐苏第二子。乾隆二十八年降袭固山贝子。乾隆五十二年病故。

6.奉恩镇国公晋昌。明韶第一子。乾隆四十四年考封辅国将军。乾隆五十三年降袭奉恩镇国公。嘉庆五年革爵。

7.奉恩辅国公晋隆。明韶第二子。乾隆四十九年考封一等辅国将军。嘉庆八年降袭奉恩辅国公。嘉庆二十二年革爵。嘉庆二十四年病故。

8.奉恩辅国公晋昌。明韶第一子,第六代大宗复封。嘉庆二十二年袭封奉恩辅国公。道光八年病故。

9.不入八分镇国公祥林。晋昌第二子。道光八年降袭不入八分镇国公。道光二十八年病故。

10.不入八分镇国公承熙。祥林第一子。道光二十八年袭封不入八分镇国公。光绪十七年病故。

11.不入八分镇国公崇畧。承熙第一子。光绪十八年袭封不入八分镇国公。光绪二十年病故。

12.不入八分镇国公德荫。崇畧第一子。光绪二十年袭封不入八分镇国公。光绪二十一年病故。

13.不入八分镇国公德茂。崇畧第二子。光绪二十二年袭封不入八分镇国公。

【名士】

恭王府虽然在清初得到的待遇并不高,其历代大宗也很少知名,但是其庶流却出现了数个科举世家,而且是身份极高的科举世家,比清中后期的大宗还要知名。

第一支是海善第一子隆霭的第九子存诚的后裔,存诚的曾孙嵩森为同治四年进士,仕至尚书,其子寿耆字子年,号芝巌,是光绪六年进士,历任吏部右侍郎,仕至理藩院尚书、荆州将军。这一支是父子进士,且是父子尚书。

第二支是海善第一子隆霭的第十子精明的后裔,精明的孙子庆祺字云舫,道光十二年进士,历任兵部侍郎、盛京将军、直隶总督,得谥恭肃。庆祺之子延煦,字树南,咸丰六年进士,历任内阁学士、户部侍郎、左都御史、礼部尚书。延煦之子会章,字东乔,光绪三年进士,历任内阁学士、理藩院侍郎、副都统。这一支是祖孙三代进士,累为高官。

第三支是第七代大宗奉恩辅国公晋隆的后代,虽然因为晋隆被革爵失去了大宗身份,但是晋隆第二子务本在道光六年考中文进士,其子灵桂更是在道光十八年考中文进士之后,历任左都御史、理藩院尚书等职,最终出任武英殿大学士,得谥文恭。这一支是父子进士,且是大学士之家。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第六代也是第八代大宗晋昌共生有四子,其中第二子继承了大宗爵位,第三子夭折,第一子名瑞林,嘉庆十四年考中文进士,可惜在嘉庆十八年便早逝了。第四子名惠林,道光十二年考中文进士,仕至领队大臣。这是一支兄弟进士,也是很难得的,特别是作为大宗之子。

【科举】

恭亲王一门内,有十位文进士、一位翻译进士、一位文举人。

第三代大宗海善的第一子隆霭一支内,其曾孙庆祺首先在道光九年考中文进士,仕至总督的高位,他的儿子延煦则是咸丰六年进士,仕至尚书,孙子会章则是光绪二年进士,仕至侍郎。祖孙三代进士而且均为显宦,这在清代宗室中屈指可数,使得其甚至超过了大宗的公府门第。庆祺有一位堂侄名叫嵩森,是同治四年文进士,仕至尚书,其子寿耆则是光绪九年文进士,也仕至尚书,这是一对父子进士,也是一对父子尚书,一样门第颇高。另外庆祺还有一位堂侄叫贵荣,为同治六年文举人,未出仕。

第三代大宗海善的第二子禄穆布一支内,第六代也是第八代大宗晋昌的第一子瑞林是嘉庆十四年进士,仕至侍读学士。第四子惠林则是道光十二年进士,仕至领队大臣。另外,禄穆布的三世孙务本,是道光六年进士,仕至理事官,其子灵桂是道光十八年进士,仕至大学士,谥号文恭。另外,禄穆布还有一位二世孙名叫存英,是嘉庆十年的翻译进士,仕至理事官。又有一位三世孙名叫荣棻,是道光十六年的文进士,仕至员外郎。

【考证】

清代宗室王公之中得到“恭”字封号的有两家“恭王府”,先一位即是本文所提到的常颖一支,后一位则是宣宗的皇子恭忠亲王奕䜣一支。因为在奕䜣封爵的年代,常颖的后裔已经递降到不入八分镇国公的爵位,以“承公府”的名号自居,故而两家“恭亲王”并不同时存在。但是在学术上,前者一般被称之为“恭(老)亲王”或“(老)恭亲王”,以示区分。需要注意的是,这两个封号应该说是一模一样的,汉字都是“恭”不说,满文也均为“gungnecuke”。这种疏忽也是罕见的。

另外,恭王府始封王的名讳,就算在清代官书中,也有“常宁”(常凝)、“常颖”两种写法,他们都是对满文“canging”的转写。从当代转写的习惯来看,转为“常颖”更加准确,但是从当时的满文转音来看,“常宁”和“常颖”区别不大,故而官书也经常混用,这是清初旗人人名以读音为准的影响之一。这点需要注意。

【府邸】

恭王府位于铁狮子胡同,西侧为和敬公主府,东侧为和亲王府。此府有西、中、东三路,西路与东路均为散碎的数进院子,中路为主体建筑,正门五间,内有三间开的二门一座,正殿五间,左右两侧各有配殿五间,后殿三间为后门,寝殿五间,后罩房七间。光绪三十二年,此府被征用为陆军部,现为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西部。末代大宗德茂则迁居西城学院胡同东口“德公府”。

清朝宗室是什么意思 清宗室系列旧(1)

(旧)恭亲王府

【园寝】

恭王府始封王常颖的园寝在朝阳门外东大桥,为内务府营造。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之后,被日本人占用一部分作为延历公墓,1949年整体改为人民公墓。后地宫被清理,今无存。

【获罪记录】

关于海善

康熙五十一年十月乙丑。宗人府题:贝勒海善违旨令太监李焕在各处妄行,又不将实情陈奏,应将伊贝勒革退。得旨。海善著革退贝勒,令伊兄满都祜袭替。

雍正十年八月丙辰。谕宗人府:海善从前甚属狂妄,近己悛改,著加恩赏给贝勒原衔。

关于满都护

雍正四年四月庚辰。又谕:贝勒满都护,庸鄙卑污,所以皇考圣祖仁皇帝不令承袭贝勒,而用伊弟海山。其后海山获罪禁锢,无应袭之人,不得已方令伊承袭。屡蒙皇考圣祖仁皇帝厚恩,官至议政大臣、领侍卫内大臣、管理正白旗三旗都统事务。伊并未尽心办事,竭力供职,不但不思图报高厚之恩,反入允禩、允禟、允禵、保泰、苏努、阿灵阿、鄂伦岱之党,实为深负我皇考之人。朕虽知之甚悉,然朕即位以来,特望伊悛改。谆谆教诲,加以深恩,令伊在总理事务处协同行走。伊毫无竭诚效力,改悔前非之意,惟欲阻挠政事,摇乱人心,阴险奸伪,无所不至。从前不孝于父,不友于兄弟,众所共知,实为党与中之巨魁。伊并不知朕之心迹,可令伊每日侍从行走,朕亦欲悉其性情也。

雍正四年六月己丑。宗人府参奏:贝勒满都护之属下诺岷为山西巡抚时不将塞思黑属下为首行恶之太监李大成等严究,显系满都护指使党庇,应将满都护革去贝勒与应承袭之人承袭。得旨。满都护著革去贝勒,授为固山贝子。

雍正四年九月癸巳。宗人府参奏:固山贝子满都护,屡犯大罪,不知悛改,应革去固山贝子,禁锢高墙。得旨:满都护从宽免其圈禁,著革去固山贝子,授为镇国公。所属之佐领俱著撤出。

雍正五年五月甲子。宗人府参奏:满都护隐匿圣祖仁皇帝朱批谕旨,应革去公爵。得旨。满都护,为朕亲叔恭亲王之子,是以朕即位时,任以要职。伊自委用之后,总不肯实心为国家出力,惟恋恋于阿其那、苏努、保泰等党与,甘为犬马,不孝不忠。伊弟海山,人甚狂悖,海山之子伦木布,圣祖仁皇帝望其成人,令随乾清门御前侍卫处行走,及皇考升遐,伊竟无滴泪,朕见其如此忘恩,实为痛恨,故令于伊父海山处拘禁。满都护之弟对青额,庸劣无耻,在侍卫班中饮酒沉醉,竟在中和殿阶上溲溺。满都护隐匿不参,及朕闻知,止于革退,亦未将伊究治也。海山任贝勒时,满都护任伊陵辱,隐忍不露,而暗将海山谋陷中伤,纠伊党与,极力排挤。其奸诈处,朕知之最悉,虽时加训诲,伊并不感恩改悔。而于其党与,则甘心出其胯下。伊大罪甚多,不胜枚举,因伊尚无子嗣,彼兄弟子侄中,又无可以袭封之人,是以朕俱宽免。今未交朱批之事,以伊身所犯之罪较论之,此犹其小者耳。若将满都护革去公爵,则恭亲王子孙承袭无人,满都护虽不念其父,朕岂不念朕叔父乎。著从宽免革公爵,俟伊改悔。

雍正九年六月戊戌。谕宗人府:朕叔恭亲王常宁,昔年受皇考友爱深恩,不知感激报效,而因循懒惰,悠忽终身,此中外所共知者。恭亲王身后,皇考因满都护赋性庸愚,不便将伊承袭,以其弟海善袭封贝勒,令在内廷行走,教诲施恩,望其成立,以继恭亲王之后。乃伊性情暴戾,行止乖张,口出逆言,心无伦理。种种罪恶,不可殚述。嗣因步军统领托合齐案内,款迹败露,革去贝勒,禁锢在家。未几仍蒙皇考宽宥慈恩,将伊释放,遣往军前效力赎罪。乃伊仍不悛改,辄敢违旨私回。若论军法宪章,均无可赦。朕念其为恭亲王后裔,委曲全其性命,仍行拘禁。此海善之大概也。从前海善获罪之后,无应袭之人,皇考不得已而仍用满都护,且加以厚恩,畀以荣宠要职,无非欲其努力向上,改过自新,以延恭亲王之一脉。乃伊下愚不移,转入于阿其那、塞思黑、苏努、保泰等之邪党,私相固结,而不思皇考高厚之鸿慈。其颠倒妄乱,至于如此。及朕即位以来,又复加恩任用,指示开导,以感动其天良,冀收后效。而伊顾恋匪党,狡狯百端,摇惑人心,阻挠国政,且钻营诈伪,行止卑污。其获罪被参之案,不可枚举,朕悉行宽宥而保全之。此满都护之大概也。满都护之弟对青额,庸劣不堪,罔知愧耻。昔在侍卫班联,曾因饮酒沉醉,竟溺于中和殿阶级之上,此众人所共知者。海善之子伦木布,昔蒙皇考深加恩养,令在乾清门侍卫班中行走,训诲矜全,冀其上进。乃皇考升遐之日,万国臣民如丧考妣,而伦木布面无悲戚之容,目无涓滴之泪。朕以此知其未具人心矣。是以降旨,将伊与伊父海善一同拘禁,今已病故。此对青额、伦木布二人之大概也。朕叔恭亲王之子孙,大抵如此。假使稍有可望成立之人,则满都护屡获重罪之后,朕即可选择而用之矣。祗因不得其人,是以将满都护姑容曲宥,以至于今。今满都护病故无子,见无可承袭者,朕念吾叔后嗣凋零,再四思维,或择一人袭封贝勒,或赐袭郡王,以继其后。然而得其人则可以继续先绪,不得其人则必至废坠家声。且一时勉强袭封,而不克承受,将来获罪被谴,难以保全,非所以成就之也,海善等即前车之鉴。著宗人府会同议政大臣、八旗都统、满洲尚书侍郎等,秉公详慎。于恭亲王子孙内,选择可以袭封之人,公同举出,奏闻请旨。若果不得其人,朕意欲照皇考时,以朕弟淳郡王过继纯亲王为嗣之例,于朕幼弟中选择一人,封为郡王以继恭亲王之后。如此,则朕叔之王爵可以长久绵延而伊之亲子孙,各守禄位,易于称职永远同受国家之恩泽,似为有益,亦著会同悉心定议具奏。

雍正九年九月庚午。宗人府遵旨,将恭亲王子孙十二岁以上者八人带领引见。得旨。前因满都护病故无子,海善虽有子,恐不能保守恭亲王家业,故特交与诸臣议奏。今经宗人府查明引见,始知海善子孙甚多。朕看伦木布之子斐苏,人聪慧,尚可保守家业。著将斐苏仍封为多罗贝勒,将原管佐领查明给回。

关于晋昌

嘉庆八年八月壬午。谕军机大臣等:据策拔克等奏查办偷砍木植情形一摺内,称协领恒福等禀报,前往高丽沟等处查看,见有已烧窝棚二十余闲,获犯十余名,其余奸民二千余名俱已窜入獐子岛。并称官兵等得受银两,豫先通信,任其窜匿等语。此案情形,先系佐领崔守兴与城守尉赓宁送信,该尉听从其言,即带兵赴高丽沟,将窝棚烧毁,人尽驱逐,希图灭迹。骁骑校福庆、领催乌勒青额并得受奸民元宝三个,私行纵放。该官民等胆敢通同舞敝,实属可恨。至策拔克巴宁阿前此接奉谕旨,自应星夜驰往高丽沟,密为查办。乃伊等于七月二十三日甫经商办,而是日晚闲即被崔守兴闻知,差兵送信。可见策拔克等查办此事,露有风声,以致官兵得钱卖放,奸匪乘闲脱逃。且伊等安坐沈阳,直至八月十五日发摺之时尚未前往凤凰城,而办理又不能慎密。策拔克、巴宁阿,俱属无能,著传旨申饬。再晋昌于所管卡内卡外叠有偷砍木植之案,其平日毫无闻见,竟同木偶。及经朕降旨查办,又复任听属下官员等愚弄,甚至官兵等有营私作敝等事。晋昌如此疲玩无能,实属辜恩溺职,难胜将军之任。已降旨将伊革职,即著来京候旨。

关于晋隆

嘉庆二十二年七月己巳。又谕:从前宗人府审讯海康拜逆犯刘兴礼为师入红阳会,未将与知逆谋重情审出,本有应得之咎,念其定案时将海康拟以缳首,尚非轻纵。经朕降旨改为发往盛京圈禁。所有承审之宗人府堂司各官俱加恩免其议处。今庆遥、庆丰已审明,俱习红阳教于十八年九月初闲,经海康豫先告知逆情,并曾赴董村在逆犯郑八家住宿,所有该管之总族长晋隆、敬徵,族长屏翰,俱著革职,加恩赏给四品顶带作为闲散宗室。晋隆、敬徵著即回京,仍责令承充总族长。屏翰仍责令承充族长。失察庆遥、庆丰之宗人府堂官,俱查明交部议处。庆遥庆丰,非我族类,俱著挑去黄带子,交刑部严加锁禁,再行严审。

,